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巴清传奇:丹砂与权谋 > 第159章 【生死决战篇】始皇东巡

第159章 【生死决战篇】始皇东巡(1 / 2)

【一:咸阳宫汞镜谶语——东巡启驾】

咸阳宫的晨雾裹着深秋的寒意,从章台殿的窗棂缝隙钻进来,与殿内的汞香缠在一起,凝成细小的银白颗粒,落在鎏金案几上,像极了骊山矿洞顶的霜花。嬴政靠在青铜龙椅上,左手死死按着肋下——那里的灼痛感已持续了月余,是上月骊山鼎阵崩裂时,被九鼎残力反噬留下的印记。他稍一用力,指缝间便渗出细密的银白汞液,顺着衣料的纹路往下淌,在明黄色的龙袍下摆凝成一只指甲盖大小的玄鸟,翅尖还沾着未干的湿气。

“陛下,东巡仪仗已在渭水畔备妥三刻钟了。”内侍赵高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贴着地面飘过来。他捧着一卷鎏金竹简,竹简边缘用丹砂描了云纹,展开的页面上,东巡路线用篆书刻得清晰:咸阳→骊邑(祭骊山鼎)→三川郡(镇韩地龙脉)→齐地(寻方士)→芝罘岛(求仙药),每处停留地旁都用朱笔圈出“辰时启”“午时祭”的时辰,末尾还压着李斯的私印。

嬴政没有睁眼,目光仍锁在案上那面青铜汞镜上。镜面打磨得光滑如冰,映出他苍白得近乎透明的面容——两颊的颧骨微微凸起,眼窝深陷,唯有眼底的偏执像淬了火的青铜,亮得惊人。他抬手,指尖刚触到镜面,汞镜突然泛起涟漪,银白的汞液如活物般翻涌,渐渐聚成一幅模糊的影像:苍茫的海边,三座铜铸小鼎悬在半空中,鼎下的人群穿着秦式黑衣,为首者戴着帝王冕旒,可冕旒垂落的珠串晃得人看不清面容,只听见隐约的海浪声,混着鼎身“嗡嗡”的鸣响,从镜面里飘出来。

“这是……芝罘岛?”嬴政的指尖在镜面上划过,银白汞液瞬间散开,留下一道浅红色的灼痕,与肋下的痛感如出一辙。他猛地咳嗽起来,喉间涌上一股腥甜,却强忍着咽了回去——他不能让任何人看到,曾经横扫六国的始皇帝,如今连呼吸都要靠压制汞毒来维持。

“陛下,李相求见。”殿外侍卫的通报声刚落,李斯的脚步声便传了进来,急促却不失章法。他穿着一身深紫色的丞相朝服,袍角沾着晨露,连腰带都系得有些歪斜,显然是从相府连夜赶来,连整理仪容的时间都没有。他手中提着一个紫檀木锦盒,盒盖缝隙里渗出淡淡的青铜寒气,与殿内的汞香一碰,竟激起细小的白雾。

“臣为陛下寻得一物,可保东巡途中龙脉安稳,更能助陛下求得长生。”李斯单膝跪地,将锦盒举过头顶,动作恭敬得近乎谦卑,可垂着的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昨夜已让墨家工匠试过,这三座缩微鼎对汞毒有“吸附”之效,嬴政只要接触,便会渐渐被鼎气缠上,再也离不开。

嬴政抬手,示意赵高打开锦盒。盒盖开启的瞬间,一股熟悉的寒气扑面而来,比骊山矿洞的青铜鼎更凛冽。里面并排躺着三座巴掌大的青铜鼎,鼎身刻着简化的殷商玄鸟纹,纹路缝隙里还沾着未清理干净的鼎灰,遇殿内的汞香,鼎耳竟微微发烫,泛出银亮的光。嬴政伸出右手,指尖刚触到最左边那座鼎的鼎耳,肋下的灼痛感突然减轻,连渗出的汞液都停住了,像是被鼎身吸走了一般。

