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技术火种
龙坝电站事件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渐渐平息,最终沉入时代的湖底,成为少数人记忆中的一个未解之谜。王超的生活也回归了固有的节奏,新家安宁,家人安康,他继续扮演着“有门路的待业青年”这一角色,通过系统和老陈的渠道,稳健地积累着财富与物资。
这天清晨,他照例进行每日秒杀。光屏浮现出的三样商品,前两样颇为寻常:
【今日秒杀商品1:富强粉,50斤。】
【今日秒杀商品2:棉纱劳保手套,100双。】
目光扫向第三样时,王超的呼吸微微一滞。
【今日秒杀商品3:基础工业技术丛书(《小型金属切削工艺》、《初级机械原理》、《简易农机维修与改造》),1套。】
书籍!而且是实用的工业技术书籍!
这对于充斥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旗谱》等文学、政治书籍的1956年来说,无疑是极其珍贵和稀缺的。尤其是在广大的工人和渴望知识的青年群体中,这种直接指导生产实践的技术书籍,比文学作品更具吸引力。
他立刻支付三分钱,将三样商品收入空间。那沉甸甸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三本书,在他意识中仿佛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
他没有急于将书籍取出,而是陷入了思考。这些东西,不像粮食副食可以轻易消化,也不像自行车、手表可以暗中变现。它们承载的是“知识”,是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技术火种”。如何让它们发挥最大价值,同时不引火烧身,需要仔细斟酌。
直接大量拿出来?风险太高,无法解释来源。私下传授?他并非专业技工,理论基础远高于动手能力,容易露馅。
几天后,一个机会悄然出现。张胜利下班后来找他,脸上带着些愁容和烦躁。
“超儿,你说这倒霉不倒霉!车间里那台老掉牙的c620车床又趴窝了,主轴箱异响,肯定是里头的轴承磨损了。厂里技术科的人来看过,说修起来麻烦,配件也难找,影响我们班组这个月的任务定额了。”张胜利灌了口凉白开,抱怨道,“要是能把它修好,或者哪怕知道问题在哪儿,我们自己也能想办法凑合一下,也不至于耽误这么多工夫。”
王超心中一动。c620车床?他隐约记得那套《小型金属切削工艺》里,似乎有关于普通车床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的章节。
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故作随意地问道:“胜利哥,那技术科的师傅,有没有说是具体哪个轴承的问题?主轴前轴承还是后轴承?”
张胜利愣了一下,回忆着:“好像……提了一嘴,说是前轴承可能性大,但拆装检测很麻烦,他们人手紧,让我们先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