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扫过不远处的陈铠歌,他正被一群记者围着,估计是被问了刁钻问题,脸色不太好看。
“那行,路上小心。”陈虹也没多留,随即笑着递过个烫金礼盒,“这是《无极》的周边,昆仑奴和倾城的手办,带回去可以当个装饰。”
出了华夏礼堂,寒风扑面而来,范小胖裹紧羽绒服,忽然笑出声:“你刚才夸那几句,自己信吗?”
“不信。”李扬拉着她往停车的地方走,“但总不能当场打他脸,圈子里留三分情面总是好的。”
“刚才我看见陈铠歌在到处找柳言,”范小胖踢了下路边的雪堆,“那姑娘怕是要倒霉了,陈导这人还挺记仇的。”
车子驶离长安街时,范小胖打开礼盒,里面是个精致的手办:
昆仑奴牵着倾城的手,造型倒挺精致。
“你说,这片子票房能过亿吗?”
“过亿是肯定能的,但是想超过《英雄》的话就估计悬了。”李扬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叙事结构太乱,普通观众看不懂,影评人又不买账,典型的两头不讨好。”
范小胖叹了口气:“可惜了那七百万的戏服了,还有张东健跑断的腿。”
“更可惜的是陈导的雄心壮志。”李扬握住她的手,“他太想让《无极》成为‘史诗’,想证明自己既能拍《霸王别姬》,也能玩得转商业大片。
却忘了观众进影院,首先是想看懂一个故事——哪怕这故事简单到只是‘爱与选择’。
回到四合院时,雪又下大了些。
李扬推开正房的门,暖气混着檀香扑面而来。
他脱了大衣挂到衣架上,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进了书房。
点开常逛的电影论坛,置顶帖已经换成了《无极》首映礼的现场repo(报告),楼主晒出了张票根照片,红底金字的“1880元”让许多网友倒吸了口凉气,要知道05年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才7、8百。
“花1880买了张看不懂的票,陈导你欠我一场好觉。”楼主的配文透着股怨气,底下的评论已经炸了锅。
点赞最高的那条写着“建议改名叫《无厘头》,剧情比我家猫挠的毛线团还乱”,紧跟着是的一条是“刚从影院出来,同场的观众估计没有几个人能看懂的。”
范小胖端着杯姜茶走进来,凑过来看着屏幕,“这价都能买部诺基亚手机了,陈导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李扬没说话,前世就知道《无极》口碑扑街,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场面——连客套的赞美都显得勉强。
他忽然想起刚才在台上,陈凯歌说“电影是艺术,不是生意”,可艺术要是真不沾钱,他何苦弄这么大的排场呢?
范小胖把姜茶递给他,“你说那些买高价票的影迷,现在是不是肠子都悔青了?”
“大概是觉得前期宣传的这么厉害,又能看陈铠歌时隔多年的‘野心之作’,值这个价。”
李扬呷了口姜茶,“结果发现,所谓的‘史诗’,还不如村口戏台子上的《霸王别姬》看得明白。”
想起陈铠歌刚开始在台上大谈“命运与选择”时的严肃,又再对比这1880的票价,李扬只觉得讽刺。
正怔着,铃声从书桌上的手机传来,屏幕上显示着“王义”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