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 > 第270章 远近闻名的“玻璃厂经验”

第270章 远近闻名的“玻璃厂经验”(1 / 2)

第二百七十章:远近闻名的“玻璃厂经验”

南水县玻璃厂自建职工宿舍以及那套细致入微、力求公平的分配方案,如同在这座小城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厂区范围。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在南水县乃至地区工业系统内传开了。在那个住房问题普遍是各厂矿企业头疼难题的年代,玻璃厂这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建房,并且用“计分评议”来分房的做法,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参考样板。

第一批幸运职工欢天喜地准备搬迁新居的同时,玻璃厂的厂部办公室,开始迎来一批批特殊的“客人”。

最先上门的是县农机厂的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他们厂里老工人多,拖家带口的不少,住房矛盾也很突出。

“马厂长,王副厂长,你们可是给咱们县里各厂子带了个好头,闯出了一条新路啊!”农机厂的书记一进门就热情地握住马厂长的手,“我们这次来,就是专门来取经的!听说你们那分房的章程,定得那叫一个细致,工人们都服气,这可太不容易了!”

马厂长笑着请他们坐下,王超则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整理成册的《职工宿舍建设与分配工作纪要》,里面详细记录了从动议、规划、施工到分配方案制定、民主评议的全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马厂长谦虚地说,“主要是坚持了几条:一是依靠群众,建房靠大家出力,分房也要靠大家定规矩;二是公平公开,把标准亮出来,把过程摆到桌面上;三是困难优先,不能让为厂里贡献多年的老工人和住房最困难的同志寒心。”

王超在一旁补充,具体解释了计分标准的设定考量,如何平衡工龄、家庭困难、贡献等因素,以及民主评议和监督小组如何运作,才能既发挥集体决策的优势,又避免人情干扰。

农机厂的两位领导听得极为认真,不时在本子上记录,就一些细节反复询问。“这个住房困难等级的认定,你们是怎么把握尺度的?”“如果遇到工龄长但住房尚可,和工龄短但极度困难的,分数接近时怎么处理?”

马厂长和王超都一一耐心解答,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送走农机厂的同志时,对方连连道谢,说这下心里有底了,回去也要参照着摸索他们厂自己的办法。

紧接着,县纺织厂、县农具厂、地区运输公司南水车队……乃至邻县几个规模较大的厂子,都陆续派了干部前来“取经”。小小的厂部办公室,有时一天要接待两三拨人。

来的同志们带着各自单位的困惑和难题,问题也五花八门:

“你们建房的砖瓦木料是怎么解决的?县里计划内的指标不够用吧?”

“义务投工投劳,工人们的积极性怎么调动?有没有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