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之镜”这个突如其来的线索,为陷入僵局的“幻影”搜寻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杨教授团队立刻调整方向,将所有与核心晶体、“异度回响”相关的数据流,以“镜面”、“反射”、“映射”等概念为过滤器进行重新梳理和比对。
这是一项极其精细且耗费心力的工作。核心晶体与“守护者核心”的共鸣数据浩如烟海,“异度回响”的波动更是充满了难以理解的杂音。研究人员们如同在沙海中淘金,寻找着那可能存在的、微乎其微的规律。
与此同时,对艾拉的监测也提升到了最高级别。她的每一次无意识呓语、每一次脑波异常起伏,都被详细记录并纳入分析。医学团队尝试用最温和的秩序之力刺激她的潜意识,希望能引导出更多关于“回响之镜”的信息,但收效甚微,仿佛那关键的信息被锁在了意识的最深处。
堡垒之外,“静滞壁垒”在“阿尔法”持续的、无形的侵蚀下,如同暴风雨中的孤灯,顽强地闪烁着。能量消耗始终维持在高位,工程师们不得不轮班值守,不断微调发生器的参数,以最经济的方式维持着这层脆弱的“薄暮”。
偶尔有小型“收割者”单元(被命名为“熵虫”)试图靠近壁垒,它们形态不定,如同扭曲的阴影,但在接触到极度迟缓的时间流后,其“熵化”过程也变得极其缓慢,最终被堡垒的防御炮火在壁垒之外逐一清除。
这短暂的胜利并未带来多少喜悦,所有人都清楚,这只是“阿尔法”庞大身躯上微不足道的触须。那片吞噬星域的黑暗,仍在以稳定的、令人绝望的速度向外扩张。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数据交叉比对中。
一位负责分析“异度回响”低频波段的研究员注意到,当b7区残留的“异度回响”波动与核心晶体在特定频率下(该频率与艾拉某次呓语时的脑波峰值吻合)散发的秩序波纹叠加时,在模拟器中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自指”现象——一段波动仿佛在映射其自身,形成了一个无限递归的、微缩的“回声环”。
这个“回声环”的结构,与“织网者”某种用于高阶加密的拓扑模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镜子……不是用来映照外物的……”杨教授看着那复杂的模拟结构,眼中闪烁着明悟的光芒,“而是用来……映照自身!‘回响之镜’,指的是某种自指性的逻辑结构,或者……意识层面的自我观照?”
这个想法与艾拉昏迷前从事的“奇点跃迁”研究不谋而合,那种技术本身就涉及空间结构的自我折叠与递归。
他们立刻将这一发现与对艾拉的刺激治疗相结合。在精密的控制下,一道极其微弱的、模拟了那个特定“自指”频率的秩序波动,被引导着注入艾拉的意识。
起初没有任何反应。就在研究人员即将放弃时,艾拉紧闭的眼皮下,眼球开始快速转动,她的嘴唇微微翕动,一段更加清晰、却依旧破碎的意念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