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回三星遗址藏玉册,金莲月华起对峙
花果山的星河光带还未散尽,桃林突然泛起一阵奇异的震颤——不是终焉之影的锈蚀,也不是记忆回响的波纹,而是从地底深处传来的、带着上古灵气的脉动。最年长的灰毛小猴抱着桃枝跑来,枝桠上的桃花竟自动排列成“三星”的形状,花瓣上的露珠折射出淡蓝的光晕,映出三座悬空的石峰轮廓。
“是三星洞的气息!”悟空的识海突然沸腾,鬓角的白毛竖成银针,之前被老祖点化的三重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破石而出时眉心注入的金光、三星洞学艺时戒尺上的“非非想”、五行山裂缝渗出的晨露,此刻竟与桃林的脉动产生了频率一致的共鸣。他抬头望向天际,一道淡白的拂尘虚影在云层中一闪而过,正是菩提老祖的气息。
“悟空,随我来。”老祖的声音没有实体,却清晰地落在五圣耳中,拂尘虚影在半空划出一道光痕,指向东海方向,“三星洞遗址,藏着你身世的答案,也藏着对抗终焉之影的关键。”
唐僧的莲花印记泛着五色光,与光痕共鸣:“老祖既已现身,想必是时机成熟。悟空,你且随老祖前往,我与八戒、沙僧、玉龙在此守住花果山,防止终焉之影趁虚而入。”他将念珠上的一颗菩提子递向悟空,“此珠能感应三界的时空异动,若遇危险,捏碎即可。”
悟空接过菩提子,指尖传来熟悉的禅意。他回头看了眼伙伴们,八戒扛着钉耙咧嘴笑:“猴哥放心去,高老庄的方向俺帮你盯着!”沙僧展开山河幡,古神残魂泛着青光:“流沙河的地脉俺会稳住,等你回来喝庆功酒。”玉龙化为人形,玄色长袍的龙纹泛着赤光:“西海的潮汐若有异动,俺会第一时间传讯。”
“俺去去就回!”悟空纵身跃上老祖的拂尘光痕,金箍棒在掌心化作寸许大小,随着光痕向东海疾驰。沿途的时空渐渐扭曲,眼前的景象从花果山的桃林,变成了上古的星空——无数星子在身边流转,有的星子泛着金光,是天庭的仙星;有的泛着银光,是三星洞的伴星;还有的泛着暗紫,是混沌的残星。
“你可知为何当年我敲你三下戒尺?”老祖的声音突然在耳畔响起,拂尘光痕旁浮现出三星洞的虚影:石桌、蒲团、刻满神通的石壁,还有当年老祖坐过的石床,“那戒尺上的‘非非想’,不是让你‘想入非非’,是让你‘超越是非’——跳出天庭定义的‘正’与‘邪’,找到自己的道。”
悟空的识海突然浮现出当年学艺的画面:他在三星洞后园偷摘仙桃,老祖没有责罚,反而递给他一个桃核:“此核埋在土里,能长出不一样的桃树。”如今想来,那桃核或许就是花果山本源的种子。“老祖,当年您为何突然赶俺走?”他终于问出了藏在心底多年的疑惑。
“那时的你,心中只有‘齐天大圣’的执念,若继续留在三星洞,只会被执念吞噬。”老祖的拂尘轻轻一扫,眼前的星空突然定格,“取经路是你的‘磨心石’,终焉之影的危机是你的‘证道梯’,如今你已接纳过往的遗憾,是时候知道真相了。”
说话间,三星洞遗址已在眼前。它并非建在地面,而是悬浮在东海深处的一座石岛,岛的四周环绕着三道淡蓝的光障,分别对应“福、禄、寿”三星的本源。遗址的大门早已残破,门楣上刻着的“三星洞”三个字,却泛着从未熄灭的月华,门内的石径上,长满了上古的“忆尘草”——叶片上泛着细碎的光纹,映着过往的画面。
悟空随老祖踏入遗址,脚下的忆尘草突然亮起,映出他当年在这里学艺的场景:他在石桌上练字,墨汁顺着桌缝渗入地底;他在演武场练棍,棍风卷起满地的桃花;他在石床旁听老祖讲道,指尖划过床沿的纹路。这些画面不再是模糊的记忆,而是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这石床,是三星洞的核心。”老祖走到遗址中央的石床前,石床通体由淡蓝的“月华石”制成,床面刻着四个古朴的大字——“混沌初分”,每个字的笔画里都泛着银白的光,像是用星子凝成的,“你且看看床底的暗格。”
悟空蹲下身子,指尖触到石床底部,一道淡蓝的光纹自动浮现,露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暗格。暗格中,放着一本巴掌大小的册子,册子的封面由不知名的兽皮制成,泛着温润的玉色,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道淡金的“鸿蒙紫气”纹路,正是他体内同源的气息。
“此乃《造化玉册》,是上古时期记录三界本源的典籍。”老祖伸手将册子取出,递向悟空,“你且翻开看看。”
悟空接过《造化玉册》,指尖刚触到封面,册子就自动翻开。书页是由某种透明的材质制成,上面原本是空白的,可随着他的指尖划过,空白处竟渗出淡金色的墨痕,像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浆在流动,渐渐组成一行行文字:
“灵明石猴非天生,乃鸿蒙紫气与女娲血精所化。当年女娲补天,余下一捧血精,融入不周山的地脉,后遇鸿蒙紫气交汇,凝成石卵,历经万年,破石而出,是为灵明石猴。”
“俺的身世……”悟空的手微微颤抖,书页上的文字继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