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回来的车上,央妈电影频道的记者张磊联系了我,说台里特别重视咱们这部电影,想给您做个专访
——主要聊《入殓师》的创作初衷、拍摄细节,还有这次柏林之行的感受,说是要做成专题报道。”
李扬沉吟了两秒。央妈电影频道作为国家级媒体,能主动关注一部文艺片。
本身就是对电影的认可,更别说这也是向国内观众宣传电影好机会。
他抬头看向王义,说道:“央妈是能这么重视咱们的电影,肯定得配合。你跟他们对接下时间,时间尽量安排在展映间隙。”
“好嘞!我这就跟张记者沟通。”
接下来的几天,《入殓师》分别在第五天和第七天进行了展映,李扬把剧组分成了两组。
尤本昌老爷子和蒋琴琴一组,他和段易宏、刘一菲一组。每组都配了翻译和助理,方便跟观众交流。
路演的过程很顺利,每次展映结束,都会有观众围着他们提问,有的甚至会分享自己的故事
——有位德意志老人握着李扬的手,眼里含着泪。
“我妻子去年去世了,我没能见她最后一面,看了你的电影,我终于敢去她的墓地说声‘对不起’了。”
第五天的展映结束后,刘一菲和段易宏他们都在李扬的房间里聊天。
李扬刚走过去拿起茶杯,门口就传来“叮咚”的门铃声。
他通过猫眼一看,是两位提着摄像机和话筒的年轻人,正是央妈电影频道的记者。
门一打开,为首的记者立刻上前一步,双手递过名片。
“李导您好!我是央妈电影频道的记者张磊,这位是摄像小王——跟王总约好了今天来给您做专访。”
“不打扰,快请进。”李扬侧身让他们进来。
“李导,我们尽快开始,不耽误您休息。”
张磊示意摄像小王快速架设备——小王很快就把摄像机固定好,调整好角度。
张磊则坐在对面的沙发上,打开采访提纲,仔细核对了一遍问题,才抬头看向李扬和坐在旁边的刘一菲。
“那咱们现在就开始?第一个问题想问问李导。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入殓师’这个相对冷门的职业作为题材呢?毕竟咱们国内很少有电影关注这个职业。”
李扬的眼神似是陷入了回忆,其实是在想着怎么编故事。
“其实最初是偶然的机会,我遇到过一位老入殓师。
他跟我说,这一辈子没赚过大钱,但最骄傲的就是‘让逝者有尊严,让生者能告别’。
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被很多人回避的职业,藏着最朴素的人情味。现在很多人都回避‘死亡’这个话题。
可我想通过电影告诉大家,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告别
——我希望观众看完电影,能更珍惜身边的人,别等失去了才后悔。”
张磊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偶尔点头,采访进行了将近四十分钟。
从电影的创作细节,到海外观众的反应,再到对华语电影走向国际的看法,李扬和刘一菲都坦诚地分享着。
结束时,张磊收起采访提纲,脸上满是感慨。
“李导,刘小姐,今天的采访真的让我特别触动
——《入殓师》不仅是一部好电影,更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亲情,看到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