第二百零五回鲁墨执迷铸钟梦,时光冰晶揭真意
匠心台的魂铜地面泛着温润的金红色光,每一道纹路都像是被千年铸火焐热的血脉,轻轻触碰便能感受到其中流淌的“匠心魂息”。高台中央的青铜铸炉比寻常熔炉高出丈余,炉身上刻满了“锻造符文”,符文间缠绕着细小的金色光丝,那是鲁墨三百年间不断注入的匠心本源。炉口跳动的魂火格外特别——火焰并非单一的金色,而是随着鲁墨的呼吸微微变色:吸气时泛着执着的橙红,呼气时透着疲惫的淡金,仿佛与他的执念同频共振。
鲁墨盘腿坐在炉前,手中的青铜碎片泛着微弱的金光,碎片边缘还留着当年被战火灼烧的焦痕。他用指尖的魂火小心翼翼地灼烧碎片接口,试图将其与炉边另一块碎片拼接,可每当两碎片即将贴合,就会因“本源残缺”弹开,碎片上的金光也随之黯淡几分。三百年了,这样的尝试他重复了无数次,指尖的魂火早已不如最初旺盛,连握碎片的手都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始终不肯放弃。
“和平早已实现?”鲁墨缓缓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满是质疑,金色的匠心屏障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愈发浓郁,“你们可知,当年我受各族委托铸和平钟,是为了让钟声传遍三界,提醒生灵们珍惜和平!可战乱一来,工坊烧了,钟碎了,徒弟为了护碎片还丢了性命……若和平真的实现,为何我连一块完整的钟体都拼不出来?”他说着,将碎片重重按在铁砧上,碎片与铁砧碰撞发出“当”的脆响,声音里满是不甘与绝望。
悟空没有反驳,只是将时光冰晶举到鲁墨面前,指尖的石猴本源缓缓注入冰晶:“前辈先看这幻象,或许您会明白,和平钟从未真正破碎——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留在了生灵心中。”冰晶被本源激活,泛着柔和的白光,光中渐渐浮现出鲁墨最不愿回想的画面——三百年前的西贺牛洲,他的“和平工坊”。
幻象里,工坊的木质房梁正被战火吞噬,黑色的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鲁墨的徒弟阿木,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正抱着一个装满碎片的木箱,在火海中奔跑。身后,几名混沌妖兵举着刀追来,嘶吼着“毁掉所有碎片,让三界永无和平!”阿木将木箱藏在工坊后院的枯井里,转身拿起一把断锤,挡在井前:“师父说,这些碎片是和平的希望,俺就算死,也不会让你们碰!”妖兵的刀刺入阿木的胸膛,少年倒在井边时,仍死死抓着井绳,眼中满是“守护的坚定”。
鲁墨看着幻象,身体剧烈颤抖,手中的碎片“哐当”掉在地上。他猛地站起身,想冲进幻象救阿木,却被唐僧用渡化光轻轻拦住:“施主,这是过去的画面,但阿木的守护,并未白费。”唐僧的声音温和而坚定,金色的渡化光注入冰晶,幻象继续流转——
战后第三年,枯井被一位砍柴的老人发现。木箱里的碎片泛着金光,老人取出一块碎片,打磨成一枚小小的铜铃,挂在孙子的脖子上,说“这是和平的信物,以后再也不会有战争了”。孩子带着铜铃在山间玩耍,遇到迷路的妖族幼崽,铜铃的金光驱散了幼崽的恐惧,两个孩子手拉手,在草地上分享野果;
战后第五年,一位妖族萨满将碎片打磨成骨哨(妖族无铜器传统,便用兽骨包裹碎片),每当族群间有冲突,他就吹起哨子,碎片的金光能让双方冷静,久而久之,这枚“和平哨”成了妖族部落的信物;
战后第十年,人类的学堂里,先生用碎片拼成一块小小的“和平牌”,教孩子们在牌上画画——有的画着牵手的各族生灵,有的画着丰收的农田,有的画着飞翔的和平鸽。孩子们将和平牌挂在学堂门口,路过的生灵看到,都会停下脚步,露出微笑;
最让鲁墨震撼的是幻象的最后一幕:阿木的魂灵站在学堂窗外,看着孩子们手中的碎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手中握着一块小小的碎片,上面刻着当年鲁墨教他的第一句话:“工匠的手,不是为了锻造器物,是为了锻造‘守护的希望’。”阿木的魂灵对着虚空深深鞠躬,像是在对鲁墨说“师父,我们做到了”,然后渐渐消散,化作金色的光粒,融入那些碎片中。
“阿木……”鲁墨的声音沙哑,魂泪顺着脸颊滑落,滴在魂铜地面上,激起一圈圈金色的涟漪。他蹲下身,捡起地上的碎片,指尖轻轻抚摸碎片上的焦痕,那是阿木当年用身体护住的碎片,上面还残留着阿木的“守护魂息”。“俺错了……俺一直以为,只有铸成完整的钟,才是和平;俺一直以为,阿木的死,是因为钟没铸成……”鲁墨的肩膀剧烈抽动,金色的匠心屏障开始出现裂痕,“俺忘了,俺铸钟的初心,是让生灵们不再受苦,是让孩子们能安心玩耍……这些,阿木用碎片做到了,可俺却困在‘钟体’里,三百年没走出来……”
沙僧的古神残魂缓缓飘到鲁墨身边,青金色的光泛着柔和的气息:“古神残魂说,真正的匠心,不是追求器物的‘完美’,是追求‘初心的圆满’。你当年铸钟,是为了和平;如今碎片传递和平,与你的初心,本就是同一件事。阿木的守护,也是在延续你的初心,从未偏离。”
悟空捡起地上的时光冰晶,注入一丝青铜指环的本源,冰晶泛着淡青色的光,投射出阿木生前的另一段记忆:阿木在工坊里,拿着一块刚打磨好的碎片,对鲁墨说“师父,俺觉得和平钟就算碎了也没关系,只要这些碎片能让大家想起和平,就够了”。当时的鲁墨笑着摸了摸阿木的头,说“傻孩子,咱们要铸出最完整的钟,让和平永远留在三界”——可他没想到,当年自己觉得“傻”的话,竟成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