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 第13章 【汉纪五】

第13章 【汉纪五】(2 / 2)

代王刘恒询问左右近臣的意见。郎中令张武等人说:“朝廷大臣都是高帝时的老将,熟习军事,多谋略,善欺诈。他们的意图不止于此(指迎立),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罢了。如今刚刚诛灭诸吕,血染京城,这次以迎接大王为名,实在不可轻信。希望大王称病不去,以观察局势的变化。”中尉宋昌进言说:“群臣的意见都不对。当年秦朝腐败,诸侯豪杰纷纷起事,自以为能得天下的人数以万计,然而最终登上天子宝座的,是刘氏,天下人已对其他人断绝了希望。高帝封刘氏子弟为王,封地像犬牙交错相互制约,这就是所谓坚如磐石的宗族,天下人都慑服于刘氏的强大。汉朝建立后,废除秦朝苛政,简化法令,广施德惠,百姓人人安居,难以动摇。就以吕太后的威严,立吕氏三人为王,专权独断;然而太尉仅凭一个符节进入北军,一声号召,将士们都露出左臂拥护刘氏,背叛吕氏,最终消灭了他们。这是上天所授,并非人力所能为。如今大臣们即使想作乱,百姓也不会听他们驱使,他们的党羽难道能一心一意吗?如今京城内有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宗室亲信,外面畏惧吴、楚、淮南、琅邪、齐、代等强大诸侯国的力量(指刘氏诸王)。现在高帝的儿子中,只剩下淮南王和大王您了。而大王您年长,且贤德、圣明、仁孝闻名天下,所以大臣们是顺应天下人心而想迎立大王。大王不必怀疑。”

代王报告母亲薄太后商议此事。犹豫未决之际,进行了占卜,得到“大横”的兆纹。占卜的卦辞说:“大横庚庚(横向大裂纹),余为天王,夏启以光(我将像夏启继承禹那样光大父业)。”代王说:“我本来就是王了,还当什么王?”卜人说:“所谓天王,就是天子。”于是代王派遣太后的弟弟薄昭前往长安见绛侯周勃。周勃等人详细向薄昭说明了迎立代王为帝的本意。薄昭回来报告说:“是真的,没什么可怀疑的了。”代王于是笑着对宋昌说:“果然像您说的那样。”于是命令宋昌陪同乘车(,张武等六人乘驿车,随同前往长安。

到达高陵(今陕西西安高陵区)后,停下来休息,派宋昌先行骑马到长安观察动静。宋昌到达渭桥(长安北渭水桥),只见丞相以下官员都在那里迎接。宋昌回来报告。代王驱车赶到渭桥,群臣拜见称臣,代王下车答拜。太尉周勃上前说:“希望能单独向您禀报。”宋昌说:“您要说的若是公事,就公开说;若是私事,做王的人没有私事。”太尉于是跪着呈上皇帝的玉玺和符节。代王辞谢说:“到了代王府邸再商议吧。”

(汉纪·文帝纪)?

高皇后八年续\/汉文帝前元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

(文帝即位):?

闰九月最后的己酉日(晦日),代王刘恒到达长安,住在代王府邸(代邸),群臣跟随到府邸。

丞相陈平等人都行再拜礼说道:“刘弘等人(指少帝及诸王)都不是孝惠皇帝的亲生儿子,不应当奉祀宗庙。大王您是高皇帝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实为刘邦第四子,前三人或死或庶出),理应继承皇位。恳请大王即皇帝位。”

代王面向西(古礼,主人位在东,宾位在西,西向表示谦让)辞让了三次,又面向南(天子之位坐北朝南)辞让了两次,然后才即天子之位。群臣按照礼仪次序侍立。

东牟侯刘兴居说:“诛灭吕氏,我没有功劳,请让我去清理皇宫。”于是他和太仆汝阴侯夏侯婴进入皇宫,上前对少帝刘弘说:“您不是刘氏子弟,不应当当皇帝!”随即回头示意左右持戟的卫士放下兵器离开;有几个人不肯放下兵器,宦官首领(宦者令)张释说明情况后,他们也放下了兵器。

