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 第99章 【晋纪二十一】

第99章 【晋纪二十一】(2 / 2)

殷浩北伐时,中军将军王羲之写信劝止,不听。後无功,又谋划再次北伐。王羲之给殷浩信说:“如今以小小江左,天下寒心已久。力争武功,非该做之事。近来内外任职者,未有深谋远虑,却耗尽根本,各行其志,竟无一点功绩可论,遂使天下将有土崩之势。承担责任者,岂能推卸天下责备!今军败于外,资财竭于内,保淮河之志,已不可及,不如回保长江,督将各归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引咎自责,更好治国,减轻赋役,与民更始,或可救危亡之急!您从布衣起家,担天下重任,受统摄之任,却败丧至此,恐满朝群贤无人与您分谤。若仍以为前事未成,故再求分外之功,宇宙虽广,何处可容身!此愚智所不解。”

又给会稽王司马昱笺说:“为人臣者谁不愿尊其主与前世比隆!况遇难得之运!但力有不及,岂可不权衡轻重处理!今虽有可喜时机,内省自己,所忧重于所喜。功未可期,遗民歼尽,劳役无时,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经营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失败不止,此国内所痛心叹悼而不敢直言者。‘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殿下再三思,先建不可胜之基,待根基立势举,再图谋不晚。若不如此,恐糜鹿之游,将不止于林薮!愿殿下暂弃空远怀抱,以救倒悬之急,可谓转亡为存,转祸为福。”不听。

九月,殷浩屯泗口,派河南太守戴施据石门,荥阳太守刘遯据仓垣。殷浩因出兵,遣散太学生徒,学校由此废止。

冬季,十月,谢尚派冠军将军王侠攻许昌,攻克。前秦豫州刺史杨群退屯弘农。征谢尚为给事中,戍守石头。

丁卯日,燕王慕容俊回蓟城。

后赵旧将拥兵据州郡者,各遣使降燕;燕王慕容俊任命王擢为益州刺史,夔逸为秦州刺史,张平为并州刺史,李历为兖州刺史,高昌为安西将军,刘宁为车骑将军。

慕容恪屯安平,积粮,备攻城器具,将讨王午。丙戌日,中山人苏林在无极起兵,自称天子;慕容恪从鲁口回军讨伐苏林。闰月,戊子日,燕王慕容俊派广威将军慕舆根助慕容恪攻苏林,杀之。王午被部将秦兴所杀。吕护杀秦兴,又自称安国王。

燕群臣共向燕王慕容俊上尊号,慕容俊同意。十一月,丁卯日,开始设置百官,任命国相封弈为太尉,左长史阳骛为尚书令,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典书令张悕为右仆射;其余文武,授官有差。戊辰日,慕容俊即皇帝位,大赦。自称获传国玺,改元元玺。追尊武宣王慕容廆为高祖武宣皇帝,文明王慕容皝为太祖文明皇帝。当时晋使恰至燕,慕容俊说:“你回去告诉你们天子:我承人乏,被中原推举,已为帝了!”改司州为中州,在龙都建留台,以玄菟太守乙逸为尚书,专委留务。

前秦丞相苻雄在陇西攻王擢,王擢奔凉州,苻雄还屯陇东。张重华任命王擢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特别宠待他。

---

晋穆帝永和九年(癸丑年,公元353年)

春季,正月,乙卯朔日,大赦。

二月,庚子日,燕王慕容俊立妃可足浑氏为皇后,世子慕容晔为皇太子,都从龙城迁到蓟宫。

张重华派将军张弘、宋修会王擢率骑一万五千伐前秦。前秦丞相苻雄、卫将军苻菁抵抗,在龙黎大败凉兵,斩首一万二千级,俘张弘、宋修,王擢弃秦州,奔姑臧。前秦主苻健以领军将军苻愿为秦州刺史,镇上邽。

三月,交州刺史阮敷讨林邑,攻破五十多垒。

后赵原卫尉、常山人李犊聚众数千人反叛前燕。

西域胡人刘康诈称刘曜之子,在平阳聚众,自称晋王;夏季,四月,前秦左卫将军苻飞讨伐擒获他。

任命安西将军谢尚为尚书仆射。

五月,张重华又派王擢率众二万伐上邽,秦州郡县多响应;苻愿战败,奔长安。张重华于是上疏请伐前秦。诏进张重华为凉州牧。

燕主慕容俊派卫将军慕容恪讨李犊,李犊投降,于是东击吕护于鲁口。

六月,前秦苻飞在仇池攻氐王杨初,被杨初击败。丞相苻雄、平昌王苻菁率步骑四万屯陇东。

前秦主苻健纳张遇继母韩氏为昭仪,多次在众人中对张遇说:“你,是我的养子。”张遇以此为耻,因苻雄等精兵在外,暗中勾结关中豪杰,想灭苻氏,献其地降东晋。秋季,七月,张遇与黄门刘晁谋划夜袭苻健,刘晁约定开宫门等待。恰逢苻健派刘晁外出,刘晁坚决推辞,不得已而去。张遇不知,引兵到宫门,门不开。事泄,被杀。于是孔持在池阳起兵,刘珍、夏侯显在鄠起兵,乔秉在雍起兵,胡阳赤在司竹起兵,呼延毒在灞城起兵,众数万人,各遣使来向东晋请兵。

