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之巅,万籁俱寂。
光明古庙静卧于云海之上,背倚千仞绝壁,面朝苍茫星河。整座寺庙依山势而建,飞檐如翼,斗拱若龙腾之势,琉璃瓦在月光下泛着幽幽金紫光晕,仿佛自太古便从山骨中生长而出,与天地同息,与日月共脉。
山门高耸,两尊金刚怒目而立,手持降魔杵与缚妖索,威震山林。门前九十九级石阶蜿蜒而上,阶旁古木参天,松柏苍翠如墨,偶有灵猿轻跃枝头,白鹤低鸣穿雾。庙墙由青石垒砌,斑驳岁月间,可见历代高僧以指力刻下的经文,字字深嵌石中,夜中隐隐透出金光,似有梵音低诵。
步入山门,天王殿内四大天王金身矗立,怒目含威,脚下镇压八方邪祟。中庭宽阔,地面铺就八卦石阵,每逢月圆子时,石纹自生微光,流转如星河倒悬,踏阵者若心术不正,必生幻象,七窍流血而退。
正中九鼎炉高逾三丈,通体青铜铸就,炉身刻满上古符箓,鼎口常年缭绕紫气,传闻此炉通天地灵脉,焚香可达九霄,奏事于光明帝君座前。大雄宝殿金碧辉煌,殿顶悬三十六盏长明灯,灯火不熄,映照殿中千佛玉像,宝相庄严,慈悲中藏杀伐之气。
殿后藏经阁建于悬崖之畔,以铁索悬空,随风轻晃,如悬于生死之间。阁中藏有自唐宋流传下来的贝叶经与三元门秘传法咒,非有缘者不得入内,违者触符即焚,魂飞魄散。
最奇者,乃庙后“光明泉”——一泓清泉自石隙涌出,水色如银,夜中自放光明,饮之可清心明目,涤荡魂魄,疗百病、解诅咒、破心魔。泉边立一古碑,上书“光明天门”四字,笔力千钧,传为上古仙人飞升前所留,字中藏阵,触之者可见前世今生。
山中雾气升腾,整座古庙若隐若现,宛如浮于天界。空中偶闻钟磬自鸣,不见僧人敲击;风过檐角,铃声悠远,似有神将踏云而至,巡守人间边界。
庙中老尼言:此地乃天地灵枢,九门法阵之眼,每逢大劫将至,必有彩云出岫,直指人间烽火之地。
此刻,晚霞燃尽,夜幕低垂,光明古庙笼罩在一片金红与幽蓝交织的光晕中,仿佛整座山都在低语,等待着那个踏火而来的人——抗日奇侠,马飞飞。
马飞飞信步登阶,青衫染露,步履沉重如负山河。云海翻涌,金光自庙顶倾泻,将他身影拉得极长,仿佛一道孤影,直指天门。
夜半子时,天地静谧,唯有山风穿檐铃响,如天籁低语。
马飞飞再次跪于九鼎炉前,双目赤红,掌心那道与骆歆丹结契时留下的“同命纹”,早已溃烂渗血,皮肉翻卷,隐隐可见白骨。那是他上山清坛时,立下救人血盟誓所留,一人生,一人死;一人痛,一人知。
马飞飞颤抖着取出一张泛黄的生辰八字纸笺,指尖轻抚那熟悉的名字——骆歆丹。
“丹儿……这次,意欲换我命替你活。”
他将纸笺缓缓投入炉中。
刹那间,火光腾起,呈青紫之色,如冥火焚天,映照他脸上滚落的热泪。他双手合十,声如裂帛,诵起山城八卦九门失传已久的神将扶持法咒:
>“八卦九门本法,可摄服百万灵,散解千灾,
>奏禀光明帝君天门之上,禀奏众神,请速速降来临。
>速飞上海滩、三十六路天兵天将!
>救苦救难又救贫。
>收摄日本东瀛邪灵鬼祟,调服众生万灵,
>散解灾难恶煞,增加骆歆丹姑娘福增运长,
>延长生命八十年!
>
>沐恩信士马飞飞,跪求苍天佑我中华——
>驱魔鬼,杀倭寇,救国难,还我河山!
>禀奏众圣君,护卫华夏众生家宅安宁,
>判恶邪鬼精等多般威猛鬼祟,尽数入地狱!
>求众圣慈佑!”
每念一字,九鼎炉中便爆出一道雷火,天空随之震颤,星辰移位。
光明顶师太盘坐莲台,手持紫金钵,口中不断诵《大悲光明经》与《贝叶秘咒》,声若妙妙清音,穿透云层,引动天地共鸣。
忽然——
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