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舆论(1 / 2)

面对学子一开口,便是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每一次草原大规模的入侵都被他细数了一遍。

先不管他说的如何,就那份博闻强记的本事就让贾正佩服不已。

因为有系统的改造,和一开始就兑换悟性属性,贾正也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但他那是开挂,别人却是真有这实力。

毛奎也放下手里的食物,转过身子,像听故事一样。

感觉书生讲的历史,比桌上的羊肉还要有味。

贾正读过这时代的历史,知道一些书生说的一些大事件。

几乎都是一些构架,和青年书生的事无巨细,要差很多。

任何时代,读书人都是有些愤青属性的。

随着年代越来越近,书生脸上的我表情就越来越愤怒。

当说到最近一次的时候,不光是他,同桌所有书生都已经目眦欲裂。

砰!

桌子被敲的山响!

认真倾听的毛奎被吓的一个激灵。

一书生拍案而起怒喊一声,蛮子欺人太甚,马头边关守将,犯我松州。

无星将军高义,派人清除叛徒,派军日夜围追堵截。

蛮兵们仗着马快,总在关键时刻,逃出将军布下的杀机。

一路抢掠百姓无数,他们知道,将军已经绝了他们的回路。

不敢再原路返回,一路朝着魏州去了。

好在将军仁义,已经八百里加急,通知魏州守军,让他们尽早提防。

如今松州,虽然立场已与朝廷不同,但面对民族大义,将军一向坚定。

贾正一开始听的认真!

但当书生最后一句话出来,贾正嘴角上扬,便不再听下去。

贾正也知道,为什么松州百姓对于五星将军的名声那么好了。

大多都是这些学生的功劳。

细细品味一下书生的话术,贾正就更佩服治理松州的那个高人了。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书生”,在这时代,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权威。

由他们阐述观点,再由其他听众在百姓中传播,什么样的思想传播不快?

明白人都知道,蛮兵是松州军故意放过去的。

最终的骂名,都被归结在了守将身上。

从手底下的人越来越多以后,贾正就很少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事情的对错。

毛奎拍了拍胸口继续听书生们讨论。

来这里吃饭书生们应该是带着任务来的,几个人点了一些饭食,动筷子的人却很少。

一直都在议论关于蛮军打魏州的事情,提到关键处总是唉声叹气,全都是忧国忧民的人。

虽然知道这些人的目的,贾正也从他们的谈话里面找到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比如,蛮兵都是骑兵,如今已经到了什么地方。

贾正看了一眼食肆外,这边并不繁华,街上的行人很少。

天也灰蒙蒙的,贾正想起白春红他们。

他们已经走了有半个多月了,自己一路都到了松州。

她带走的都是骑兵,应是到了魏州才是。

因为书生的关系,这一餐两人吃的时间很长。

知道了蛮兵一路的烧杀抢掠,贾正伸手进怀里,将信封拿到手上看了一眼。

他没忘自己这次出来最主要的目的,他是为了杀戮值而来的。

蛮兵自西向北,一路杀人放火总会遇到抵抗。

松州军还在调兵,与平州的战役短时间内很难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