“此鼎何来?”嬴政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警惕。他认得这玄鸟纹——去年在骊山矿洞挖出的殷商九鼎上,刻的就是一模一样的纹路,只是眼前的鼎缩小了百倍,鼎底还刻着两个细小的篆书“汞镇”,是他赐给李斯的专用印记。

“回陛下,”李斯垂首,目光飞快地扫过案上的汞镜,见镜面已恢复平静,才缓缓开口,“此乃墨家工匠用九鼎残片所铸。上月鼎阵崩裂后,臣命人收集残片,又用骊山水银浸泡了七日,可镇住东巡路上的‘邪气’。”他顿了顿,刻意压低声音,“臣听闻近日齐地有方士徐福言,蓬莱仙药藏在‘鼎门’之下,需用殷商鼎器为引——此鼎既是九鼎残脉所化,必能引陛下寻得仙踪。”

嬴政摩挲着缩微鼎的纹路,指腹能清晰地感受到玄鸟纹的凸起。他想起上月鼎阵崩裂时,巴清站在汞河旁说的话:“九鼎噬龙气,缩微必噬命。陛下若强行用鼎求长生,恐遭反噬。”当时他只当是巴清不愿交出鼎器的托词,可此刻握着缩微鼎,肋下的舒适感太过真实,长生的诱惑像藤蔓般缠上心头,顺着血脉往四肢百骸蔓延。

“既如此,便将此鼎置于仪仗主车,随朕东巡。”嬴政将缩微鼎放回锦盒,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他不能死——他还要看着大秦的疆域延伸到海边,还要让子子孙孙传千世万世,区区鼎噬之语,怎敌得过帝王的执念?

赵高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将三座缩微鼎装入特制的铜匣。匣壁衬着丹砂织就的绒布,绒线里掺了墨家特制的“阻鼎纱”,能隔绝鼎气外泄;匣锁是青铜打造的,刻着李斯府的“斯”字暗纹,只有李斯的亲信能打开。嬴政看着铜匣被两名侍卫抬出殿外,目光重新落回汞镜,镜面已恢复平静,只映出他眼底深藏的偏执:“巴清,你说鼎会噬命,可朕偏要借鼎长生——这天下,朕还没坐够。”

殿外传来仪仗启动的号角声,绵长而苍凉,像极了骊山鼎阵低沉的鸣响,在咸阳宫的宫墙间绕了三圈,才渐渐远去。嬴政扶着赵高的手起身,脚步有些虚浮,肋下的汞液已凝成一道淡红色的印记,与缩微鼎上的玄鸟纹隐隐呼应,像一道无形的锁链,将他与这致命的鼎器,紧紧绑在了一起。

【二:骊山路车队秘藏——缩微鼎踪】

骊山脚下的官道被晨雾浸得发软,黑色的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将东巡车队的影子拉得很长。车队绵延十里,前有骑兵开道,后有步兵护送,中间是三十六辆青铜车厢,最显眼的便是主车——由四匹纯白的乌孙马牵引,车厢用厚达三寸的青铜打造,外壁刻着日月星辰纹,每颗星辰的位置都与骊山鼎阵的星图对应;车窗蒙着丹砂染的绢布,从外面看不清内里,只能隐约看到车厢缝隙里渗出的银白雾气,那是缩微鼎散出的鼎气。

“队长,前面就是赤霄军之前的营寨旧址了。”一名护卫凑近卫队长,声音压得极低。他指了指路边的荒草,那里还能看到残存的篝火痕迹,草叶上沾着淡淡的丹砂红,是去年赤霄军熔兵时留下的。“听说三个月前,巴清就是在这里解散的军队,那些士兵都烙了‘转世印’,如今不知藏在何处——要不要派人搜搜?”

