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王义嘴里的茶水差点喷出来,手一抖,滚烫的茶汤溅在西裤上。
“李导,您没开玩笑吧?”他慌忙放下杯子,拿着纸巾擦着裤子,“捐款是好事,可一个亿……是不是太多了?
咱们公司虽说不缺这点钱,但捐个几百万表表心意就够了,没必要这么大阵仗。”
“这事我想了一晚上。”李扬打断他,声音沙哑,却异常坚定,“不是一时冲动。你不用劝,按我说的办就行。”
王义看着他眼底的红血丝,又听到他话语里的那股子执拗劲儿,知道这决定怕是板上钉钉了。
他叹了口气,在沙发上坐下:“行,您定了我就照办。只是这钱怎么捐?直接打给绿十字会?还是找当地教育口对接?”
“我想成立个慈善基金。”李扬从抽屉里拿出张纸,上面写着几行字,“名字就叫‘明日希望’,专门对接川省和陇省的教育部门。
每所学校的选址、施工、验收,都得有第三方监理机构盯着——材料用什么标号的钢筋,混凝土强度多少,而且抗震设防烈度不能低于8度,必须按最高标准来。”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些郑重:“我知道大额捐款容易惹人眼红。所以基金的账目要全公开。
我还准备建个官网,每一分钱花在哪,哪个施工队干的活,验收报告是谁签的字,全晒出来。
让网友盯着,让媒体盯着,到时候谁要是想打这笔钱的主意,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禁得住查。”
王义拿起那张纸,上面的规划条理清晰,显然不是临时起意。
“那我这两天就去跑基金注册的手续?需要找哪些部门?”
“去问起源资本的法务,他们熟。”李扬补充道,“再联系几家靠谱的建筑公司,最好是做过学校项目的,我要亲自询价。
抗震设计这块,去找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让他们出方案,必须保证抗震等级在8级以上。”
王义点头应着,转身要走时又被叫住。“还有,这事暂时别对外说。
等基金注册下来,第一笔款打出去了,再开新闻发布会。”李扬望着他,“别让人家觉得我们在作秀。”
“我懂。”王义带上门时,心里还是犯嘀咕——老板这是怎么了?突然捐这么多钱建学校,还特意强调抗震……
办公室里,李扬靠在椅背上,捏了捏发胀的太阳穴。
重生这几年,他总想着抓住机遇,赚更多的钱,拍更好的戏,把上辈子的遗憾都补回来。
可昨晚对着窗外的万家灯火,突然就想明白了:有些事,比名利更重要。
08年那场灾难,李扬不敢深想,一想就觉得胸口堵得喘不过气。
作为一个华夏人,他深知这次灾难对华夏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他做不到置之不理,可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又不能说得太明白。
事后要是有人较真:为什么偏偏选川省、陇省?为什么非强调8度抗震?他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
建立基金,不搞社会募捐,用自有资金,建抗震学校,算是他能想到最稳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