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与赵王在穰(ráng)地(今河南邓州)会面。
秦国攻占魏国安城(今河南原阳西南),军队一度打到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才撤回。
(齐法章复国)?
在齐国淖(nào)齿作乱时,齐湣王的儿子法章改名换姓,在莒城太史敫(jiǎo)家里做雇工。太史敫的女儿看法章的相貌气度不凡,认为他不是普通人,心生怜爱,常常偷偷送给他衣服食物,并因此和他私通。
王孙贾(齐国大臣)跟随齐湣王出逃,后来找不到湣王的下落。他的母亲说:“你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我就倚着家门盼望你;你晚上出去不回来,我就倚着里巷的门盼望你。你现在侍奉大王,大王逃走了,你不知道他的下落,你还回来干什么!”王孙贾于是跑到集市上大声呼喊:“淖齿祸乱齐国,杀害了湣王。愿意和我一起去诛杀他的,露出右臂(表示决心)!”集市上跟随他的有四百人,他们一起进攻淖齿,杀死了他。
于是,齐国逃亡的大臣们互相联络,寻找湣王的儿子,想立他为王。法章害怕他们是来杀自己的,过了很久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大臣们便拥立他为齐王(即齐襄王),据守莒城抵抗燕国,并向全国宣告:“新王已在莒城即位了!”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想要这块玉璧,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不想给,又害怕秦国强大;想给,又担心被秦国欺骗。他征求蔺相如的意见,蔺相如回答说:“秦国用城池来换玉璧而大王不答应,是我们理亏;我们给了玉璧而秦国不给城池,是秦国理亏。衡量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秦国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我愿意带着玉璧前往;假如秦国不把城池交给赵国,我一定把玉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赵王便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拿到玉璧后,并没有交出十五座城池的意思。蔺相如于是用计骗回玉璧,派随从把玉璧藏在怀里,从小路送回赵国,而自己留在秦国听候处置。秦王认为蔺相如贤能,没有杀他,以礼相待,放他回国。赵王于是任命蔺相如为上大夫。
(卫嗣君轶事)?
卫嗣君去世,他的儿子卫怀君即位。卫嗣君喜欢探察细微隐情。有个县令掀开被褥时露出了破旧的席子,卫嗣君听说了,就赐给他一张新席子。县令非常惊恐,以为国君是神明。卫嗣君又派人经过关卡集市,用金钱贿赂掌管关市的小吏,事后召见那个关吏,问他:“有个客人经过给了你金钱,你(为什么)退回去了?”关吏非常恐惧。卫嗣君宠爱泄姬,器重大臣如耳,但又担心他们会因为受宠信而蒙蔽自己,于是提升另一位大臣薄疑的地位来制衡如耳,尊崇魏妃来与泄姬抗衡,说:“用这种方式让他们互相参照(监督)。”
(荀子论治国层次)?
荀子对此评论说:卫成侯(嗣君之父)、卫嗣君,是搜刮民财、精于算计的国君,没能做到争取民心。子产(郑国名相)是争取民心的人,但没能做到处理好政事。管仲(齐国名相)是善于处理政事的人,但没能做到修明礼义。所以,修明礼义的人可以称王天下,善于处理政事的人能使国家强大,能争取民心的人能使国家安定,只会搜刮民财的人会使国家灭亡。
周赧王三十三年(己卯年,公元前282年)?
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两座城池。
周赧王三十四年(庚辰年,公元前281年)?
秦国攻打赵国,攻占石城(今山西离石一带)。
秦国穰侯魏冉再次出任丞相。
(楚图周被谏止)?
