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托育难题
王瑶的户口顺利办了下来,白纸黑字地印在了王家的户口本上,成了这个家名正言顺的一员。然而,随之而来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摆在了全家人面前——谁来照顾她?
清晨,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早饭,气氛却不如往日轻松。小瑶瑶被暂时放在里屋的床上,由王玥隔着门帘时不时跑进去看一眼。
李秀兰叹了口气,眉头紧锁:“我这饭店的活儿,一站就是一天,请假久了肯定不行。红儿在纺织厂,流水线的活儿也停不下来。超儿和建国更不用说,厂里都指着他们。”她说着,目光扫过正在乖乖喝粥的王刚和王玥,“这两个小的还要上学,总不能天天带着妹妹去学校。”
王建国放下筷子,沉声道:“这几天多亏了隔壁刘婶子搭把手,可人家也有人家的活儿,总不能长期麻烦人家。”刘婶子是热心肠,但这几天一边帮看着瑶瑶,一边还要忙自家的事,也累得够呛。
“要不……我试试跟车间主任说说,看能不能调整下班次?”王红犹豫着开口,但自己也觉得希望不大。纺织厂的女工多,各有各的难处,调班谈何容易。
王刚突然举起小手:“妈,我不上学了,我在家看妹妹!”
李秀兰哭笑不得,轻轻拍了下他的脑袋:“瞎说!学必须上!你想跟你爸似的,一辈子当个大老粗?”
王超一直安静地听着,心里也在快速盘算。他知道,在这个没有专业托儿所、保姆行业也几乎不存在的年代,双职工家庭照顾婴幼儿是个普遍难题。系统能提供物资,却变不出一个全天候的看护人来。
“爸,妈,姐,”王超开口,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我有个想法,你们看行不行。”
“咱们这条巷子,还有附近,像咱家这样两口子都上班、家里有小孩没人看的,肯定不止一户。光靠邻里偶尔帮忙,不是长久之计。”
王建国点点头:“是这样,老张家、前头李工家,都为这个发愁。”
王超继续道:“我在想,咱们能不能跟街道办反映一下这个情况?看看能不能由街道出面,组织一下,办个临时的、小范围的幼儿寄托点?就在居委会那间空房子里,找一两个家里负担轻、有耐心、信得过的婶子或者奶奶,统一照看这几家的孩子。各家按情况出点钱或者粮食,也算给帮忙照看的人一点补贴。”
这个想法有些超前,但并非异想天开。在提倡“妇女能顶半边天”、鼓励参加生产建设的背景下,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本身就是各单位和基层组织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