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清康熙年间,山东益都县有个盆泉村,村里住着个魏运旺。这人本是诗礼传家的公子哥儿,祖上也曾显赫过。怎奈家道中落,连束修都交不起,二十来岁便辍了学。
您想啊,一个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可不得寻个营生?只好厚着脸皮投靠岳丈,在镇上开了间酒肆,日日与那酒坛子作伴。
有天晚上,店里打烊了,魏运旺一个人躺在酒楼的阁楼上歇着。正迷迷糊糊要睡着呢,忽然听见楼下“噔噔噔”的脚步声,不是一个人,是一串,踏得楼板都有点颤。
他一下惊醒,竖耳倾听:那声音越来越近,顺着楼梯往上爬,一步比一步响,跟有人故意踩着重步似的。
没等他琢磨明白,就见两个丫鬟挑着灯笼,已经走到他床跟前了。后面还跟着个年轻书生,书生旁边搀着个姑娘,俩人走到床前,还对着他笑。
魏运旺当时就懵了:这深更半夜的,酒楼都锁门了,这仨人从哪儿进来的?再一琢磨,不对啊——这打扮、这气场,不像是凡人!他心里“咯噔”一下,立马猜着是狐仙了,吓得头发都竖起来,赶紧低下头,连看都不敢看。
那书生倒挺和气,笑着说:“兄弟别害怕,咱不是坏人。我这妹妹跟你有段前世的缘分,从今往后,就应当来伺候你。”
魏运旺偷偷抬眼瞅了瞅书生:人家穿的锦缎貂皮,亮得晃眼,再看看自己,粗布短褂,满是酒气,简直是云泥之别,羞得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书生也不跟他废话,带着两个丫鬟,把灯笼往床头一放,转身就走了。
这时,屋里就只剩魏运旺和那姑娘。他这才敢正眼打量姑娘:眉如远黛,目若秋水,长得跟画里的仙女似的,心里立马就喜欢上了。可他毕竟是穷小子,没见过这阵仗,脸红到脖子根,连句调情的话都说不出来。
姑娘倒大方,看着他笑道:“你又不是抱着书本死读书的酸秀才,咋跟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媳妇似的,这么拘谨?”
说着就凑到床边,把手伸进他怀里暖着。魏运旺这才放松下来,咧嘴笑了,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开玩笑,没多久就好上了。
一直待到天快亮时,那两个丫鬟就来把姑娘接走了,临走前还跟魏运旺约好,晚上还来。
到了晚上,姑娘果然又来了,一进门就笑道:“痴郎君,你哪来的福气啊?一分钱没花,就娶了这么好的媳妇,还天天主动来找你!”
魏运旺乐坏了,赶紧拿出酒来与姑娘共饮。酒过三巡,又玩起了“藏枚”的游戏——抓几个小棋子藏手里,让对方猜数量,输了喝酒。结果十把有九把都是姑娘赢,魏运旺输得直挠头。
姑娘笑着说:“跟你说吧,现在是我藏你猜,你还能赢一把;要是换我猜你藏,你一把都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