楚国想联合齐国、韩国共同讨伐秦国,并趁机图谋吞并周王室。周赧王派东周武公(东周公)去对楚国令尹(宰相)昭子(昭阳)说:“周王室是不能图谋的。”昭子说:“说我们图谋周王室,那是没有的事;尽管如此,为什么不能图谋呢?”武公说:“西周的土地,截长补短算起来,方圆不过一百里。名义上是天下的共主,分割它的土地不足以使国家富足,得到它的民众不足以使兵力强大。即使这样,攻打它的人还要背上弑君的恶名。然而还有人想去攻打它,就是因为看到那里保存着传国的祭祀重器(九鼎)。虎肉腥臊难吃,又有爪牙武器防身,人们还要猎取它;假如让水泽中的麋鹿披上老虎的皮,人们猎取它的欲望一定会增加一万倍。分割楚国的土地,足以使国家富足;贬损楚国的名声,足以使君主尊贵(指讨伐弑君者名正言顺)。现在您想杀害天下诸侯的共主,占有夏、商、周三代相传的宝器,宝器一旦南迁楚国,(天下诸侯的)讨伐大军也就到了。”于是楚国打消了原来的计划。
周赧王三十五年(辛巳年,公元前280年)?
秦国大将白起打败赵军,斩杀两万人,攻取代地(今河北蔚县一带)的光狼城。
秦国又派大将司马错征发陇西(今甘肃东部)地区的军队,经由蜀地(今四川)进攻楚国黔中郡(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攻占了该地。楚国被迫献出汉水以北及上庸(今湖北竹山)一带的土地求和。
周赧王三十六年(壬午年,公元前279年)?
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攻占鄢城(今湖北宜城东南)、邓城(今湖北襄樊北)、西陵(今湖北宜昌西)。
(渑池之会与将相和)?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愿意在河外(黄河以南)的渑(iǎn)池(今河南渑池西)举行友好会盟。赵王不想去,廉颇和蔺相如商议说:“大王不去,就显得赵国弱小而且胆怯。”赵王于是决定前往,蔺相如随行。廉颇送他们到边境,与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加上会盟礼仪完毕,直到回国,不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不回来,就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赵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
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饮酒正酣时,秦王请赵王弹瑟(一种弦乐器),赵王弹了。蔺相如随即也请秦王演奏缶(fou,一种瓦制打击乐器),秦王不肯。蔺相如说:“(在)五步之内,我蔺相如就可以把颈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侍卫想杀蔺相如,蔺相如圆睁双眼怒斥他们,侍卫们都吓得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勉强敲了一下缶。直到酒宴结束,秦国始终未能压倒赵国。赵国人也大规模部署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赵王回国后,任命蔺相如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身为赵国大将,有攻城野战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原本出身低贱,只靠口舌之功,地位却在我之上。我感到羞耻,不能忍受位居他之下!”并公开扬言:“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尽量避免与廉颇会面;每逢上朝,常常称病不去,不想和廉颇争高低。出门在外,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马,就命人驾车避开躲藏。他的门客都感到羞耻。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与秦王比,谁更厉害?”门客们答道:“不如秦王。”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都敢在朝堂上当众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单单怕廉将军吗?但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动用武力,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退避,就是要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啊!”廉颇听说后,深感惭愧,脱去上衣,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登门请罪。两人终于和好,结成了生死与共的好朋友(刎颈之交)。
(田单崭露头角)?
当初,燕国军队攻打齐国的安平(今山东临淄东)时,临淄的一个管理市场的佐吏(市掾)田单正在安平。他让他的同族人都用铁箍加固包裹住车轴两端(车轊)。等到城被攻破,人们争先恐后从城门逃出,许多人都因为车轴断裂、车辆毁坏而被燕军俘虏;只有田单的同族人因为车轴加固了铁箍得以逃脱,于是逃奔到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此时齐国土地几乎全被燕国占领,只剩下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没有沦陷。乐毅合并了他的右路军和前路军包围莒城,左路军和后路军包围即墨。即墨的守城长官出战阵亡。即墨人说:“安平之战中,田单的同族人因为用铁箍加固车轴得以保全性命,这说明田单这个人足智多谋,熟悉军事。”于是大家共同推举田单为将领,率领大家抵抗燕军。
(乐毅围城策略与燕昭王的信任)?
