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抓小辫(1 / 2)

清晨六点半的乱石村,天刚蒙出层鱼肚白,就被重型卡车的轰鸣声撕开了寂静。

黄土路基被车轮碾出深浅不一的辙印,像给大地缝了灰黑色的补丁,风一吹,细碎的土渣打着旋儿往人衣领里钻,连空气都带着股“刚睡醒就被迫搬砖”的粗糙劲儿。

远处的破碎机还没启动,只支着庞大的钢筋骨架,在晨雾里像头蹲守的巨兽,而料场边缘的临时工棚已经冒起炊烟,馒头的麦香混着柴油味飘过来,算是给工地添了点烟火气。

亚兴建材的车队是七点整到的,两辆黑红相间的重卡在料场门口排开,车兜里的砂石料堆的冒尖,阳光下泛着均匀的青灰色,看着就很“实在”。

徐工作为驻点工程师,跟施工人员同吃同住,一看到料车进场,手里攥着检验手册,就从工棚里匆匆出来,先绕着车斗转了三圈,粗略看了下砂石的品相。随即蹲下来捻起把砂石在手里搓,又用卡尺量石子的粒径,那认真劲儿,比给自己自己家房顶挑瓦还要细致。

“徐工,手续都齐全了,你看这随车的清单,这两合格证,还有昨天实验室出的预检报告,一样不缺。”亚兴的项目负责人李福瑞递过来一摞文件,纸页被夹的整齐,徐工接过后翻了两遍,又让取样员从每辆车斗里各铲了一铁锹料,装进密封袋里送到临时实验室。

没等半小时,检验员就举着报告跑过来,嗓门洪亮:“徐工,合格,各项指标都超国标线!”

李福瑞立马松了口气,拍着车斗笑:“我就说嘛,咱亚兴的料,比菜市场的白菜都实在,绝不可能出问题!”徐工也跟着笑,指挥着装载机开始卸车,青灰色的砂石倾泻而下,再料场堆起座小山,看着很有些壮观。

一天的喧嚣渐渐沉寂,夜色像浸透墨的棉絮,沉沉压在工地的铁皮围挡上,连虫鸣都缩在暗处不敢露头。

三五个裹着灰扑扑工装的身影从围挡破口钻出来,橡胶鞋底碾过碎石的声响,被晚风揉得细碎,一落地就没了踪迹。

领头人打着手电,光柱死死钉在砂石堆上,却又刻意压得极低,只在地面映出一小片昏黄。

另外几人抄起帆布兜,弯腰往兜里扒拉砂石,动作又快又轻,像是怕惊醒沉睡的石子。

装满的帆布兜被迅速拖到停在暗处的三轮车旁,倒空的兜子又立刻递回来,循环往复间,原本堆的老高的砂石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矮下去。

大概是为了掩饰,另有两人将一早就准备好的、泛着咸腥的海沙倒在原来的位置。海沙颗粒更细,再熹微的光里泛着冷白,和残留的砂石混在一起,乍看竟辨不出异样。

后半夜的露水凝在眉梢,没人顾得上擦。直到东方泛起了青白,领头人才最终停手,几人慌忙把最后一袋砂石搬上车。

三轮车蹬起来,颇为费劲,在黄土上留下一道道深邃的印记,可最终却跟诸多痕迹交叠,消失在晨雾里。

工地斜对角的旧集装箱里,烟头在黑暗中明灭了一下,周正亮安排的两个暗哨始终没挪窝。一人攥着夜视镜,镜头牢牢锁着那几个穿梭的身影,每一次帆布兜起落、每一趟三轮车往返,都被他低声报给身旁记录的同伴。

笔记本上的字迹在小手电微弱的光线下飞快蔓延铺展,“凌晨1:23分,开始搬运砂石”“2:57,三轮车第三次往返”“4:08,海沙开始倒入原位”“全程看棚人未醒,初步猜测,被下药,待取证。”

令人全程没发出多余声响,只有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风声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