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王妃为他踏府而来 > 第142章 今日一切都听我的

第142章 今日一切都听我的(1 / 2)

夜已深沉,窗外万籁俱寂,唯有寒风掠过枯枝发出的呜咽声,偶尔打破这片寂静。胤桁终于批阅完了案头最后一本来自北境军镇的加急奏报,将朱笔搁回青玉笔山上,抬起手,用力揉了揉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有些胀痛的眉心。

烛火跳跃的光芒,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更添了几分冷峻与深沉。

一道如同影子般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书房内,是余白。他单膝跪地,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贯的沉稳与干练:“殿下,落霞滩之事……属下无能,线索还是太少,且断得极其干净。当年可能经手、知晓内情的人,不是已然没了踪迹,便是……再也开不了口。时间隔得确实久了些,许多痕迹都已湮灭。”

胤桁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淡的阴霾,但并未流露出太多失望的情绪,似乎对此结果早有预料。

他摆了摆手,声音低沉,听不出喜怒:“知道了。此事不急,继续留意便是,不必急于求成,但也绝不可放松。孤要的,是一个水落石出,无论多久。”

“是,属下明白!”余白沉声应道。他顿了顿,继续禀报,语气稍显轻松了些,“另外,锦溪别院那边,已按照您的吩咐,于三日前便彻底清查完毕,里里外外,包括所有仆役,都已暂时清空,全部换上了我们绝对信得过的暗卫值守,保证万无一失,连只陌生的苍蝇都飞不进去。院后的那片百年梅林,今年开得极好,尤其是那几株罕见的绿萼梅,已是繁花满枝。温泉池也已引入活水,日夜不停地加热,温度恰到好处。还有您之前吩咐准备的……那些物事,都已按照清单,秘密运送至别院,安置妥当了。”

听到关于锦溪别院的汇报,胤桁那冷峻的眉眼,在跳动的烛光下,几不可察地柔和了几分,甚至连紧绷的唇角,都似乎有了一丝微不可见的松弛弧度。

“很好。”他简短的二字,却蕴含着明确的满意。“后日,孤要带王妃出宫,在别院停留两日。这两日内,闭门谢客,若非十万火急的军国大事,任何人不得前来打扰。东宫内外,需得确保绝对安全、隐秘。”

“属下明白!定当周密安排,绝不会出任何纰漏!”余白心中了然,殿下这是要排除所有干扰,给予王妃一个完全私密、绝对惊喜、只属于他们二人的生辰。

这份用心,在太子身上,实属罕见。

余白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书房内重归寂静。

胤桁并未立刻起身,他缓缓从那张象征着权力与责任的紫檀木大案后站起身,踱步到窗边,负手而立,望向窗外沉沉的、无星无月的夜色。

他的珞儿,即将迎来她的十八岁生辰。及笄之年后的新起点,他希望能为她扫去所有阴霾,给她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与美好的开始。

锦溪别院。那是他早年私下置办的一处产业,位于京郊西山脚下,环境清幽僻静,依山傍水,鲜为人知。

那里最负盛名的,便是冬日里那片依山势而生的、漫山遍野的百年梅林,品种繁多,姿态各异。

他知道她喜梅花凌霜傲雪的风骨与清冽幽远的香气,那里正是最佳的去处。

没有前朝纷繁政务的打扰,没有后宫无处不在的窥探与算计,没有身份地位的拘束,只有他们两个人,如同世间最寻常的夫妻,共享一段宁静的时光。

他甚至……在忙碌的政务间隙,亲自铺开宣纸,研磨提笔,细细勾勒,画下了一支白玉梅花簪的图样。

玉料是他库中珍藏多年、质地上乘的和田羊脂白玉,白如凝脂,温润无瑕;

他对雕工的要求近乎苛刻,反复修改图样,最终请动了宫中早已封刀、技艺已臻化境的老匠人出山,耗时半月,才精心雕琢而成。

那梅花形态逼真灵动,花瓣薄如蝉翼,仿佛轻轻一触就会颤动,花蕊细若毫发,根根分明。

生辰前夜,胤桁忙到亥时三刻方才回到疏影轩,寝殿内只留了一盏角落里的长明灯,光线昏暗而温暖。

云清珞显然已经睡下许久,呼吸均匀而绵长……胤桁放轻了所有动作,沐浴更衣后,在她身侧轻轻躺下。

几乎是他的手臂刚环上她的腰肢,她便无意识地、如同寻求温暖源头般向他靠拢过来,脸颊在他胸前依赖地蹭了蹭,寻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后,继续沉沉睡去,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安心而满足的、极浅淡的弧度。

胤桁在黑暗中凝视着她恬静的睡颜,借着那微弱的光线,用目光细细描摹着她柔和的眉眼、挺翘的鼻梁、微抿的唇瓣。

他伸出指尖,极轻极缓地拂过她散落在枕畔的、带着冷梅香气的乌黑发丝,低沉而充满磁性的嗓音,在万籁俱寂的寝殿内,如同最轻柔的耳语,清晰却又不会惊扰她的美梦:“珞儿,好梦。明日,孤带你去看梅雪盛景。”

云清珞十八岁生辰的这一天,天空格外作美。连续阴沉了几日的天色豁然开朗,一轮冬日的暖阳高悬于湛蓝如洗的天幕之上,金灿灿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落下来,虽然依旧无法完全驱散空气中的凛冽寒意,却足以让人的心情跟着一同变得明亮而开阔。

她起身时,身侧的床榻已然空荡,只余下枕畔和空气中萦绕不散的、独属于胤桁的、清冽的龙涎香气。

心中不免掠过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失落,但随即便被理智压下。

他是一国储君,肩负着万里江山的重担,政务繁忙,夙兴夜寐乃是常态,她又怎能奢望他记得这等“小事”,并特意空出时间来陪伴她呢?

她端坐在疏影轩正厅的主位之上,接受了以薛嬷嬷和觉夏为首的全殿宫人的贺寿。

看着底下那一张张或真切、或恭敬的笑脸,听着那整齐划一的“恭祝王妃娘娘千秋安康,福寿绵长”的祝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