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道之恒道 > 第200章 戚家军

第200章 戚家军(2 / 2)

赵括闻之,赶忙应道:“好的师叔,我即刻着手安排,派遣一些口若悬河、能说会道之士,深入到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但凡有重要的消息,定然马不停蹄地告知于您!并且让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如飞鸟投林般直接向您禀报!”

王大东喜笑颜开地说道:“如此甚好!目前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速度去打探太行山、秦岭以及淮河附近的消息!这其中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是否有异族之人来到此地,比如说那些来自大洋彼岸的漂亮国、弹丸之地的倭国、盛产泡菜的泡菜国,还有那广袤无垠的大毛等等异族人!”

赵括连连点头,表示明白,然后恭敬地回答道:“好的,师叔!您尽管放心,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去完成这件事!”

王大东对赵括的态度非常满意,他不仅给赵括夫妻留下了堆积如山的阴间和阳间钱币,让他们在生活上无后顾之忧,还毫不保留地将戚继光,也就是戚家军在军事方面的战术战法传授给了赵括。

王大东特别强调说:“戚家军的战术战法就像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以其灵活多变、实用性强以及极强的针对性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在对抗倭寇和北方边防的战斗中,更是形成了一套独一无二的体系。这套战术战法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王大东继续讲道:

其一,组建鸳鸯阵。这是抗倭之核心阵法,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屹立于抗倭战场之上。此阵法设计精巧,以12人为基本作战单元,各持不同兵器,如狼筅、长枪、短刀等,相互配合,宛如一个紧密协作的战斗团队。

狼筅手位于最前方,其手持的狼筅长达数米,竹枝繁茂,犹如刺猬一般,可有效地抵御倭寇的近身攻击。狼筅手后面紧跟着四名长枪手,他们手持长枪,如银蛇吐信般直刺敌阵,给倭寇造成巨大的杀伤。长枪手两侧则是两名盾牌手,他们手持盾牌,如铜墙铁壁般守护着整个队伍,为队友提供坚实的防护。盾牌手后面是两名镗钯手,他们手持镗钯,既可攻击敌人,又可协助队友防御。最后,还有一名队长负责指挥整个队伍,以及一名火兵负责传递信号和提供后勤支援。

这种阵法的优势在于,针对倭寇单兵作战能力强、刀法迅猛的特点,长短兵器协同作战,犹如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将倭寇困于其中。长兵器如长枪、狼筅等可在远距离攻击倭寇,而短兵器如短刀、镗钯等则可在近距离与倭寇展开搏斗。这种攻防一体的“铁桶阵”,坚如磐石,无懈可击,有效地克制了倭寇的突击优势。

更为绝妙的是,该阵法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在战场上,鸳鸯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调整,如遇到狭窄的地形,可将队伍收缩,以适应战斗环境;如遇到开阔的地形,则可将队伍展开,扩大攻击范围。这种灵活性使得鸳鸯阵如变色龙般能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而迅速调整,成为北方边防的无坚不摧之利器!

其二,组建车营。车营的编制犹如一张天罗地网,严密而有序。以战车作为核心力量,它们就像是钢铁洪流一般,气势磅礴,锐不可当。步兵、骑兵和各种火器(如佛郎机炮、鸟铳等)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形成了一座移动的钢铁长城。这座长城坚如泰山,稳如磐石,无论是面对怎样猛烈的攻击都能屹立不倒。

车营的战术逻辑严密得如同天衣无缝,每一个环节都相互衔接,毫无破绽。当蒙古骑兵如疾风骤雨般迅猛冲击时,战车迅速结成坚固的阵势,仿佛铜墙铁壁一般,坚不可摧,固若金汤。这道防线有效地阻挡住了骑兵的冲锋,让他们无法轻易突破。

与此同时,火器的威力也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佛郎机炮和鸟铳的射击声如同九天惊雷,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它们以强大的火力对敌人进行远程打击,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力。而步兵则在火器的掩护下,如饿虎扑食般奋勇出击,他们的攻击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迅速填补了明军骑兵不足的短板。

其三,军纪严明。不管是戚家军,还是车营,戚继光对于治军的要求极其严格,犹如泰山之重。强调纪律和训练的重要性,每一个士兵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定,不得有丝毫马虎。这种严谨的治军态度确保了车营在战斗中的高效协作和强大战斗力。

“军令如山”这一理念体现在详细且严格的军规上,这些军规犹如钢铁戒律一般,对临阵退缩、扰民等行为严惩不贷。通过这样的方式,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高执行力部队,这支部队被人们誉为“戚家军”。他们的战斗力犹如钢铁洪流一般,无坚不摧。

为了进一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戚继光还针对性地设计了各种训练科目。例如,狼筅手专门练习格挡技巧,他们的动作犹如钢铁盾牌一般坚不可摧;长枪兵则专注于突刺训练,其动作恰似长枪林立,气势磅礴。通过这样的训练,确保了阵法之间的配合天衣无缝,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其四,戚继光非常重视情报与地形的侦察工作。他的侦察能力犹如鹰眼一般锐利,能够洞察秋毫。在抗倭战争中,他深入了解倭寇的活动规律,就像庖丁解牛一样精准。他巧妙地利用沿海地形设伏,例如在狭窄路段采用鸳鸯阵进行截击,让倭寇犹如瓮中之鳖,无处可逃。而在北方戍边时,他通过侦察掌握了蒙古骑兵的动向,犹如神机妙算一般。他以车营预设阵地,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这就如同未雨绸缪,成功地变被动为主动。

其五,武器与战术结合的创新,堪称神来之笔,令人叹为观止。

在改良兵器方面,戚继光别出心裁地将狼筅(一种由长竹制成、多枝杈的兵器)引入战场。这狼筅犹如一把把锋利的獠牙,其独特的设计专门克制倭寇的倭刀。当狼筅与鸟铳等火器协同使用时,二者相辅相成,如鱼水之欢,相得益彰。

不仅如此,戚继光还强调“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战术原则。他深知与敌人正面硬拼并非良策,因此巧妙地运用体系化战术,通过灵活的周旋来应对敌人。这种战术就如同太极高手一般,以柔克刚,既能有效地降低己方伤亡,又能提高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