卫队长冷笑一声,手按在腰间的短剑上。剑鞘是黑色的,上面刻着“李府卫”三个字,剑刃淬了骊山水银,只要划破皮肤,汞毒半个时辰内就能攻心。“搜什么?一群散兵而已。”他瞥了眼主车,语气带着不屑,“李相早安排了人盯着巴蜀的矿场、长江的漕帮,只要他们敢露面,格杀勿论。”他顿了顿,又摸了摸车厢壁,指尖能感受到细微的震动——那是缩微鼎在与骊山的地脉共鸣,“记住,里面的东西比陛下的性命还重要,哪怕是一只苍蝇,也不能飞进去。若出了差错,你我都得喂汞虫。”

护卫连忙点头,不敢再多说。他们没注意到,官道旁的老槐树上,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少年正透过枝叶的缝隙,死死盯着主车。少年约莫十六七岁,脸上沾着矿灰,背着一个采药人的竹筐,筐里放着几株干枯的草药,可他的目光却没在草药上,而是落在主车的车厢缝隙上——他是赤霄军旧部阿石,三个月前在巫峡烙了转世印,如今混在骊山的采药人中,就是为了等东巡车队。

阿石的左臂突然发烫,像揣了块烧红的青铜片。他悄悄撸起袖子,淡红色的转世印正隐隐显露出玄鸟纹的轮廓,银黑色的纹路在皮肤上游走,与主车缝隙里散出的鼎气产生了共鸣。“果然有鼎。”阿石咬了咬牙,从怀中掏出一块巴掌大的青铜片——正是158章巴清给的“聚首令”,青铜片遇鼎气,瞬间泛出淡淡的红光,红光的方向正好对着主车,像一盏小小的指路灯。

他悄悄从树上滑下来,借着荒草的掩护,跟在车队后面。骊山的官道旁多是密林,荒草有半人高,正好能遮住他的身影。可没走多远,前面突然传来马蹄声——是李斯安排的暗探,正骑着马在车队两侧巡逻,马背上挂着装满汞粉的竹筒,只要发现可疑人员,就会撒出汞粉,汞粉遇活人的气息会变成红色,极易辨认。

阿石连忙趴在地上,将竹筐扣在身上,屏住呼吸。暗探的马蹄声从他头顶经过,马鼻里喷出的热气落在他的后颈上,带着淡淡的汞味。他能听到暗探的对话:“李相说了,到了骊邑,要把主车的铜匣换个地方,别让陛下总接触鼎气——万一提前反噬,计划就完了。”

“怕什么?陛下现在离了鼎气就疼,肯定会一直带着。”另一个暗探的声音带着不屑,“等到了芝罘岛,鼎气吸够了龙气,就是陛下的死期——到时候李相就是大秦的掌权者,我们也能升官发财。”

马蹄声渐渐远去,阿石才敢抬起头。他摸了摸怀中的青铜片,红光更亮了,竟隐隐映出主车车厢里的景象:三座缩微鼎放在铜匣里,鼎身的玄鸟纹正在流动,像活过来一般。“引鼎噬主……李斯果然是这么想的。”阿石心头一紧,他必须尽快把消息传出去,可车队走得快,他一个人根本跟不上,更别说联系巴清了。

车队行至一处山谷,突然停下。山谷两侧是陡峭的崖壁,崖上的石头泛着淡淡的青铜色——这里的地脉与骊山相通,缩微鼎在这里会更“活跃”。卫队长带着两名护卫跳下车,打开车厢门,小心翼翼地取出铜匣。阿石躲在崖下的岩石后,屏住呼吸,看着卫队长打开铜匣:三座缩微鼎并排放在丹砂绒布上,鼎身的玄鸟纹在阳光下泛着银亮的光,鼎耳处渗出细小的汞珠,滴在绒布上,瞬间将丹砂染成黑色,还冒着淡淡的白烟。

