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是兄弟,互相帮衬是应该的。”邓鑫元笑着说,“这三年,你帮我补机械理论,陪我熬夜改方案,我也得谢谢你。”
火锅的热气蒸腾着,映得两人的脸通红。他们聊着这三年的点点滴滴,从刚到美国的不适应,到后来的互相扶持;从学习上的难题,到生活中的趣事;从对家人的思念,到对未来的规划。他们知道,这段跨越重洋的求学时光,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更收获了如兄弟般的情谊。
回国的前一天,邓鑫元和汪伟仁忙着收拾行李。邓鑫元把研究资料、图纸、获奖证书小心翼翼地放进行李箱,还特意把布朗教授赠送的智能传感器样品包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是他给化工学院实验室带的“礼物”。汪伟仁则在收拾衣服,嘴里还念叨着:“回去第一顿要吃重庆火锅,还要去看看咱们学校的实验室,不知道新的机床安装好了没有。”
邓鑫元拿出念念的虎头衣,摸了摸上面的针脚,嘴角露出笑容:“回去就能见到念念了,不知道他还认不认识我。”
“肯定认识,你每天都跟他视频,他要是不认你,我帮你‘教训’他。”汪伟仁笑着说,“对了,咱们回去后,先去学校报道,然后就启动智能反应釜的改造项目,你负责化工学院,我负责机械学院,咱们尽快把设备做出来。”
“好,我已经跟李副院长沟通过了,学院已经预留了经费,就等咱们回去了。”邓鑫元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邓鑫元和汪伟仁背着行李,踏上了回国的飞机。飞机起飞时,邓鑫元看着窗外的安娜堡越来越小,心里没有了来时的焦虑,只有满满的憧憬。汪伟仁拍了拍他的肩:“别紧张,马上就能见到家人了。”
邓鑫元笑了笑:“不是紧张,是激动。我想快点回去,把学到的技术用到实际中,让咱们的化工装备升级换代,让学生们学到真本事。”
飞机降落在重庆江北机场时,阳光明媚。邓鑫元刚走出机场出口,就看到了人群中的苏晚、父母和念念。念念穿着一件蓝色的小外套,看到邓鑫元,立刻挣脱邓宏国的手,跑了过来:“爸爸!爸爸!”
邓鑫元赶紧蹲下来,把儿子抱在怀里,紧紧地搂着他:“念念,爸爸回来了。”念念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小胳膊紧紧搂着他的脖子,嘴里喊着:“爸爸,想,车车。”
苏晚走过来,擦了擦邓鑫元眼角的泪水:“回来就好,家里一切都好。”杨贵碧和邓宏国也走过来,杨贵碧拉着邓鑫元的手:“瘦了,回来妈给你做红烧肉,补补身子。”
汪伟仁的家人也来了,他抱着女儿,笑着对邓鑫元说:“鑫元,咱们先回家,明天去学校报道,后天就开始搞项目。”
邓鑫元点点头,抱着念念,和家人一起走出机场。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明亮。他看着身边的家人,看着不远处的汪伟仁,心里满是幸福——他不仅完成了学业,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更重要的是,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