乐毅包围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一年多也没能攻克。于是下令解除包围,在离城九里的地方构筑营垒,并命令说:“城里老百姓出来的不要抓捕,有困难的要赈济,让他们恢复旧业,以此来安抚新归附的百姓。”就这样过了三年,两城还是没有攻下。有人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乐毅智谋过人,讨伐齐国,呼吸之间就攻下了七十多座城。现在只剩下两座城没攻下,不是他的力量攻不下来,而是他三年不进攻的原因,是想长久地依仗兵威来降服齐国人,自己好面朝南称王罢了。如今齐国人已经归附,他之所以还没行动,是因为他的妻子儿女还在燕国的缘故。况且齐国多美女,他又将要忘掉他的妻子了。希望大王考虑对策!”昭王于是摆下盛大酒宴,叫来那个进谗言的人斥责他说:“先王把整个国家礼让给贤能的人(指让位给子之),并不是贪图土地留给子孙。只是由于继位者(指燕王哙)德行微薄,不能胜任君命,百姓不归附。齐国乘我们国家内乱之机害死了先王(指燕王哙)。寡人即位后,对此痛入骨髓,所以广泛延请群臣,对外招揽宾客,以求报仇。那些能帮我成功报仇的人,我尚且愿意和他共同享有燕国。如今乐君亲自为寡人攻破齐国,捣毁其宗庙,报了先王的深仇,齐国本来就该是乐君所有的,不是燕国所能得到的。乐君如果能拥有齐国,与燕国并列成为平等的国家,互相结好,共同抵抗诸侯的侵犯,这是燕国的福气,也是寡人的心愿。你怎么敢说这样的话!”于是下令处死了那个进谗言的人。燕昭王赏赐乐毅的妻子王后的服饰,赏赐他的儿子公子的服饰;配备有前后护从车驾的车乘(辂车乘马),随从车辆多达百辆(后属百两),派国相隆重地护送乐毅的妻儿到齐国,并要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安,不敢接受,上书燕王,发誓以死效忠燕国。从此齐国人佩服乐毅的忠义,诸侯敬畏他的诚信,没有人敢再图谋离间他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曾经对乐毅不满。
(田单反间计与乐毅奔赵)?
田单听说了惠王与乐毅有嫌隙,就派人到燕国施行反间计,散布谣言说:“齐湣王已经死了,齐国还没被攻克的城池只剩下两座。乐毅和燕国新君有矛盾,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国,他现在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在齐国拥兵自重,面朝南做齐王。只是齐国人还没有归附他,所以他暂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成熟。齐国人现在最害怕的,就是燕国派其他将领来,那样即墨就要被攻破了。”燕惠王本来就怀疑乐毅,听到齐国的反间之言后,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并召乐毅回国。乐毅知道惠王派新人代替他没安好心,于是逃亡到了赵国。燕国的将士因此感到愤慨惋惜,从此军中不和。
(田单施计凝聚人心)?
田单命令城里的人在吃饭前必须在庭院里祭祀祖先,结果引来许多飞鸟在即墨城上空盘旋飞舞,然后落下来吃祭品。燕国人看到这种现象觉得很奇怪。田单于是趁机宣称:“这是有神灵从天而降来教导我。”有一个士兵(卒)随口说:“我可以当神师吗?”说完转身就跑。田单连忙起身把他拉回来,请他面朝东(尊位)坐下,像对待老师那样侍奉他。那个士兵说:“我欺骗了您。”田单说:“您别说了。”于是奉他为“神师”,每次发布号令,必定宣称是神师的旨意。田单又派人散布谣言说:“我最害怕燕军把俘虏的齐兵割掉鼻子,然后放在队伍最前面进攻,那样即墨就要被攻破了!”燕军听说后,果真这样做了。即墨城上的守军看到投降的齐兵全被割掉了鼻子,都愤怒异常,坚守城池,唯恐被燕军俘虏。田单又施行反间计,散布说:“我担心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祖先,那可真是让人心寒啊!”燕军于是把城外的坟墓全部挖开,焚烧尸骨。齐国人在城上望见,无不悲痛哭泣,都想出城与燕军决一死战,愤怒的情绪高涨了十倍。田单知道士兵们可以用了,就亲自拿着筑城夹板(版)和掘土工具(锸),和士兵们一起修筑工事;把自己的妻妾也编入军队行列服役;把全部食物拿出来犒赏士卒。他命令精锐士兵都埋伏起来,让老弱残兵和妇女登上城头守卫,并派使者到燕军营中约定投降事宜,燕军都高兴得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民间黄金,得到一千镒(每镒约20两),让即墨的富豪送给燕军将领,说:“我们马上就要投降了,希望大军不要掳掠我们家族的财产妻女。”燕军将领非常高兴,答应了他们。燕军的戒备因此更加松懈。
(火牛阵破敌复国)?
