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装饰华丽、气势恢宏的大殿里,温暖的火炉散发着熊熊的热力,驱散了深秋的寒意。
几名身穿华服的高级将领和谋士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方桌旁,桌上摆放着一张“神武国”舆图,上面标注着山川河流、城池关隘,以及双方军队的部署情况。
窗外,秋风瑟瑟,落叶飘零,深秋时节,草木凋零,一派萧瑟景象。
众人正襟危坐,面色凝重,他们正在就是否继续攻打“潞陵城”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一位白发苍苍,仙风道骨,修士打扮的老者,轻轻地敲了敲桌子,打断了众人的争论。
他捋了捋长长的白胡须,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道:“诸位,凛冬将至,意味着天气寒冷,道路结冰,不利于行军作战。关于是否继续强攻‘潞陵城’一事,老夫也拿不定主意。不知卢将军对此有何高见?”
这位老者,正是“义海盟”的首席军师——玄机子,修为高深莫测,足智多谋,深受“义海盟”盟主的器重。
坐在他身旁的一位身穿银色铠甲,身材魁梧,面色冷峻的卢姓将军,站起身来,对着玄机子拱了拱手,朗声说道:
“仙师,末将认为,强攻‘潞陵城’并非上策。‘潞陵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已经在此地损兵折将数月,耗费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却依旧未能攻破城池,若是继续强攻,恐怕会得不偿失。末将建议,不如先改变战略,挥师南下,攻取‘文渊城’。”
“文渊城!”
话音刚落,大殿内顿时炸开了锅,众人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表示赞同,有的表示反对,有的则持观望态度。
“卢将军此计甚妙!攻取‘文渊城’,可以切断下三旗的补给线,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下三旗那帮人也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会有所防备,我们想要拿下‘文渊城’,恐怕没那么容易。”
……
卢姓将军不去理会众人的质疑,继续道:“一来,可以给下三旗来一个声东击西,打乱他们的部署;二来,目前‘文渊城’守备松弛,兵力空虚,我军可以轻松将其拿下;三来,攻占了‘文渊城’之后,我们可以以此为跳板,占据水路优势,控制“瀚江”的航运,为明年春天挥师南下,直捣京师做好准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已经找到了‘文渊城’的弱点,肯定能一举将其拿下。”
这位将军,名叫卢子骁,是“义海盟”麾下的一员凡人猛将,骁勇善战,战功赫赫。
玄机子捋着胡须,沉吟片刻,缓缓点头,说道:“卢将军言之有理,此计甚妙!声东击西,攻其不备,或许能够收到奇效。”
在座的其他将领和谋士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卢子骁的建议切实可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风子垣来到“文渊城”后,依旧被安排负责照料“龙马”的日常起居。
一些不了解他底细的修士,背地里偷偷称他为“圉人”,言语间颇有些不屑。
不过风子垣对此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独来独往,每日除了完成自己的职责,便是修炼打坐,很少与其他人来往。
只有广禄和金辰子偶尔会过来找他聊天,排解他心中的苦闷。
这一日,寒风凛冽,乌云密布,铅灰色的天空压抑得令人喘不过气。
“御兽阁”内,虽然生着火盆,却依旧抵挡不住寒气的侵袭。
董玉带着史良等一众弟子,裹着厚厚的裘皮大氅,来到“御兽阁”视察。
他背着手,踱着方步,时不时停下脚步,用戴着皮手套的手指着风子垣正在清扫的马厩,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俨然一副上级巡视下属的姿态,神情倨傲。
史良则亦步亦趋地跟在一旁,不时地点头附和几句。
他裹紧了身上的大氅,似乎在刻意遮掩着什么。
仔细看去,才能发现领口处隐约露出几道还未完全消退的暗红色鞭痕,那是上次被董玉责罚留下的,在寒冷的空气中隐隐作痛,仿佛在提醒着他当日的耻辱。
待董玉等人视察完毕,准备离开之时,史良故意落后几步,不动声色地来到风子垣身旁,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
“风师弟,别来无恙啊。上次的事情,多有得罪,还望师弟海涵。”
他一边说着,一边不着痕迹地将大氅领口又往上拉了拉,似乎不想让风子垣看到他身上的伤痕。
风子垣停下手中的活计,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落在史良身上:“师兄有何指教?不妨直说。”语气中透着一丝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