“快关上!”卫队长突然低喝,他发现缩微鼎的纹路竟开始往一起聚,像要连成一只完整的玄鸟,“此地脉太盛,恐引动鼎气外泄——要是被陛下发现鼎有异常,我们都得死。”

就在他合上铜匣的瞬间,阿石左臂的转世印突然剧痛,玄鸟纹完全显形,银黑色的纹路在皮肤上游走,竟与缩微鼎的纹路一模一样。他忍不住闷哼了一声,声音虽小,却在山谷里传得很远。

“谁在那里?”护卫的声音传来,手中的短剑已拔了出来。阿石连忙转身,借着山谷的雾气往崖下跑。护卫追了上来,可刚跑了几步,脚下突然一滑——崖下的草叶被汞珠染过,变得异常滑腻。阿石趁机钻进密林,消失在雾气中。

他不知道的是,铜匣合上的瞬间,其中一座缩微鼎的鼎底,“汞镇”二字旁多了一道浅痕——那是阿石的转世印引发的共鸣,也是巴清留在印记里的“鼎踪印记”,只要这道痕迹在,无论缩微鼎到哪里,赤霄旧部都能感应到。

车队重新启动,龙旗在山谷中渐行渐远。阿石靠在一棵老树上,捂着发烫的左臂,看着青铜片上的红光渐渐减弱。他想起巴清解散军队时说的话:“若见缩微鼎,可找漕帮的周仲——他是赤霄旧部,能传信给我。”周仲此刻应该在长江的漕帮船上,离这里还有百里路,他必须尽快赶过去。阿石咬了咬牙,从竹筐里拿出草药,揉碎了敷在左臂上——草药能暂时压制转世印的痛感,他要跟时间赛跑,赶在车队到达芝罘岛前,把消息传出去。

【三:齐地鼎鸣异象——巫纹共鸣】

东巡车队进入齐地时,已是三日后。官道两旁的田野里种满了粟米,金黄的谷穗在风中摇晃,偶尔能看到穿着粗布衣裳的农夫,对着车队跪拜,脸上却没什么敬畏,只有麻木——齐地被秦统一不过五年,百姓对这位始皇帝,更多的是恐惧。

主车内,嬴政靠在软垫上,手中把玩着一座缩微鼎。车队进入齐地后,鼎身的玄鸟纹愈发活跃,银亮的纹路在鼎上流动,偶尔还会发出细微的“嗡嗡”声,像在回应什么。他能感觉到,鼎气正顺着指尖往身体里钻,肋下的痛感越来越轻,连呼吸都顺畅了不少。

“陛下,前方就是临淄城,当地官吏已在城外候驾。”赵高的声音从车外传来,带着刻意的谄媚,“官吏们准备了齐地的特产,还有十名方士,说是能炼制长生丹药。”

嬴政将缩微鼎放回铜匣,打开车窗。临淄城的轮廓在阳光下清晰可见,城墙是用青砖砌的,比咸阳城矮了半截,城墙上挂着红色的绸带,城门旁站着一排穿着官服的人,为首的是齐地郡守,正对着车队的方向弯腰等候。可他刚想下令进城,铜匣里突然传来“哐当”一声——三座缩微鼎竟齐齐震动起来,鼎身的玄鸟纹发出刺眼的银光,将车厢照得通亮,连嬴政的头发都染上了一层银白。

“怎么回事?”嬴政厉声问道,肋下的痛感突然加剧,银白汞液再次渗出,滴在铜匣上,竟被缩微鼎瞬间吸收,鼎身的银光更亮了。

卫队长连忙打开铜匣,脸色骤变:“陛下,鼎……鼎在共鸣!”他指着铜匣,三座缩微鼎正悬浮在半空中,玄鸟纹连成一片,形成一只展翅的银鸟,鸟喙指向临淄城西北方向——那里是齐国王陵的所在地,传闻埋着战国时期的青铜祭器,还是殷商时期的地脉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