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盛总部大楼顶层,巨大的窗户透进汉城的日光。
大厅里,几台灰白色的机器发出低沉的嗡鸣,指示灯规律的闪烁。
这是通过特殊渠道从美国购入的IbSyste\/360型计算机。
是六七十年代最先进的商业计算系统,在当时的韩国极为罕见(已经出现商业计算机了,稍微强化了亿点点)。
朴峻熙穿着白大褂,快步走到机器前。
这位刚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归来的年轻人,是李振宇会长不惜重金请回来的宝贝。
同时李振宇下令强盛上下必须哄这位年轻人,不能让他呆着不舒服。
不然李振宇就分分钟翻脸给他们看。
朴峻熙伸手打开一台显示器的开关,屏幕亮起蓝光。
他转向李振宇和核心团队,详细的介绍这些大玩意。
“会长,相定哥,大勇哥,这边请。”
李振宇停下脚步,目光缓缓扫过这些耗费了巨资的机器。
作为穿越者,他的灵魂来自半个多世纪后,见惯了算力恐怖的个人电脑和云端服务器。
但此刻,亲眼目睹这1968年的“尖端科技”——这些体积庞大、噪音轰鸣的“史前巨兽”,一种奇特的时空错位感攫住了他。
在他来的那个世界,这样的计算能力甚至不如一部最普通的智能手机。
但在这里,此刻,它们代表的却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内心却涌动着远非表面所能表现的波澜,这笔投资,赌对了。
朴大勇绕着机器走了一圈,咂了咂嘴,伸出粗糙的手掌想摸,又有点犹豫地缩了回来。
“好家伙,这得顶多少辆卡车的价钱?峻熙啊,这铁疙瘩真能像你说的,变成咱们的千里眼顺风耳?”
他嗓门洪亮,在空旷的大厅里激起回音。
朴峻熙深吸一口气,走到控制台前,手指熟练地敲击起来。
屏幕上的蓝色背景上,跳出了一行行白色的英文代码。
“会长,请看。”他侧过身,让出视线,同时按下了最后一个回车键。
屏幕一闪,一条绿色的曲线像有了生命一样开始起伏延伸。
“这是过去一个月,从釜山港通过我们的车队运往汉城的纺织品运输总量。每一个波峰,代表一天的高运量。”
李振宇抱起胳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锁定了那条跳动的绿线。
这简陋的图表,在他眼中却无比亲切。这就是最原始的数据可视化,是未来一切大数据分析的雏形。
朴峻熙又快速输入几个指令,另一条红色的曲线出现在绿线下方。
“再看这个”
他的指尖几乎要碰到屏幕:
“这是同一时期,汉城东大门市场同类商品的每日批发价格波动。”
他的声音开始升高,语速加快:
“注意看这里,绿线冲到峰值后的第三天,红线这里,看到了吗?
一定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跌,幅度在百分之五到八之间!几乎一次都没错过!”
李相定,凑近屏幕,眉头微蹙:
“峻熙,你的意思是,运输量的高峰,预示着三天后的价格下跌?这之间有必然联系?”
“是供给关系,相定哥!”
朴峻熙转过身,脸上因为兴奋而泛红:
“货物大量涌入市场,供给短时间内暴增,价格自然承压。
以前我们靠经验感觉,现在,这台机器能把这种关联精准地量化出来!”
他挥舞着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