滕公夏侯婴便召来天子的副车(乘舆车),载着少帝出了皇宫。少帝问:“你们要把我安置到哪里去?”滕公说:“出去找个地方住。”便让他住在少府官署。然后恭奉天子的法驾(皇帝仪仗)到代王府邸迎接代王,报告说:“皇宫已经谨慎清理完毕。”

代王当晚就进入未央宫。有十个谒者手持戟守卫在正殿门(端门),说:“天子在里面,您是什么人要进去?”代王就对太尉周勃说了。太尉周勃前去说明,那十个谒者都放下兵器离开了,代王于是入宫。

当夜,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并安抚南、北两军;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在殿中巡查守卫。

主管官员分头行动,将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刘义)以及少帝刘弘分别在各自的府邸处死。

汉文帝(刘恒)回到未央宫前殿就坐,当夜下诏书大赦天下。

太宗孝文皇帝上(即汉文帝)?

文帝前元元年(壬戌,公元前179年)?

冬季,十月,庚戌日:?改封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封赵幽王刘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

(陈平让相):?

丞相陈平称病请求辞职。文帝问他原因,陈平说:“高祖皇帝在位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等到诛灭诸吕时,我的功劳也不如周勃。我情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汉制右丞相位高于左丞相)?十一月,辛巳日:?文帝于是改任陈平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周勃居功与袁盎进谏):?

诸吕所侵夺的原属齐国、楚国的封地,都归还给了他们。

依据诛灭诸吕的功劳,从右丞相周勃以下官员都被增加封户、赏赐黄金,各有等差。

绛侯周勃散朝后小步疾行退出(趋出),显得十分得意。文帝对他非常恭敬有礼,常常目送他离开。

郎中安陵人袁盎进谏说:“诸吕悖逆作乱,大臣们共同将他们诛灭。那时丞相(周勃)担任太尉,掌握兵权,正好碰上那个时机成就了功业。现在丞相在陛失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此后朝会时,文帝的神色更加庄重威严,丞相周勃也日益敬畏。

(废除连坐法令):?

十二月:?文帝下诏说:“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准则。如今惩治了犯法的人,却还要让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及兄弟(同产)因为他们而获罪(连坐),甚至被收为奴婢(收帑),我非常不赞成这种做法!应当废除那些株连家属、一人犯罪殃及亲族的律令(收帑诸相坐律令)。”

(议立太子):?

春季,正月:?主管官员奏请文帝早日确立太子。文帝说:“我德行浅薄,纵然不能广求天下贤圣有德的人来禅让帝位(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却要预先确立太子,这是加重我的无德啊。这事还是缓一缓吧!”主管官员说:“预先确立太子,正是为了尊崇宗庙社稷,不忘天下重任。”文帝说:“楚王(刘交)是我的叔父(季父);吴王(刘濞)是我的兄长(兄);淮南王(刘长)是我的弟弟(弟),难道他们不是预先可选的人吗?现在不推选贤能的人,却一定要立我的儿子,人们岂不认为我是忘记了贤德之人而一心偏爱自己的儿子吗?这可不是为天下人着想啊!”主管官员坚持请求说:“古时候殷朝、周朝立国,国家安定太平都延续了一千多年,就是采用了这种立嗣以子的制度。(立嗣必子)这一传统由来已久了。高帝平定天下为太祖,子孙继承帝位世代不绝,如今舍弃应当确立的太子不立,却要从诸侯王和宗室中另选他人,这不符合高帝的本意。不宜再议了。您的儿子刘启年龄最大,性情纯厚仁慈,请立他为太子。”文帝这才同意。

(立皇后与善待外戚):?

三月:?立太子的母亲窦氏为皇后。皇后是清河郡观津县人。她有个弟弟名叫窦广国,字少君,年幼时被人拐卖,辗转了十几户人家,听说窦氏被封为皇后,就上书自述身世。文帝召见他,仔细询问查证,确认属实,于是重重赏赐他田地住宅和金钱,让他和哥哥窦长君在长安安家。

绛侯周勃、将军灌婴等人说:“我们这些人没死,性命却悬在这两个人身上(指窦长君、窦少君)。这两个人出身微贱,不能不给他们选择好师傅和宾客(择师傅、宾客);否则又会效仿吕氏那样专权,可是件大事啊!”于是他们就挑选有德行节操的士人与窦氏兄弟相处。窦长君、窦少君从此成为谦逊退让的君子,不敢凭借尊贵的地位对人骄横。

(赈济百姓):?