前秦以左仆射鱼遵为司空。

九月,前秦丞相苻雄率众二万回长安,派平昌王苻菁平定上洛,在丰阳川设荆州,以步兵校尉、金城人郭敬为刺史。苻雄与清河王苻法、苻飞分讨孔持等。

姚襄屯历阳,因前燕、前秦正强,未有北伐之志,于是在淮水两岸广兴屯田,训练将士。殷浩在寿春,厌恶其强盛,囚禁姚襄诸弟,屡派刺客刺他,刺客都将实情告姚襄。安北将军魏统死,弟弟魏憬代领部曲。殷浩暗中派魏憬率兵五千袭姚襄,姚襄杀魏憬,并其众。殷浩更厌恶他,派龙骧将军刘启守谯城,迁姚襄到梁国蠡台,上表授姚襄为梁国内史。

魏憬子弟多次往来寿春,姚襄更疑惧,派参军权翼出使殷浩。殷浩说:“我与姚平北同为王臣,休戚与共。平北每举动专断,甚失辅车相依之理,岂我所望!”权翼说:“平北英姿绝世,拥兵数万远归晋室,是因朝廷有道、宰辅明哲。今将军轻信谗言,与平北有隙,我认为猜嫌之端,在您不在他。”殷浩说:“平北生杀自由,又纵小人抢我马。王臣之体,岂能如此?”权翼说:“平北归命圣朝,岂肯妄杀无辜!犯法之人,也王法所不容,杀之何害!”殷浩说:“那么抢马又是为何?”权翼说:“将军认为平北雄武难制,终将讨之,所以取马欲自卫。”殷浩笑说:“何至如此!”

当初,殷浩暗中派人诱前秦梁安、雷弱儿,让他们杀前秦主苻健,许诺关右重任,雷弱儿假意答应,且请兵接应。殷浩听说张遇叛乱,苻健侄子辅国将军黄眉从洛阳西奔,以为梁安等事已成功。冬季,十月,殷浩从寿春率众七万北伐,欲进据洛阳,修复陵园。吏部尚书王彪之上会稽王司马昱笺,认为:“雷弱儿等可能有诈,殷浩不应轻进。”不听。殷浩以姚襄为前锋。姚襄引兵北行,料殷浩将至,诈令部众夜逃,暗中埋伏甲兵截击。殷浩听说後追姚襄到山桑。姚襄纵兵击之,殷浩大败,弃辎重,逃保谯城。姚襄俘斩万余人,尽收其资粮兵器,让哥哥姚益守山桑,姚襄又到淮南。会稽王司马昱对王彪之说:“您言无不中,张良、陈平无法超过!”

西平敬烈公张重华有病,儿子张曜灵才十岁,立为世子,赦境内。张重华庶兄、长宁侯张祚,有勇力、吏干,而狡诈善事内外,与张重华宠臣赵长、尉缉等结为异姓兄弟。都尉常据请求将张祚调出,张重华说:“我正以张祚为周公,让他辅佐幼子,你这是什么话!”

谢艾因枹罕之功受张重华宠信,左右嫉妒,谗毁谢艾,调出为酒泉太守。谢艾上疏说:“权幸用事,公室将危,乞求让我入朝侍从。”且说:“长宁侯张祚及赵长等将作乱,应尽逐之。”十一月,己未日,张重华病重,手令征谢艾为卫将军,监中外诸军事,辅政;张祚、赵长等藏匿不宣。

丁卯日,张重华死,世子张曜灵立,称大司马、凉州刺史、西平公。赵长等假造张重华遗令,以长宁侯张祚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抚军大将军,辅政。

殷浩派部将刘启、王彬之攻姚益于山桑。姚襄从淮南反击,刘启、王彬之都败死。姚襄进据芍陂。

后赵末,乐陵朱秃、平原杜能、清河丁娆、阳平孙元各拥兵分据城邑,至此都请降前燕;燕主慕容俊以朱秃为青州刺史,杜能为平原太守,丁娆为立节将军,孙元为兖州刺史,各留原地安抚部众。