田单于是在城里征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深红色的丝绸外套(绛缯衣),上面画着五彩的龙形花纹,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刃,在牛尾巴上绑上浸透油脂的芦苇束,点燃芦苇的末端。在城墙上凿开几十个洞穴,夜里把牛放出去,五千名精壮的勇士紧随其后。牛尾巴被烧得灼热,牛群发怒狂奔冲向燕军。燕军大惊失色,看到牛身上都是龙纹,被撞到的不是死就是伤。这时城里的人擂鼓呐喊跟着冲杀出来,老弱妇孺都敲打铜器助威,喊杀声震天动地。燕军吓得魂飞魄散,大败而逃。齐国人杀死了燕军主将骑劫,追杀溃逃的燕军;所经过的齐国土城邑都背叛燕国,重新归附齐国。田单的兵力日益增多,乘胜追击,燕军一天天溃败逃亡,一直逃到黄河边上,于是齐国沦陷的七十多座城邑全部收复。田单于是从莒城迎接齐襄王(法章)回到都城。进入临淄后,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齐襄王立太史敫的女儿为王后,生下太子建。太史敫说:“女儿没有经过媒人说合就嫁人,自己嫁给了君王,这不是我的后代,玷污了我的门风!”终生不肯见王后,但王后并不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去了做女儿的礼节。
(乐毅在赵与燕惠王的交涉)?
赵惠文王把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封给乐毅,尊崇宠信他,目的是以此来震慑燕国和齐国。燕惠王于是派人去责备乐毅,同时也道歉说:“将军误听传言,以为和寡人有嫌隙,就抛弃燕国投奔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是可以理解的,可你又拿什么来报答先王对你的知遇之恩呢?”乐毅回信答复说:“从前伍子胥的建议被吴王阖闾采纳,吴国的足迹远至楚都郢;而吴王夫差却不以他为然,赐给他皮囊(鸱夷)装尸投入江中。夫差不明白伍子胥的话可以立功,所以把伍子胥沉入江中也不后悔;伍子胥没能及早发现两位君主气量不同,所以直到被投入江中还不改变他的忠心。保全性命,成就功业,来彰明先王的业绩,这是臣的上策。使自己遭受诋毁侮辱性的诽谤,从而损害先王知人善任的英名,这是臣最大的恐惧。面临不测之罪,想侥幸贪图私利,这是道义所不敢做的。臣听说古代的君子,即使交情断绝也不会说对方的坏话;忠臣离开本国,也不为自己洗刷名声。臣虽不才,也曾多次受到君子的教诲。希望大王多多留意吧!”于是燕惠王又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也恢复了与燕国的往来,最终在赵国去世,号称望诸君。
(田单施惠与齐襄王的猜忌)?
