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然而,慷慨赴死的时刻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降临了。那是1946年8月18日,我在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贞不屈的精神,毅然决然地直面死亡,最终壮烈牺牲,年仅42岁。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和深入了解才知道,原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于我这位革命先烈充满了无比崇敬之情。他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将我的遗骨视为稀世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从地下挖掘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显得格外庄重和肃穆,仿佛是在对待一件无价之宝。工作人员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生怕对我的遗骨造成哪怕一点点的损伤。
当我的遗骨被成功挖掘出来之后,人民政府还特意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安葬仪式。这场仪式规模宏大,吸引了众多民众前来观礼。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向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敬爱的总理竟然亲自题写了墓碑名。他的字迹苍劲有力,每个字、每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护。
王小东对罗世文的英雄事迹深感钦佩,心中的敬仰之情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他稍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整理好纷乱的思绪,然后用一种沉稳而庄重的语气缓缓说道:“您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啊!尽管在组织内部遭受监视,承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但您依然坚守对组织的忠诚,这是何等的伟大!当您后来被捕后,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威逼利诱,您竟然能如此坚定,毫不动摇,这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您的这种精神,让我们所有人都佩服到了极点!”
说完这些话,王小东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味着罗世文的英勇事迹。接着,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补充道:“不过,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城隍大人您能再给我讲讲许建业的故事,可以吗?”
罗城隍听到王小东的请求,毫不犹豫地爽快应道:“当然可以啦!仙长您尽管听好哦!”说罢,他便如同打开了话匣子一般,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许建业的故事。
许建业,这位伟大的英雄,于1921年在四川邻水这片土地上诞生。他自幼就怀揣着拯救国家、挽救民族危亡的崇高理想,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散发着无尽的光芒。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国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然而,许建业并没有被困境所吓倒,反而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毅然决然地投身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
他成为了中共重庆地下党工运工作的核心力量,犹如中流砥柱一般,撑起了革命事业的一片天空。在与江姐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
许建业和江姐就像一对在黑暗中闪耀的双子星,彼此相互扶持,共同为革命事业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英勇无畏的历史,更是一曲激昂壮丽的赞歌,激励着无数后人勇往直前,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1938年,年方十七的许建业光荣入党,自此以“工人”身份作掩护,仿若一颗坚韧的种子,深深植根于重庆的各大工厂,融入工人群众的汪洋大海。他于重庆电力公司、豫丰纱厂等企业中默默耕耘,恰似一位勤恳的园丁,悉心呵护着工人群众这一朵朵娇嫩的花朵,组织工人成立读书会、互助会,在教工人识字明理之际,将革命的思想如春雨般播撒开来,逐步奠定了坚实的工人运动基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犹如一位足智多谋的统帅,率领工人开展增资、改善待遇的壮烈斗争,机智地运用合法手段与资本家、国民党反动派巧妙周旋,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工人的权益,更极大地提升了地下党在工人中的威望。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犹如饿虎扑食一般,对重庆地下党发动了一场极其疯狂的“围剿”。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许建业临危受命,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毅然决然地扛起了重庆市委委员、工运书记的重担,全面负责起重庆工人运动的组织与领导工作。
他宛如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暗中与各工厂的地下党员紧密联络,精心谋划出一套又一套巧妙绝伦的斗争策略。这些策略犹如天罗地网,让国民党反动派防不胜防。
许建业屡次组织工人以怠工、请愿等形式,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波涛,奋起反抗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残酷的经济剥削。他的行动成为了重庆工人运动的中流砥柱,为工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与此同时,许建业还与负责《挺进报》联络发行工作的江竹筠密切协作,他们就像两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彼此辉映。他们共同为地下党传递情报、运送物资,为维持重庆地下革命网络的正常运转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8年4月,那个叛徒就像一条丧家之犬一样,背叛了许建业,将他出卖给了敌人。许建业因此在重庆磁器口落入了魔窟,紧接着被关押进了渣滓洞监狱。
敌人深知许建业对于重庆地下党来说至关重要,仿佛他就是掌握着核心机密的关键人物。于是,他们对许建业施行了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老虎凳”、“烙铁烫”、“灌辣椒水”等等,无所不用其极。这些酷刑将许建业折磨得遍体鳞伤,他那原本如同钢铁铸就般的双腿也被敌人打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