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新规风波(2 / 2)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荣宁二府每一个角落。

下人们之间顿时炸开了锅。

“十八岁?我的老天爷!那府里的姑娘少爷们,不得都熬成老姑婆、老光棍了?”

“可不是嘛!宝二爷那般人品,难道要等到十八?林姑娘那般模样性情,留到十八,岂不是……”

“嘘!小声点!没听二奶奶说,乱议论要挨板子吗?”

“可这也太……老太太是不是年纪大了,愈发……”那婆子虽未明说,但那“老糊涂”三个字,几乎写在了脸上。

“听说政老爷都反对不了呢!”

“这往后,府里适龄的小子丫头们,可有的等了……”

……

梨香院内,薛姨妈正拿着账本与宝钗核对近日的用度,同贵急匆匆进来,将听到的新规一说。

薛姨妈手一抖,账本差点掉在地上。

“十……十八?”

她脸色瞬间白了,猛地抓住宝钗的手,“我的儿!这……这如何是好!你今年已十三了,宝玉还小你两岁,若按这规矩,还得等上七年!七年后……万一不成,这京城里,哪还有好人家可挑?难道要我儿去做那填房继室不成?”

她越想越慌,眼泪已在眶里打转,“你姨母怎也不劝劝老太太!这……这分明是耽误人啊!”

相较于薛姨妈的惊慌失措,宝钗却显得异常平静。

薛家经商,见多识广,她亦知有些地方或有晚婚习俗,但在贾府这等勋贵门第立此规矩,实属骇俗。

这对她……是利是弊?

母亲方才将部分家业交托,她正欲施展,若早早嫁人,难免束手束脚。

晚些议亲,或许……能让她有更多时间经营自家,也更能看清前路。

只是,姨母那里…

她放下手中的笔,轻轻反握住母亲的手,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妈妈,且先别急。”

“我怎能不急!你的终身大事……”

“妈妈,”宝钗打断她,目光清亮而沉稳,“您细想,老太太是何等样人?经历风波,整顿家务,发配……清理门户,哪一桩哪一件是寻常内宅妇人能为之?”

“她老人家行事,必有其深意。这新规看似苛刻,或许正是为了府中子弟长远计。”

她顿了顿,继续道:“再者,女儿年纪虽小,却也懂得,女子立世,未必全靠姻缘。如今哥哥远流,家中生意凋敝,正是需人支撑之时。”

“母亲前日才允了女儿学习管理家务,女儿正想借此机会,好生历练一番。若能经营得当,重振家业,届时女儿自身有了根基,又何愁寻不到良缘?”

“便是晚些,又有何妨?总好过如今这般,家道中落,仓促许人,将来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度日。”

薛姨妈听着女儿条分缕析,句句在理,那焦灼的心竟慢慢平复下来。

她看着女儿沉静秀美的脸庞,那眉宇间竟有几分她早逝丈夫当年的坚毅之色,不由悲从中来,又感欣慰,哽咽道:

“我的儿,你说的是……是妈妈急糊涂了。只是……苦了你了……”

宝钗微微一笑,拿起账本,道:“女儿不觉得苦。能替妈妈分忧,为家门尽力,女儿心甘情愿。母亲,我们还是先看看绸缎庄这月的开销吧。”

……

府内关于新规的议论并未因贾母的威严而平息,反而在某些角落愈演愈烈。

这日午后,探春带着侍书往王夫人处回话,路过园子东南角一带的茶房,便听得里面隐隐传来议论声。

一个略显尖细的嗓音道:“……要我说,就是老太太上了年岁,想一出是一出。十八岁?别说咱们这样人家,就是小门小户的姑娘,留到十八也难找婆家了!这不是耽误人嘛!”

另一个声音附和:“就是!我看呐,宝二爷和林姑娘他们……啧啧,怕是有的熬喽。也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想的……”

探春脚步一顿,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侍书在一旁听得真切,气得就要冲进去理论,被探春一个眼神止住。

探春立在窗外,静静听了几句。她并未立刻发作,而是转身,悄无声息地离开。

回到秋爽斋,探春即刻命侍书:“去,悄悄把方才茶房里说话的那两个婆子是谁,查清楚。再请平儿姐姐过来一趟。”

不过一刻钟,平儿便来了。

探春也不绕弯子,将方才听闻之事低声说了,末了道:“平姐姐,老祖宗新立规矩,原是为子孙长远计。这才几日?底下人就敢如此编排议论,甚至暗指老太太昏聩!若任由此风蔓延,日后老祖宗还有何威信可言?府里规矩岂不成了笑话?”

平儿闻言,也是面色一肃:“三姑娘说的是。这起子小人,最是眼皮子浅,嚼舌根的本事倒大。二奶奶这两日正忙着核对年例,一时没顾上这边,她们就蹬鼻子上脸了!”

“既如此,”探春眸光锐利,“便需杀一儆百,让她们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平姐姐,烦请你带我的人,立刻去将那两个婆子拿了,不必审问,直接捆了,当着所有仆役的面,每人重打三十板子,革去差事,连同其家眷,一并撵到城外庄子上做苦役!我倒要看看,谁还敢再乱嚼舌根!”

她年纪虽小,此刻下令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杀伐决断。

平儿心中一凛,暗道这三姑娘果然厉害,忙应道:“是,我这就去办!”

很快,荣国府西南角的空场上,便聚集了不少仆役。

方才在茶房议论的两个婆子被捆得结结实实,嘴里塞了麻核,按在条凳上。

执行的家丁手持红漆大棍,当着众人的面,噼里啪啦打了下去。

惨哼声被堵在喉咙里,只有沉闷的击打声和围观者压抑的抽气声。

探春并未亲自到场,只让侍书去看着。

平儿站在一旁,扬声道:“都看清楚了!老太太立规,自有深意,岂是你们这些奴才能妄加揣测、私下非议的?今日这两人,便是榜样!往后谁敢再犯,一律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三十板子打完,两个婆子已是奄奄一息,被人像拖死狗一样拖了下去。

在场众人无不噤若寒蝉,先前那些暗中流传的闲言碎语,顷刻间烟消云散。

消息传回内宅,王夫人听闻是探春主张,叹了口气,对金钏儿道:“三丫头……也太厉害了些。”话虽如此,却并未阻止。

贾母得知后,只对鸳鸯道:“三丫头这孩子,很好。”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

府里这些积弊,正需要这般雷霆手段来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