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李卫民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安慰道,“我妈虽然闹腾,大姐盯得紧,再说我们搬到省城来了,她也找不到,倒是没出什么大事。”
“大姐打电话是想请我们帮忙,看能不能给柱子找个工作。媒人给他介绍了个姑娘,准备明年结婚。家里只有田里土里刨点食,收成不大。结婚得费一大笔钱,所以大姐想让他来城里打点零工,挣些钱。”
不是李老太作妖就好!
柱子是李卫民大姐的大儿子,二十岁了。虽然周知微见得少,但也知道那孩子忠厚老实。自小跟着父亲干农活,练就了一身的力气。
李家大姐跟李老太和李卫国夫妻不同,她李家唯一对周知微存有善意的人。
这两年,李老太在她家,虽然周知微每个月都有给钱,但李老太是个爱折腾的主,李大姐伺候她,也够辛苦的。现在,大姐有事要他们帮忙,她是不会推托的。
“卫民,”周知微想了一下,“你觉得让柱子去我四哥的建材店帮忙怎么样?早几天他告诉我,店里生意越来越好了,可是缺送货的伙计。”
“柱子有力气,不如让他去四哥店里踩三轮送货。都是自家人,也好有个照应。再说,这个活不是暂时的,可以长期干。等柱子结婚后,可以带着老婆一起进城,多好。”
李卫民往周知微碗里夹了块鱼肉,连连点头,“你这个提议好。柱子诚实,勤快,送货的活,他肯定能胜任。”
“那好,吃完饭我就给四哥打电话。”周知微顿了顿,又对李卫民说,“卫民,咱们给大姐的钱,每个月涨到一百块吧。大姐也不容易,要照顾家里,还要伺候你妈,挺辛苦的。”
“一百?”李卫民有些惊讶,他这个机械厂临时工的工资也才一百二十块呢。
不过,他想到他那难缠的亲妈,旋即又点头答应,“好,我听你的。”
结果,当周知微打电话给周海潮,说起柱子的事时,竟有了意料之外的惊喜。
原来四海建材店生意太好,已有的两个送货的根本送不过来。周海潮决定再招两个进来。
周知微一听要招两个,马上把大姐家老二喜子也介绍过来。喜子也十八了,早就没读书了,长得人高马大的,也有一身的力气。
这下把大姐夫妻俩感动得不停感谢。最让他们高兴的是,周海潮准备买个小货车送远一点的货。柱子到了滨河县后,周海潮就直接送他去学驾照了,等学成回来,小货车就让柱子开。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相比于李大姐一家的得偿所愿,还有周海潮生意的风风火火,李卫民却越来越消沉了。
他总感觉自己跟不上机械厂的节奏了,明明自己在农机厂算是骨干,可到了机械厂,成了临时工,好多都要跟着比他年轻的师傅学。一种无力感和深深的自卑感不停的浸蚀着他。
周知微也感觉到了他的异样,心里也很着急。幸好,有一天,她跟周海峰闲聊时,听到了一则消息,她眼前一亮,觉得转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