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对北方各部管控是极严的,粮食输入肯定是不够吃的。
这就造成了,蒙古各部常年劫掠边境行省,这与生产力低下也不无关系。
天灾致使粮食减产,大明都不够吃更别说卖到北边了,晋商也不是没搞过买军粮。
但是边军时常哗变,最后被迫降低了军粮部份,转而从地主手上收购粮食走私出去。
晋商八大家便是靠着边境走私,赚了个盆满钵满还不用缴税,无形中朝廷成了大冤种。
崇祯之所以这么干,就是打破这个格局,粮食你不贸易给蒙古各部。
他们就纵兵进关劫掠,与其让商人赚走这个银子,还不如官方通过互市来赚银子。
以前是蒙古与建奴联合,进关劫掠黄金、白银、珠宝,再找八大晋商买粮食。
吃完了再次循环,那么好!形成完美闭环了,朝廷与百姓倒成了受害者。
与其进入死循环,还不如主动打破这规律,将粮食与战马挂上钩。
你蒙古不是想要粮食吗?那好,也不苛刻拿战马来换就行,价格嘛自然是朝廷来定。
蒙古有足够的粮食吃了,部落的子民自然不会愿意,再冒着生命危险入关劫掠。
朝廷获得了战马,蒙古获得了粮食,事情就这么解决了,这不比打生打死好吗?
至于大明境内会不会缺粮食,不遇到全境范围的天灾,其实是不太可能缺粮的。
崇祯圈禁了三个藩王,查抄了所有寺庙的隐瞒田产,把北方各省所有和尚圈养起来。
如今,崇祯手上的土地,都有近十万顷(1000万亩),产的粮食够一百万人吃三年。
当然,这些土地里还要剥离,佃农耕种的那部分土地,有近五万顷是由佃农种的。
那剩下的这五万顷地,就是三王与勋贵们,强行征用卫所兵种的。
不给工钱的那种,白得粮食还有免费劳动力,这在以前是再正常不过之事了。
自从,三王和成国公被圈禁后,各地藩王和勋贵都老实了不少。
难道,外面逍遥的日子不好过吗?非要去凤阳守陵才安心?再傻的人都知道趋利避害。
这里面,张之极就是典型代表,他这一年努力整顿京营,得罪了不少勋贵和士绅大族。
他也是怕死,彻底倒向了崇祯这边,将张府几百年兼并的土地,全部都交给了崇祯。
崇祯高兴之余,赏赐了其十万两银子,土地也有近万余顷。
如今,崇祯成了全大明最大的‘地主’,当然啦!他收的佃租低得跟正税一样。
佃户们感恩戴德的同时,愿意帮其免费种上一些土地,其余部份交给了流民去种。
管吃管住先种几年地,之后政策调整再行通知,崇祯故意将消息泄露给流民。
只要安心种好这几年地,保不齐今后土地免费送给你们,这下流民有盼头了更卖力了。
解决了三十余万流民的生计,收获粮食近六百余万石,除掉消耗还能结余四百余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