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机遇敲门(2 / 2)

王超心中一跳,知道正题来了:“请领导指示。”

李科长身体微微前倾,说道:“我们工业局最近正在响应上级号召,准备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和扶持一批有潜力、有活力的街道或乡镇生产单位,重点考察的就是这种克服困难、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你们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尤其是你王超同志表现出来的这种劲头和能力,很符合我们的考察方向。”

马主任在一旁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给王超使眼色。

王超保持冷静,问道:“李科长的意思是?”

“我们打算,将你们米粉加工组,列入第一批重点观察和扶持的试点单位。”李科长正式宣布,“接下来,局里可能会组织一些交流活动,请你们去介绍一下经验。同时,也会考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资源倾斜,比如帮助联系更多的订单,或者在设备材料方面提供一些便利。”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意味着加工组乃至王超个人,都将进入县一级工业管理部门的视野,获得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

“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王超立刻表态,“我们一定继续努力,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李科长和郑干事又询问了一些加工组目前的规模、人员构成、面临的困难等细节,王超和马主任一一做了回答。临走时,李科长再次握住王超的手:“王超同志,好好干!基层需要你们这样有想法、能实干的年轻人!”

送走工业局的领导,马主任兴奋地用力拍着王超的肩膀:“小王!听到了吗?重点扶持单位!咱们街道这回可要露脸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王超心中也颇为激动,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马主任,这只是个开始。机会来了,咱们更得把基础打牢,把生产搞好,不能出岔子。”

“对!对对对!”马主任连连点头,“你回去抓紧,把咱们那些规矩再强调强调,把生产再抓细一点!需要街道做什么,你尽管开口!”

回到加工组,王超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张保国和老吴,两人也是惊喜交加,干劲更足了。

傍晚回到家,王超照例完成了今天的系统秒杀。看着空间里新出现的物资——沉甸甸的一百斤土豆、五十个新鲜的鸡蛋,以及五个处理得干干净净、膘肥肉厚的猪脚,王超心里更加踏实了。

土豆耐储存,是很好的主食补充;鸡蛋可以给家里和关系近的老师傅们补充营养;至于那诱人的猪脚,他琢磨着可以找个周末,用上次剩下的火锅底料或者自己调配香料,卤上一锅,给家里和几位核心骨干解解馋,也算是庆祝今天这个好消息。这些看似平常的食物,在这个年代,却是维系人情、凝聚人心的重要资源。

晚上,王超独自坐在东厢房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工业局的关注,像是一道强光,照亮了他原本只是在街道层面小心翼翼经营的事业路径。这不仅仅是订单和资源的问题,更意味着一种“合法性”和“认可度”的提升。

如果他能在县里挂上号,成为“技术革新”的典型,那么他未来再利用系统知识做一些事情,就有了更坚实的掩护和更宽松的环境。墙角那堆今天刚秒杀到的土豆,在月光下泛着泥土的微光,仿佛也在预示着更加丰实的根基。

他意识到,自己播撒的“技术火种”,似乎真的开始引起注意了。接下来,他必须更加谨慎,也要更加大胆。谨慎在于,每一步行动都要经得起推敲,符合这个时代的逻辑;大胆在于,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将加工组乃至自己,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他看了一眼系统空间里那些尚未拆解的盲盒和储存的物资,又想到那几本技术书籍,一个更清晰的规划在脑海中逐渐成形。或许,是时候考虑,如何将一些更系统、更具价值的技术知识,以合乎情理的方式,一点点“琢磨”出来了。

机遇已经敲门,他必须准备好,迎接一个更大的舞台。

第五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