前秦丞相苻雄克池阳,斩孔特。十二月,清河王苻法、苻飞克鄠,斩刘珍、夏侯显。

姚襄渡淮,屯盱眙,招掠流民,众至七万,分置守宰,劝课农桑;派使者到建康控告殷浩,并自责谢罪。诏以谢尚都督江西、淮南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历阳。

凉右长史赵长等建议,认为:“时难未平,宜立长君,张曜灵年幼,请立长宁侯张祚。”张祚先得幸于张重华之母马氏,马氏同意,于是废张曜灵为凉宁侯,立张祚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张祚得志後,淫虐无度,杀张重华妃裴氏及谢艾。

燕卫将军慕容恪、抚军将军慕容军、左将军慕容彪等屡荐给事黄门侍郎慕容霸有命世之才,宜总大任。此年,燕主慕容俊以慕容霸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北冀州刺史,镇常山。

---

晋穆帝永和十年(甲寅年,公元354年)

春季,正月,张祚自称凉王,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立妻辛氏为王后,子张太和为太子,封弟张天锡为长宁侯,子张庭坚为建康侯,张曜灵弟张玄靓为凉武侯。设置百官,郊祀天地,用天子礼乐。尚书马岌恳切劝谏,被免官。郎中丁琪又劝谏说:“我自武公(张轨)以来,世守臣节,抱忠履谦五十余年,故能以一州之众,抗举世之敌,年年出兵,民不告疲。殿下勋德未高于先公,却急于改元称帝,臣未见其可。百姓所以效命,远方所以归向,是因我能尊奉晋室。如今自尊,则中外离心,怎能以一隅之地,拒天下之强敌呢!”张祚大怒,斩之于宫门。

原魏降将周成反叛,从宛袭击洛阳。辛酉日,河南太守戴施奔鲔渚。前秦丞相苻雄克司竹。胡阳赤奔霸城,依附呼延毒。

中军将军、扬州刺史殷浩连年北伐,屡遭败绩,粮草器械耗尽。征西将军桓温借朝野怨愤,上疏列举殷浩罪状,请求废黜。朝廷不得已,免殷浩为庶人,徙东阳信安。自此内外大权全归桓温。

殷浩年少时与桓温齐名,而内心竞争不相让,桓常轻视他。殷浩被废後,虽愁怨,不形于色,常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久之,桓温对属官郗超说:“殷浩有德有言,以往任令仆,足以做百官表率,朝廷是用人不当。”欲任殷浩为尚书令,写信告之。殷浩欣然答应,将回信时,担心有误,拆封数十次,最後竟寄出空函。桓温大怒,于是绝交,殷浩死于徙所。朝廷以前会稽内史王述为扬州刺史。

二月,乙丑日,桓温统步骑四万从江陵出发。水军从襄阳入均口,至南乡,步兵自淅川向武关,命司马勋出于午道伐前秦。

燕卫将军慕容恪围鲁口,三月,攻克。吕护奔野王,派弟弟奉表向燕谢罪,燕以吕护为河内太守。

姚襄遣使降燕。

燕主慕容俊以慕容评为镇南将军,都督秦、雍、益、梁、江、扬、荆、徐、兖、豫十州诸军事,权镇洛水;以慕容强为前锋都督,督荆、徐二州、缘淮诸军事,进据河南。

桓温将攻上洛,俘前秦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破之。司马勋掠前秦西部边境,凉秦州刺史王擢攻陈仓以响应桓温。前秦主苻健遣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率众五万驻峣柳以抗桓温。夏季,四月,己亥日,桓温与前秦兵战于蓝田。前秦淮南王苻生单骑冲阵,出入十多次,杀伤晋将士甚众。桓温督众力战,秦兵大败;将军桓冲又在白鹿原败前秦丞相苻雄。桓冲是桓温之弟。桓温转战前进,壬寅日,进至灞上。前秦太子苻苌等退屯城南,前秦主苻健与老弱六千固守长安小城,尽发精兵三万,派大司马雷弱儿等与苻苌合兵抵抗桓温。三辅郡县都来降,桓温安抚居民,让安居复业。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看,耆老有流泪者,说:“没想到今日又见官军!”