文帝下诏救济鳏夫、寡妇、孤儿、独身老人和贫穷困苦的人。又下令:“年龄在八十岁以上者,每月赐给米、肉、酒;九十岁以上者,额外再赐帛和丝絮(加赐帛、絮)。赐给应由官府供给粮食的人,县令或县长要亲自察看),由县丞或县尉送达;不满九十岁的人,由基层官吏啬夫、令史送达;郡守(二千石)要派督察官(都吏)巡视检查,对执行不力的要予以责罚督责。”

(诸侯王薨逝与灾异):?

楚元王刘交去世。

夏季,四月:?齐国、楚国发生地震,二十九座山同一天崩塌,洪水溃涌而出。

(拒献千里马):?

当时有人向文帝进献千里马。文帝说:“皇帝出行,前有鸾旗引导,后有属车跟随,吉日出行每天走五十里,行军每天走三十里。我骑着千里马,独自跑在前面,到哪里去呢?”于是把马退还,并付给献马者路费,接着下诏说:“我不接受贡献物品。命令各地不要再来进献。”

(施惠天下与封赏功臣):?

文帝对天下广施恩惠,诸侯和四方远近的部族都融洽欢喜。于是论定随从文帝由代国入京的功劳,封宋昌为壮武侯。

(文帝问政与周勃免相):?

文帝越来越熟悉国家大事。上朝时询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审理多少案件?”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又问:“全国一年的钱粮收支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惶恐羞愧,汗流浃背。

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各有主管官员。”文帝问:“主管官员是谁?”陈平答道:“陛下若问审理案件,应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应询问治粟内史。”文帝说:“如果各项事务都有主管的人,那么您主管什么事情呢?”陈平谢罪说:“陛下不嫌弃我才能低下,让我勉强担任宰相。宰相的职责,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季;对下抚育万物,使其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各级官吏都能胜任其职。”文帝这才赞许。

右丞相周勃非常惭愧,退朝后埋怨陈平说:“您怎么平常不教我如何应对啊!”陈平笑着说:“您身在其位,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吗?况且陛下如果问起长安城中的盗贼数目,您也要勉强回答吗?”于是绛侯周勃自知才能远不如陈平了。

过了不久,有人劝周勃说:“您诛灭了诸吕,迎立代王为帝,威震天下。而您受到丰厚的赏赐,身处尊贵的地位,时间久了,灾祸恐怕就要降临了。”周勃也感到自身危险,就称病请求辞去相位,文帝批准了。?秋季,八月,辛未日:?右丞相周勃被免职,左丞相陈平独自担任丞相(专为丞相)。

(安抚南越):?

当初,隆虑侯周灶攻打南越国,正逢酷暑潮湿天气,士兵们染上瘟疫,军队无法越过阳山岭(隃领,指越过五岭)。一年多后,高后去世,随即撤兵。

赵佗趁机用军队威胁和财物贿赂闽越、西瓯、骆等部族,使他们臣服归属。南越疆域东西达一万多里(东西万馀里),赵佗乘坐黄色的帝王车盖,左侧竖立天子大旗,使用与汉朝皇帝相同的仪制(称制),势力与中国抗衡。

文帝于是下令在赵佗故乡真定(今河北正定)修缮他父母的坟墓,设置守墓的居民,每年按时祭祀;还召见他的兄弟,封给他们高官,赐予厚赏以示恩宠。

接着派陆贾再次出使南越,赐给赵佗书信说:“我是高皇帝侧室所生的儿子,被安置在遥远的代国。路途遥远,加之我见识闭塞、秉性愚钝,所以未曾给您写过信。高皇帝撇下群臣去世,孝惠皇帝在位时间很短;高后临朝听政,不幸患病,诸吕乘机作乱,依赖功臣的力量,才将他们诛灭。我因各位王侯和宗室大臣不容推辞,不得已才即帝位。”

“近来听说您给隆虑侯周灶将军写信,请求寻找您的兄弟,并请求罢免长沙国的两位将军。我已按照您书信的要求,罢免了将军隆虑侯;您在真定的兄弟,也已派人前去慰问,并修整了您先人的坟墓。”

