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得比往年早。雪在街边融化,风吹起湿漉漉的气味,混着铁和泥的味道。北环的塔群被阳光照亮,一切看起来都像回到了梦禁前的模样。
夏堇站在广场上,望着那面重新刷白的墙。墙上没有口号,也没有标语,只被人写了一行字:
“记得痛的人,才有资格谈幸福。”
她笑了一下,没擦。
电台依旧开着,只是节目变了。
阮初负责编辑“回声档案”,每天选几段播放,让不同的声音出现在城市里。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讲日常。那声音没有背景音乐,没有剪辑,听起来不完美,却让人相信它是真的。
闻叙重新修好主控台,外区的人也开始贡献信号。
“他们把‘风塔’改名了。”他说,“现在叫‘风局’,意思是‘风的局域网’。”
“真会起名字。”阮初轻笑。
“总比以前好。”夏堇答,“至少这次,他们想让风留下。”
城市的通讯体系逐渐稳定,但没人再提“梦权系统”。人们开始用“清醒纪年”来标记新的时代。历史学家喜欢争论这一纪元的起点——有人说是塔心坍塌那夜,也有人说是“风第一次被记录”的那天。可在夏堇看来,哪一天都无所谓。清醒不是日期,而是习惯。
下午,她去了一趟旧城。那里的街道正在重建,工人们铺设新轨道。她路过一片空地,看见几个孩子在玩一个游戏——他们在沙地上画圈,每一个圈都写着一个名字。风吹过,他们往圈里丢小石子。
“你们在干嘛?”她问。
“在选梦。”一个小女孩回答,“老师说,梦也是要选的。”
“那你选什么梦?”
“我想梦见风。”女孩想了想,又认真地补充,“那种真的风,不是假的。”
夏堇笑了笑,没再说话。她继续往前走。风顺着街角吹来,带着尘土,也带着某种说不出的温度。
夜里,电台又开播。
这次没有“节目名”,只是一次普通的风声测试。
夏堇坐在麦克风前,阮初调好音量,闻叙在角落里整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