前秦丞相苻雄率骑七千袭司马勋于子午谷,破之,司马勋退屯女娲堡。

戊申日,燕主慕容俊封抚军将军慕容军为襄阳王,左将军慕容彭为武昌王;以卫将军慕容恪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镇南将军慕容评为司徒、骠骑将军,封上庸王;封安东将军慕容霸为吴王,左贤王慕容友为范阳王,散骑常侍慕容厉为下邳王,散骑常侍慕容宜为庐江王,宁北将军慕容度为乐浪王;又封弟慕容桓为宜都王,慕容逮为临贺王,慕容徽为河间王,慕容龙为历阳王,慕容纳为北海王,慕容秀为兰陵王,慕容岳为安丰王,慕容德为梁公,慕容默为始安公,慕容偻为南康公;子慕容咸为乐安王,慕容亮为勃海王,慕容温为带方王,慕容涉为渔阳王,慕容辔中山王;以尚书令阳骛为司空,仍守尚书令。命冀州刺史吴王慕容霸徙治信都。当初,燕王慕容皝惊奇慕容霸才能,所以取名霸,欲立为世子,群臣谏止,但宠遇仍超过世子。因此慕容俊厌恶他,因其曾坠马折齿,改名缺;不久因应谶文,改名垂;迁侍中,录留台事,徙镇龙城。慕容垂大得东北人心,慕容俊更厌恶他,又召还。

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千余人抓陈留内史刘仕,降于姚襄。建康震惊,以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屯中堂,豫州刺史谢尚从历阳还卫京师,巩固江防。

王擢拔陈仓,杀前秦扶风内史毛难。

北海人王猛,年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世人都轻视他。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闻桓温入关,披粗布衣往见,扪虱而谈当世务,旁若无人。桓温觉奇异,问:“我奉天子命,率精兵十万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无人来,为何?”王猛说:“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近在咫尺,却不渡灞水,百姓不知公心,所以不来。”桓温默然无以应,慢慢说:“江东无人能与你相比!”于是任王猛为军谋祭酒。

桓温与前秦丞相苻雄等战于白鹿原,桓温兵不利,死者万余人。当初,桓温指望秦麦为粮,後秦人将麦全部割除,清野以待,桓温军缺粮。六月,丁丑日,徙关中三千余户而归。以王猛为高官督护,欲与俱还,王猛推辞不去。

呼延毒率众一万随桓温返回。前秦太子苻苌等随後追击,到潼关时,桓温军屡败,损失以万计。

桓温屯灞上时,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直进逼长安,桓温不从。薛珍率偏师独进,颇有收获。待桓温退兵,才还,公开扬言,自夸其勇而责怪桓温持重;桓温杀之。

前秦丞相苻雄在陈仓击司马勋、王擢,司马勋奔汉中,王擢奔略阳。

前秦以光禄大夫赵俱为洛阳刺史,镇宜阳。

前秦东海敬武王苻雄在雍攻乔秉;丙申日,去世。前秦主苻健哭之呕血,说:“天不想让我平定四海吗?为何这么快夺我元才(苻雄字)!”追赠魏王,葬礼依晋安平献王故事。苻雄以开国元勋,位兼将相,权侔人主,而谦恭泛爱,遵奉法度,所以苻健重用,常说:“元才,是我的周公。”儿子苻坚袭爵。苻坚性至孝,幼有志向,博学多能,交结英豪,吕婆楼、强汪及略阳梁平老都与他友善。

燕乐陵太守慕容钩是慕容翰之子,与青州刺史朱秃共治厌次。慕容钩自恃宗室,常欺凌朱秃。朱秃不胜忿,秋季,七月,袭慕容钩,杀之,南奔段龛。

前秦太子苻苌在雍攻乔秉,八月,斩之,关中全部平定。前秦主苻健奖赏抗桓温之功,以雷弱儿为丞相,毛贵为太傅,鱼遵为太尉,淮南王苻生为中军大将军,平昌王苻菁为司空。苻勤于政事,常延请公卿咨询治国之道,承後赵苛虐奢侈之後,改为宽简节俭,崇儒礼士,因此秦人悦服。

前燕大规模调兵,因诏书下发之日称“丙戌举”。

九月,桓温从伐秦返回,晋帝派侍中、黄门到襄阳慰劳桓温。

有人告发燕黄门侍郎宋斌等谋奉冉智为主造反,都被杀。宋斌是宋烛之子。

前秦太子苻苌抗桓温时,中流箭,冬季,十月,去世,谥曰献哀。

燕王俊到龙城。

桓温入关时,王擢派使告凉王张祚,说桓温善用兵,其志难测。张祚恐惧,且怕王擢叛己,派人刺之。事泄,张祚更惧,大发兵,声言东伐,实欲西保敦煌,恰逢桓温退兵而止。不久派秦州刺史牛霸等率兵三千击王擢,破之。十一月,王擢率众降前秦,前秦以王擢为尚书,以上将军啖铁为秦州刺史。

前秦王苻健叔父武都王苻安从东晋返回,被姚襄所虏,任为洛州刺史。十二月,苻安逃回前秦,苻健以苻安为大司马、骠骑大将军、并州刺史,镇蒲坂。

此年,前秦大饥,米一升值布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