田单担任齐国相国,有一次路过淄水,看见一位老人赤脚蹚水过河,冻得发抖,出水后走不动路。田单就解下自己的皮袍给老人穿上。齐襄王听说后非常厌恶,说:“田单这样施恩于人,难道是想要夺取我的国家吗?不早点防备,恐怕日后有变故。”襄王环顾左右无人,只有殿堂下有一个人在串珠子(贯珠者),襄王就叫住他问:“你听到我说的话了吗?”那人回答:“听到了。”襄王问:“你认为该怎么办?”那人回答:“大王不如顺势把这事变成自己的善行。大王可以嘉奖田单的善举,下令说:‘寡人担忧百姓挨饿,田单就收容他们给他们饭吃;寡人担忧百姓受冻,田单就解下皮袍给他们穿;寡人担忧百姓劳苦,田单也为此忧虑,很合寡人的心意。’田单做了这些好事而大王嘉奖他,那么田单的善举也就是大王的善举了。”襄王说:“好。”于是赏赐给田单牛肉和酒。过了几天,那个串珠子的人又来拜见襄王说:“大王在群臣朝见时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在大殿上向他作揖致谢,口头慰劳他。然后发布命令,寻找国内饥饿贫寒的百姓,收容并救济他们。”襄王这样做了后,又派人到民间暗访,听见大夫们互相议论说:“田单爱护百姓,唉!这其实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啊!”
(貂勃力保田单)?
田单向齐襄王推荐了貂勃。襄王有九个宠幸的近臣,想要中伤安平君田单,就一起对襄王说:“燕国攻打齐国的时候,楚王曾派将军率领一万人来援助齐国。现在国家已经安定,社稷也已稳固了,为什么不派使者去向楚王表示感谢呢?”襄王问:“左右近臣中谁可以担任使者?”那九个人说:“貂勃可以。”貂勃出使楚国,楚王盛情款待,留他饮酒数月不归。那九个近臣又一起对襄王说:“貂勃以一介使臣的身份,能让拥有万乘兵车的楚王挽留这么久,难道不是因为倚仗了田单的权势吗?况且安平君(田单)和大王您之间,君臣关系不分上下(无异无别)。而且他内心想做不好的事,在国内安抚百姓,对外怀柔戎狄,礼遇天下的贤士,他的志向是想有所作为啊,希望大王明察!”过了几天,襄王说:“把相国田单给我叫来!”田单摘下帽子,赤着脚,袒露上身(表示认罪)进宫,退下时又主动请死罪。过了五天,襄王说:“你对寡人没有罪过。你只要守你做臣子的礼节,我守我做君主的礼节就行了。”貂勃从楚国回来,襄王设宴款待他。酒兴正浓时,襄王说:“把相国田单叫来!”貂勃离开席位,行了跪拜大礼(稽首)说:“大王比得上周文王吗?”襄王说:“我比不上。”貂勃说:“是的,臣本来就知道大王比不上。那么比得上齐桓公吗?”襄王说:“我比不上。”貂勃说:“是的,臣本来就知道大王比不上。既然如此,那么周文王得到姜尚,尊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尊为仲父;现在大王得到安平君这样的功臣,却直呼其名‘单’!怎么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况且从开天辟地,有人类以来,作为臣子所建立的功劳,有谁能比安平君更大呢?大王不能守住先王留下的社稷,燕国人发兵袭击齐国,大王逃到城阳(莒城)的山中躲避。安平君凭借着岌岌可危的即墨城(三里之城,五里之郭),率领疲惫的士卒七千人,擒获了燕军统帅(司马),收复了千里之广的齐国失地,这都是安平君的功劳啊!正当那个时候,他如果舍弃在城阳的大王而自立为王,天下也没有谁能阻止他。然而他考虑到道义,认为不能那样做,所以修筑栈道木阁,到城阳山中迎接大王和王后,大王您这才得以返回国都,统治百姓。现在国家已经安定,百姓已经安宁,大王却直呼其名‘单’!就是小孩子也不会这样做。大王应该赶快杀掉那九个奸臣来向安平君谢罪,否则,国家就危险了!”襄王于是处死了那九个近臣并驱逐了他们的家族,加封安平君田单夜邑(今山东掖县)一万户作为食邑。
(田单攻狄受挫与鲁仲连的警示)?
