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内,餐桌上摆放着四样精致的菜肴:江南风味的松鼠鳜鱼,鱼肉由月宫水培生态系统培育的鱼类替代,酸甜酱汁则沿用地球传统配方;北方的白菜豆腐煲,豆腐采用月球大豆蛋白制作,保留了豆香的同时更易吸收;还有两道时令蔬菜,经过光谱培育技术优化,口感与地球原生蔬菜几无差别。每道菜旁都配有小型投影卡片,简要介绍其所属的地球地域文化与食材适配逻辑。
用餐过程中,杨幂围绕每道菜的文化背景展开交流:“这道松鼠鳜鱼源自地球江南地区,早年是节庆时的特色菜,象征着团圆与富足;如今用月宫食材复刻,既适应了月球的生态环境,也保留了文化寓意——或许未来,这类‘跨文明饮食’能成为地月民众交流的纽带。”
龙牙静静倾听,偶尔会提出疑问:“食材的适配标准如何制定?是否考虑过大规模推广的可行性?”他的问题始终围绕“文明融合的实际应用”,而杨幂则结合自己对地球文化的了解,以及月宫的科技条件,逐一回应,两人的交流更像是一场关于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工作探讨。
席间氛围平和,偶有私人层面的亲昵,更多透着对共同推进文明协作的共识。
数日后,迪丽热巴在“流光苑”设下小型茶会,主题为“地月文化融合经验交流”——这并非私人庆祝,而是月宫体系内不同职能角色间的工作对接。
热巴身着水蓝色便服,衣料上绣着星辉纹样,与杨幂的淡紫色常服形成呼应,暗合“双星协作”的意象。她举杯,笑容真诚:“恭喜你正式开启地月联结的工作,栖凤阁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阁下的职能定位,可见体系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这离不开你的前期经验分享。”杨幂与她碰杯,语气中带着对前辈的尊重,“此前你在整合地球多元文化元素时,提出的‘文化适应性改造’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
茶会的交流围绕具体工作展开。热巴环顾流光苑内陈列的地球文化展品——从改良版的传统织物,到融入月球科技的乐器,轻声道:“栖凤阁作为新的地月文化交流节点,需要一个具体的推进载体。你之前提及的‘文化融合’理念,或许可以落地为‘地月文化交流与舆情协调中心’。”
她顿了顿,进一步阐述:“这个中心的核心职能,是梳理地球各区域的文化特质,结合月宫的文明需求进行适应性转化,同时收集两地民众的反馈,为后续的交流方案调整提供依据。这既能将你的‘联结’定位落到实处,也能为月宫的文明融合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热巴没有提及“安插自己人”,而是强调“吸纳地月两侧的专业人才”——比如地球的文化学者、月宫的生态与科技专家,共同组成工作团队,确保中心的专业性与公正性。这种表述弱化了私人势力的意味,突出了为月宫整体发展服务的目标。
杨幂眼中闪过认同的光芒,她此前也有类似的设想,只是尚未形成具体框架:“这个提议恰好契合我对职能的规划!比如可以先从‘饮食文化’‘传统节庆’两个切入点入手——饮食是最易引发共鸣的文化符号,节庆则能传递集体情感,两者结合或许能快速建立地月民众的情感联结。”
两人就中心的运作细节展开深入讨论,从人才选拔标准到交流项目的时间规划,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推动文明融合”的核心目标。她们的“协作”并非私人层面的互助,而是不同职能角色间的战略共识;眼底的“计算”,也转化为对工作流程的严谨考量——如何在尊重地球文化的同时,确保符合月宫的秩序框架,如何平衡两地民众的需求差异。
茶会结束后,杨幂返回栖凤阁,再次站在观景窗前。此时的观景窗正映射着地月双星同框的景象:蓝色的地球与银灰的月球在黑色天幕中遥遥相对,中间由一道淡淡的光轨连接——那是月宫与地球的交通航线,也是文明协作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