“前些日子听说您在边境发兵,侵扰劫掠不止。当时,长沙国深受其苦,南郡尤其严重。即使对您的国家来说,难道就能得到好处吗!必定会杀死大量士兵,伤亡优秀的将吏,使战士的妻子成为寡妇,使孩子成为孤儿,使父母失去儿子,得到一分而失去十分,我不忍心做这样的事。”

“我本想调整双方交界犬牙交错的地界,就此询问主管官吏,官吏说:‘这是高皇帝为了划分长沙国疆界而定的。’我不能擅自变更。即使得到了您的土地,也算不上疆域广大;得到了您的财物,也算不上富足。五岭以南的地区,由您自行治理。”

“尽管如此,您却使用皇帝的尊号。两位皇帝并立,却没有一位使者来往沟通,这就是争斗的局面;争斗而不相让,仁德之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希望与您共同捐弃前嫌,从今以后,恢复像以前那样的互通使者。”

(赵佗降服):?

陆贾到达南越,南越王赵佗十分惶恐,叩头谢罪,表示愿意奉行汉文帝的诏书,永远做汉朝的藩属臣子,履行纳贡的职责。

于是赵佗下令全国说:“我听说两个英雄不能并立,两个贤者不能同时代并存。汉朝的皇帝,是贤明的天子。从今以后,我废除帝制、黄屋车盖和左纛旗。”

并写了一封信给文帝,自称:“蛮夷部落的大长老、老臣赵佗冒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老臣,原是南越的官吏,幸蒙高皇帝赐给我印玺,封我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后,在道义上不忍心断绝关系,所以赏赐给我的东西非常优厚。高后临朝时,歧视我们蛮夷部落,下令说:‘不得给蛮夷南越金铁、农具、马、牛、羊;如果要给,也只给公的,不给母的。’老臣地处偏僻,马、牛、羊都老了。自认为未能修好祭祀之礼,犯有死罪,曾派遣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共三批人上书朝廷谢罪,都没有回音。又风闻我父母的坟墓已被毁坏削平,兄弟宗族已被定罪诛杀。官吏们商议说:‘现在对内不能得到汉朝的尊重信任,对外无法显示自己的地位和不同。’所以我才改称皇帝,只不过在自己国内称帝,不敢对天下有害。高皇后听说后大怒,削去南越的封爵,断绝使臣往来。我私下怀疑是长沙王进谗言陷害我,所以才发兵攻打长沙国边境。”

“老臣我治理南越四十九年,如今已经抱孙子了。然而我夙兴夜寐,睡不安稳,食不知味,眼睛不看华丽的色彩,耳朵不听钟鼓演奏的音乐,原因就在于我不能侍奉汉朝啊。如今陛下幸而哀怜,恢复我原来的封号,像过去一样通使往来;老臣就是死了,尸骨也不会腐朽。我已去掉帝号,不敢再称帝了!”

文帝前元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

齐哀王刘襄(刘肥之子)去世。

(任用贤才):?

汉文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治理地方政绩考核天下第一,就征召他入朝担任廷尉(最高司法官)。

吴公推荐洛阳人贾谊,文帝征召贾谊任命为博士(学术顾问官)。当时贾谊才二十多岁。文帝欣赏他学识渊博、文采出众,一年之内,就破格提拔他至太中大夫。

贾谊请求文帝更改历法、变更服饰制度的颜色、确定官职名称(定官名)、复兴礼乐制度,以此来建立汉朝自己的制度,改变秦朝留下的旧法。文帝认为自己即位不久,还需谦让,顾不上这些改革。

文帝前元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冬季,十月:?曲逆献侯陈平(谥号“献”)去世。

(列侯就国):?

文帝下诏,命令所有列侯离开京城回到各自的封国。凡是在朝廷任职或皇帝特许留京的列侯,可以派遣自己的嫡长子先行回封国。

十一月,乙亥日:?周勃再次被任命为丞相。(文帝前元元年八月周勃免相,此时复相)

癸卯日(月末晦日):?发生日食。

(文帝下诏求言):?