田单将要攻打狄人(齐国境内或附近的少数民族部落),前去拜访鲁仲连征求意见。鲁仲连说:“将军您这次攻打狄人,恐怕攻不下来。”田单说:“我当初凭借即墨城残存的败兵就击败了拥有万辆战车的燕国大军,收复了齐国的失地。现在攻打一个狄人小城却攻不下,这是为什么?”说完,田单没有告辞就上车离开了,随即率军攻打狄人,结果围攻了三个月也没能攻克。齐国的小孩子们唱起了童谣:“将军的帽子大得像簸箕(箕),长长的宝剑拄到下巴(颐)。攻打狄人攻不下,白骨累累堆成丘。”田单这才感到恐惧,又去请教鲁仲连:“先生您当初断定我攻不下狄城,请您说说其中的道理吧。”鲁仲连说:“将军您在即墨的时候,坐下就编草筐(蒉),站着就拿铁锹(锸),做士卒的榜样。您激励士兵说:‘我们没有退路可逃了!国家宗庙已经毁灭了!今天(指战败的屈辱)到头了!我们除了拼死一战还能投奔哪里呢!(归于何党)’那个时候,将军您抱有必死的决心,战士们也没有苟且偷生的念头,听了您的话,无不挥泪振臂,决心死战。这就是您能打败燕国的原因。如今,将军您在东边有夜邑的封地供奉,在西边有淄水之滨的娱乐享受,腰带上挂着黄金装饰,在淄水、渑水之间骑马驰骋,只想着生活的欢乐,没有了必死的决心。这就是您现在不能取胜的原因啊。”田单说:“我的心思,先生您都点明了。”第二天,田单就激励士气,亲自巡视城防,站在箭矢和石块能射到的地方,擂起了战鼓。狄人终于被攻克了。
(孟尝君田文的结局)?
当初,齐湣王灭掉宋国后,想除掉孟尝君田文。孟尝君逃奔魏国,魏昭王任命他为国相,他联合诸侯共同打败了齐国。齐湣王死后,齐襄王复国,而孟尝君在诸侯间保持中立,不隶属于任何一国。齐襄王刚即位时,畏惧孟尝君,与他和解结交。孟尝君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争夺继承权,齐国和魏国乘机联合出兵灭亡了孟尝君的封地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孟尝君绝后。
周赧王三十七年(癸未年,公元前278年)?
秦国大良造(最高武职)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占了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并焚烧了楚国先王陵墓所在地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楚襄王的军队溃散,再也无力组织抵抗,于是向东北方向迁都到陈(今河南淮阳)。秦国将郢城一带设置为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周赧王三十八年(甲申年,公元前277年)?
秦国武安君白起平定了巫郡(今重庆巫山一带)、黔中郡(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地区,秦国初次设置黔中郡。
魏昭王去世,他的儿子魏圉(yu)即位,即魏安厘(xi)王。
周赧王三十九年(乙酉年,公元前276年)?
秦国武安君白起攻打魏国,攻占了两座城池。
楚襄王聚集东部地区的士兵,得到十余万人,再次向西进军,收复了被秦国占领的长江以南十五座城邑。
魏安厘王封他的弟弟魏无忌为信陵君。
周赧王四十年(丙戌年,公元前275年)?
秦国丞相(相国)穰侯魏冉率军攻打魏国。韩国派大将暴鸢(yuān)率军救援魏国,魏冉大败韩军,斩杀四万人。暴鸢逃往开封(今河南开封西南)。魏国被迫割让八座城池求和。魏冉得胜后再次攻打魏国,驱逐魏将芒卯,进军至北宅(今河南郑州北)。接着包围了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被迫割让温城(今河南温县西南)求和。
周赧王四十一年(丁亥年,公元前274年)?
魏国又与齐国结成合纵联盟抗秦。秦国穰侯魏冉出兵攻打魏国,攻占了四座城池,斩杀四万人。
鲁缗公(鲁文公贾)去世,他的儿子姬雠(chou)即位,即鲁顷公。
周赧王四十二年(戊子年,公元前273年)?
