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你的救命之恩,我做这点小事能算什么?
顶多就是陪着他们走一趟,以后他们的日子还得靠他们自己过。
但有一点,我可以和小兄弟打包票!
将军治下,绝对不会有压迫百姓的事情发生。
贾正身子转了一个方向,嘴角撇了撇。
即便是没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也不相信不压迫百姓的鬼话。
现在之所以善待百姓,是因为松州需要。
松州前期粮食和钱财抢的够多,当下还够军队,和那些高层消耗。
如果战争一直这样拖下去,储备的粮食和钱财挥霍完了。
就松州如今这点人口,怎么能养的起那么多的军队。
到时候再看松州的百姓,只会比靖国治下的百姓更加凄惨。
再回过头的时候,贾正又恢复了淡定,我自然是相信蒋大哥的。
要不然我也不会放心的离开!
蒋文杰看着贾正,我见小兄弟一身本事。
本想着留小兄弟,跟着我一起为将军效力。
但小兄弟不止一次提到商队,还有家中的高堂。
涉及到忠孝大义,我这口就一直没发开!
既然小兄弟去意已决,我就不再刻意挽留。
如果有机会,小兄弟还是回这里来看看。
百姓们也走不动了,我觉得这地方也很不错。
小兄弟离开之前也帮我问一问村老,看这个地方他们是否满意。
如果没有什么意见,我就准备将他们安顿在这周边适合居住的地方。
万一哪一天小兄弟想来看一看他们,也好有个方向。
我看这里的山川地貌也挺好的,一路过来水源也相对充裕。
能在这里安顿,我认为再好不过了!
但这事我问就不合适了,毕竟我要离开。
松州离锦州,说远也不远,但要说近,见一面也很不容易。
我打个招呼就走,至于如何安顿,还是蒋大哥亲自和他们商量着来。
蒋文杰没再客气,任由贾正去了村老那里,他也没有厚着脸皮跟上去。
到如今,他已经没有那么在意。
不管贾正和村老说什么,只要贾正一离开,他都有把握让村老把他说的话忘了。
松州如今有很多像他这样引导难民的队伍,还在训练。
这也是松州当下最重要的政令,只要将百姓引到相对应的地方。
百姓在所属地方官府登记以后,就能拿当地官府出具的名帖。
名帖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可以到松州官府换钱。
每引导一个难民,松州府奖励五百个铜板。
他蒋文杰当然不在乎这五百个铜板,他在乎的是,亲手打造一个新的太平盛世。
作为李昇的心腹,这一政令他也参与其中。
他是个极其务实的人,他认为政令制定以后,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执行一遍。
才知道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又需要变动!
他读过很多大靖朝廷过去的邸报。
发现朝廷大多数的政令都没什么问题,很多都是善政。
问题都出现在具体执行上面!
官员们最擅长的,就是钻政令的空子,为自己谋利。
引导难民的政令中利益有多大,是个人都能看出来。
其中有多少可操作性,他同样清楚。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运气那么好,第一次运作,就如此顺利。
顺利到他都有些担心,一旦此政令开始推行,松州府库里的金银够不够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