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实效与人心
“南水牌一号”手摇搅拌器被运回食品加工厂的第二天一早,王超就召集了豆制品车间的全体工人,在何师傅的带领下,准备进行第一次实际生产测试。
当这个看起来有些笨重、带着明显手工痕迹的铁家伙被安置在车间空地上,连接上一个准备好的大号木桶时,工人们都围了上来,好奇地打量着,议论纷纷。
“这玩意儿……真能比人搅得匀?”
“看着是挺结实,可这用手摇,不也费劲吗?”
“王副厂长折腾这么多天,就弄出这么个铁疙瘩?”
何师傅背着手,绕着搅拌器转了两圈,伸手摸了摸那光滑的传动轴和结实的齿轮,又检查了一下可拆卸的搅拌桨,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用料扎实,做工是老师傅的手笔。”
王超没有多作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亲自示范,将适量磨好的豆浆倒入搅拌桶,然后握住曲柄,开始匀速摇动。齿轮发出轻微而顺滑的“咔哒”声,传动轴平稳转动,底部的三片扇叶桨迅速在桶内划出一个个有力的漩涡,乳白色的豆浆被充分搅动起来,均匀混合。
“来个人,试试手感。”王超让开位置。
一个平日里负责搅浆的壮实工人走上前,握住曲柄摇了几下,脸上立刻露出惊讶的神色:“咦?不沉!比直接用大棍子搅省力多了!而且这转得……真匀实!”
何师傅凑到桶边,仔细观察着豆浆的旋转和混合情况,又伸手进去感受了一下豆浆的细腻程度,半晌,终于吐出两个字:“不错。”
正式测试开始。按照平日生产的标准流程,将定量磨好的豆浆加入桶中,由两名工人轮流摇动曲柄。原本需要两个壮劳力持续用力搅拌十五到二十分钟才能达到理想均匀度的豆浆,现在只用了一人轻松摇动十分钟,效果甚至比人工搅拌更加均匀、细腻,几乎没有发现沉淀或结块。
更重要的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原本搅完一桶浆,负责的工人往往满头大汗,手臂酸麻,现在只是微微出汗,气息平稳。而且,因为搅拌更均匀,后续点浆的稳定性似乎也有所提升。
“神了!这东西真管用!”
“可不是嘛!你看这浆搅的,多细!”
“这下可省大劲儿了!”
亲眼见到实效,工人们之前的怀疑和观望瞬间变成了惊喜和赞叹。他们围着手摇搅拌器,像看什么宝贝似的,轮流上前试试手感,脸上洋溢着笑容。
何师傅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意,他对王超说:“超儿,这东西……做得值!不光省力,我看对保证豆浆品质也有好处。人工搅,难免有偷懒或者力气不济的时候,浆就不匀。这机器,只要摇,力道就一样,出来的浆就稳定。”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厂,也传到了马主任和街道刘副主任、吴干事的耳朵里。他们起初听说王超真的“鼓捣”出个机器,还将信将疑,等他们赶到豆制品车间,亲眼看到那台手摇搅拌器在工人轻松的操作下,高效、均匀地搅拌着豆浆,听着工人们兴奋的议论和何师傅肯定的评价时,脸上的表情可谓精彩纷呈。
马主任围着机器转了好几圈,甚至还亲自上手摇了几下,感受着那顺畅的力道和桶内豆浆均匀的漩涡,脸上先是难以置信,随即变成了巨大的惊喜和欣慰。他用力拍着王超的肩膀,声音都有些激动:“小王!好小子!你真行啊!还真让你给弄成了!这……这东西太好了!解决了大问题啊!”
刘副主任扶了扶眼镜,仔细查看了机器的结构和运行状态,又询问了何师傅关于搅拌效果和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看向王超的眼神也彻底变了,之前的质疑和否定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欣赏和佩服:“王超同志,了不起!真是了不起!没想到,你不但懂管理,抓生产有一手,连这种技术革新的事情也能办成!依靠老师傅,利用废旧材料,花小钱办大事,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大难题!你这思路,值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