赵国、魏国联合攻打韩国的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韩国向秦国告急,秦王(秦昭襄王)起初没有救援。韩国宰相(相国)对陈筮(shi)说:“事情非常紧急了!希望您虽然身体不适,也能辛苦跑一趟(一宿之行)。”陈筮于是出使秦国,拜见穰侯魏冉。魏冉问:“韩国情况很危急了吧?所以才派您来?”陈筮回答:“还不算太急。”魏冉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说?”陈筮说:“如果韩国真的危急万分,就会改变立场投靠他国了。正因为还不是最危急的时候,所以我又来求援了。”魏冉(意识到韩国可能倒向别国)说:“我明白了,我们这就发兵。”于是穰侯魏冉会同武安君白起以及客卿胡阳率军救援韩国,秦军八天就赶到华阳城下,击败魏军,赶跑了主帅芒卯,俘虏了三员魏将,斩杀十三万人。武安君白起又率军与赵将贾偃交战,在黄河边击败赵军,将两万赵军士兵赶入河中淹死(沈其卒)。
魏国大臣段干子请求割让南阳(魏南阳,今河南济源、孟县一带)给秦国以求和。纵横家苏代(苏秦之弟)对魏王说:“想要得到秦国封赏(玺)的是段干子;想要得到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您让想要土地的人(秦国)控制着封赏的权力,而让想要封赏的人(段干子)控制着割让土地的决定权,这样下去,魏国的土地迟早会被割光啊!用割让土地去讨好秦国,就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熄灭的。”魏王说:“道理是对的。可是,割地求和的事已经开始办了,没办法再改变了!”苏代说:“玩六博棋之所以重视‘枭’(一种棋,可吃掉对方棋子),是因为形势有利就吃掉对手的棋,不利就停下。现在大王您运用智谋怎么还不如用‘枭’棋明智呢?”魏王不听,最终还是割让南阳给秦国以求和。南阳地区实际上包含了修武(今河南获嘉)。
韩厘王(韩咎)去世,他的儿子韩然即位,即韩桓惠王。
(黄歇上书谏阻秦伐楚)?
韩国、魏国已经臣服于秦国,秦王准备派武安君白起联合韩、魏两国军队共同讨伐楚国。计划尚未实施,楚国的使者黄歇恰好到达秦国。黄歇得知这个消息,担心秦国乘胜一举灭亡楚国,于是上书给秦王说:
“臣听说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走向反面,冬去夏来就是如此;堆叠到极高点就会危险,叠棋子就是如此。如今秦国的疆域,已占有天下西、北两边(遍天下有其二垂),这是自有人类以来,万乘大国的疆域从未有过的。秦国先王(昭襄王之前的秦惠文王、秦武王)三代不忘与齐国接壤,以断绝合纵联盟的中枢(要)。如今大王派盛桥在韩国掌权(守事),盛桥促使韩国割地给秦国,这是大王不动用武力,不施展威势,就得到百里土地,大王真可谓贤能啊!大王又发兵攻打魏国,堵住魏都大梁的城门,攻占河内地区,夺取燕(今河南延津东北)、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虚(今河南延津东)、桃(今河南长垣西北)等地,进军邢丘(今河南温县东),魏军像云一样聚集却不敢救援,大王的功绩也够大了!大王休整军队两年后再次出兵,又攻占了蒲(今河南长垣)、衍(今河南郑州北)、首(今地不详)、垣(今山西垣曲东南)等地,兵临仁(今河南滑县)、平丘(今河南封丘东),黄(今河南民权西北)、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等城闭城自守(婴城),魏国终于屈服。大王又割取了濮水以北(今河南濮阳一带)的土地,控制了齐、秦之间的交通要道(注齐、秦之要),切断了楚国、赵国联系的通道(脊)。天下诸侯多次联合(五合六聚)却不敢救援,大王的威风也达到顶点了(单)!