文帝下诏说:“各位大臣都要认真思考我的过失,以及你们所知道的、但我未能想到或看到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大胆告诉我。同时,要推举品德贤良、行为方正、敢于直言批评和极力劝谏的人才,来匡正我的不足。”

文帝因此分别告诫各级官吏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务必节省徭役和费用以方便百姓,并撤销了卫将军的建制。

文帝要求太仆(掌管皇帝车马)所管辖的马匹,只需留下够朝廷使用的即可,其余的马匹全部拨给驿站使用。

(贾山上书言治乱):?

颍阴侯灌婴的骑从(骑)、贾山上书文帝,谈论国家安定与动乱的道理:

“臣听说雷霆所击之处,没有不摧毁折断的;万钧之力所压之处,没有不粉碎毁灭的。如今君主的威严,不仅是雷霆;他掌握的权力之重,也不仅是万钧。陛下广开言路寻求劝谏,和颜悦色地接受批评,采纳建议并重用进言者,士人尚且恐惧而不敢完全说出心里话;更何况对于那些放纵私欲、恣意凶暴、厌恶听到自己过失的君主呢!如果用威严震慑他们,用权势压迫他们,即使有尧舜那样的智慧、孟贲那样的勇力,岂有不被摧毁折服的呢!这样,君主就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家就危险了。

“过去周朝大约有一千八百个诸侯国,用天下九州百姓的财力物力供养这一千八百个国君,君主有富余的财物,百姓有富余的劳力,所以颂扬之声四起。秦始皇却用供养一千八百个国君的资源来供养自己一人,百姓筋疲力尽也承担不起沉重的徭役,财源枯竭也满足不了他的索取。仅仅一个君主自身,他自己享受的驰骋打猎的娱乐,天下都无法供应充足。秦始皇算计自己的功德,估计他的子孙世代称帝无穷无尽;然而他死后才几个月,天下就群起而攻之,秦朝宗庙就断绝了。秦始皇身处灭亡境地却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天下没有人敢告诉他。为什么没人敢告诉他呢?因为他没有奉养老人的德义,没有辅佐匡正的大臣),罢黜了批评朝政的人,杀掉了直言进谏的士人。所以阿谀奉承、苟且迎合之徒纷纷出现,他们吹嘘秦始皇的品德比尧、舜还贤明,考评他的功绩比商汤、周武王还伟大;天下已经崩溃却没人敢告诉他。

“如今陛下让天下推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百姓都欢欣鼓舞地说:‘将要复兴尧舜之道、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的功业了。’天下的士人,无不洁身自好来承仰您的美德。现在方正之士都已聚集在朝廷了;陛下又从中选拔贤能者,任命为常侍、诸吏,却和他们一起骑马奔驰、射箭打猎,一天之内多次出游。臣担心这样会使朝廷懈怠松弛,百官玩忽职守。陛下即位以来,以身作则致力于宽待天下百姓,节约用度爱护人民,公正断案减缓刑罚;天下百姓无不欢欣喜悦。臣听说崤山以东(山东)的官吏宣布诏令时,百姓即使衰老病弱,也拄着拐杖前往聆听,希望能多活一会儿不要马上死去,盼着亲眼看到德政教化的成功。如今功业刚刚成就,声名刚刚显扬,四方正在仰慕归附;陛下却与才智出众的大臣、行为方正之士,整日只是打猎射箭,追逐兔子、猎杀狐狸,这样会损害国家大业,断绝天下人的期望,臣私下为此深感痛心。

“古时候大臣不得陪同君主游玩宴饮,为的是让他们都能专注于本职而保持高尚的节操,这样群臣就没有谁敢不端正自身、修养品行,尽心尽力以符合国家大义。那些士人,在家乡修养品德良好,却在天子的朝廷里受到引诱而败坏,臣私下为他们惋惜。陛下如果与群臣宴饮游乐,与大臣、方正之士在朝廷上讨论国事,游乐时不丧失应有的欢乐限度,上朝时不失君臣之礼,议事时不失周全的计策,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大事啊。”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文帝纳谏):?