大王如果能保持功业、守住威势,收敛继续攻取的心思,而推广仁义之道,使以后没有祸患,那么您足以与‘三王’并列成为第四位,与‘五霸’并列成为第六位了!大王如果倚仗人口众多,凭借军队强大,趁着摧毁魏国的余威,就想用武力使天下诸侯君主都臣服于您,臣担心这样做会带来后患啊。《诗经》说:‘事情都有好的开始,但很少能有好的结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经》说:‘狐狸渡水,终究会弄湿尾巴。’(狐涉水,濡其尾)这都是形容开始容易,坚持到底难啊。
从前吴王夫差信任越国,放心地北上伐齐,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战胜齐国后,回来时却在三江(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之滨被越王勾践擒获。晋国的智伯瑶信任韩康子、魏桓子,联合他们攻打赵襄子,围攻晋阳城(今山西太原西南),眼看就要胜利了,韩、魏两家突然反叛,在凿台(今山西榆次南)之下杀死了智伯瑶。如今大王妒忌楚国没有被摧毁,却忘记了毁灭楚国反而会使韩、魏更加强大(因秦伐楚需借道韩魏,或韩魏乘机扩张),臣替大王考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
楚国,是您的援手(援也);而邻国(韩、魏),才是您的敌人(敌也)。现在大王相信韩、魏两国对您友好,这正和当初吴国相信越国一样啊!臣担心韩国、魏国表面用谦卑的言辞来消除眼前的祸患,实际上却是想欺骗大王您这样的强国啊。为什么呢?因为大王对韩、魏两国没有累世的恩德,却有几代积累的深仇大恨啊!韩、魏国君的父子兄弟接连死在秦国刀下的,快有十代了(十世)。所以,韩国、魏国不灭亡,就是秦国社稷最大的忧患。如今大王却要资助他们(韩魏)一起去攻打楚国,岂不是大错特错吗!
况且,攻打楚国将从哪里出兵呢?大王要向仇敌韩国、魏国借路吗?恐怕军队出发那一天,大王就要担忧他们能否回来了。大王如果不向仇敌韩、魏借路,那就必定要攻打随水(今湖北随州境内)以西的楚国土地。那一带都是宽阔的河流、浩荡的水泽、山林、溪谷,都是无法耕种的不毛之地(不食之地)。这样,大王只有毁灭楚国的虚名,却没有得到土地的实惠。
况且,当大王攻打楚国的时候,赵、魏、韩、齐四国必定会趁机全部起兵响应大王。秦国和楚国的军队胶着在一起无法脱身;魏国就会趁机出兵攻打原先宋国的地方(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等地),这样原先宋国的土地将全部丧失(故宋必尽);齐国也会向南进攻楚国,占领泗水沿岸地区(泗上必举)。这些地方都是平原沃野(膏腴之地),四通八达。这样一来,天下各国就没有比齐、魏更强的了。
臣替大王考虑,不如与楚国亲善。秦国、楚国联合为一体,然后兵临韩国,韩国必定会束手投降(敛手而朝);大王再控制住崤山的险要(施以东山之险),利用黄河的便利(带以曲河之利),韩国必定会成为您的附属国(关内之侯)。如果做到这一步,大王只需用十万军队驻扎在新郑(戍郑),魏国就会胆战心惊(梁氏寒心),许城(今河南许昌东)、鄢陵(今河南鄢陵北)的魏军只能闭城固守(婴城),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召陵(今河南漯河东)的通道就被切断了(不往来)。这样,魏国也会成为您的附属国。
大王一旦与楚国亲善(壹善楚),那么关内拥有万辆兵车的两个大国之主(指韩魏)就会把注意力放在齐国身上,齐国右边的土地(指济水以西)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拱手而取)。大王的土地横贯东西两海(一经两海),制约天下诸侯(要约天下),这样就使燕国、赵国得不到齐国、楚国的援助,齐国、楚国也得不到燕国、赵国的援助。然后您再以威势震动燕、赵两国(危动燕、赵),直接胁迫齐、楚两国,这四国不待您费力攻打就会臣服了。”
秦王(秦昭襄王)采纳了黄歇的意见,下令停止武安君白起的行动,辞谢了韩国和魏国的出兵请求,并送黄歇回国,与楚国缔结友好盟约(约亲于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