文帝每次上朝,遇到郎、从官(低级侍从官)呈上奏章,没有不停下车辇来听取他们意见的。意见不可用的就放置一边,意见可用的就加以采纳,并且没有不称赞说好的。

文帝有一次从霸陵(文帝陵墓,当时可能在建或文帝视察)上想向西纵马奔驰下陡坡。中郎将袁盎骑马跟在旁边,紧紧挽住文帝车驾的缰绳。文帝说:“将军害怕了吗?”袁盎说:“臣听说‘家有千金的人,不坐在屋檐下’。圣明的君主不冒险行事,不心存侥幸。如今陛下驾着六匹骏马的快车从陡峭的山坡上奔驰而下,万一马受惊或车毁坏(,陛下纵然自己不看重生命,可怎么向高祖的庙宇和太后交代呢!”文帝于是停止了。

文帝宠爱的慎夫人,在宫中时常常与窦皇后同席而坐。有一次在郎署安排座位时,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拉到后面。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殿。袁盎趁机上前劝说道:“臣听说‘尊卑有次序,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立了皇后,慎夫人只是妾室。妾和主(皇后)怎么能同席而坐呢!况且陛下宠爱她,就应多多赐予她财物。陛下现在这样对待慎夫人,恰恰是害了她。陛下难道忘了‘人彘’吗!”文帝这才明白过来,召见慎夫人转告了这番话,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

(贾谊论积贮):?

贾谊劝说文帝道:“《管子》中说:‘粮仓充实了百姓就懂得礼节,衣食充足了百姓就懂得荣辱。’百姓衣食不足而国家能治理好的,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古人说:‘一个农夫不耕种,就有人挨饿;一个妇女不纺织,就有人受冻。’生产物质财富有时令限制(生之有时),而消费它却毫无节制,那么社会财富必然枯竭。古代治理天下,考虑极其细致周详,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依靠。如今放弃农业(本)而追逐工商业(末)的人非常多,这是天下的大祸害啊(残)!奢侈浪费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是天下的大祸害啊(贼)!这两种祸害公然横行,没有人去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倾覆,没有人去拯救。生产的人很少而浪费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么能不枯竭呢?

“汉朝建立以来,将近四十年了,国家和私人的积蓄,仍然少得令人痛心。如果错过农时天不下雨,百姓就会惶恐不安(狼顾);年景不好没有收成,就只好请求卖掉官爵或儿女。这些情况陛下已经听到了,哪有治理天下到了如此危险境地而君主还不惊慌的呢!

“世上有丰年和荒年,这是自然规律;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发生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去救济百姓?如果边境突然告急,需要出动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供应粮饷?战争和旱灾相继发生,天下财富极度匮乏,勇猛强悍的人就会聚众横行劫掠,疲惫瘦弱的人和老人们,就只能交换孩子来吃。那时朝廷的政治恐怕难以通达四方,远方那些有野心的人就会一齐造反争相起事了;到那时才惊慌失措地想办法应对,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蓄储备,是国家的根本命脉。如果粮食充足而财力有余,做什么事不能成功呢!用来进攻就能夺取,用来防守就能坚固,用来作战就能胜利,安抚敌人招徕远方,招谁谁会不来呢!

“现在应当驱使百姓回归农业,都附着在根本上。让天下人都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使从事工商业和游手好闲的人,都转而去从事农业生产,那么积蓄就会充足,百姓也就能安居乐业了。本可以使天下富足安定,但现在却造成这种令人忧虑不安的局面,臣私下为陛下感到惋惜!”

文帝被贾谊的话所感动。?春季,正月,丁亥日:?下诏举行“藉田”仪式,文帝亲自耕作以引导天下百姓重视农业。

(册封诸侯王):?

三月:?主管官员奏请文帝册封皇子为诸侯王。

文帝下诏先册立赵幽王刘友的小儿子刘辟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然后才册立自己的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

(废除诽谤罪):?

五月:?文帝下诏说:“古代治理天下,朝廷设有鼓励进献善策的旌旗和供人书写批评意见的柱子,目的是为了疏通治国的道路、招徕劝谏者。如今法律有惩处‘诽谤’和‘妖言’的罪名,这就使群臣不敢畅所欲言,而君主也就无从知道自己的过失,还怎么能招徕远方的贤良之士呢!应当废除这些罪名!”

(重农免税):?

九月:?文帝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百姓中有人不务农本而从事工商末业,所以生活艰难。我担忧这种情况,所以今年亲自率领群臣耕作农田以便劝勉百姓;特赐免除天下百姓今年一半的田赋。”

燕敬王刘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