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洪流与追猎伊始
从被强行撕裂的壁垒裂缝中坠出,任杨谦感觉自己像被抛入了一条由纯粹信息构成的、奔腾咆哮的江河。
这里是“结果与讨论诸天”。
与方法界那充满推演过程的“动态感”不同,这里充斥着已成定局的“结论”与激烈交锋的“观点”。无数巨大的、闪烁着固化光芒的“核心结论”如同礁石般矗立在信息的洪流中,而围绕着它们,是更加汹涌的、由“支持数据”、“反对意见”、“局限性分析”和“未来展望”构成的浪涛。
空气中弥漫着确定性与争议性并存的奇特张力。一些区域,支持某一结论的数据图表如同金色的圣歌,散发着令人信服的光辉;而另一些区域,尖锐的学术争论则化为黑红色的闪电,在信息流中碰撞、炸裂,衍生出新的、未被完全定义的“研究缺口”。
任杨谦稳住身形,立刻感受到这个世界对她这个“异端”的排斥比方法界更甚。如果说方法界是检验过程的严谨,那么这里就是成果的最终审判场。她那没有“权威背书”的存在,在这里如同无根浮萍,随时可能被汹涌的“主流观点”洪流冲散,或是被某个强大的“确定性结论”的光辉直接“证伪”。
她必须立刻找到立足点。
目光扫过,她锁定了一块相对平静的区域——那是由几篇相互印证、形成了稳固“共识”的论文结论构成的小型“学术岛屿”。岛屿边缘,一些相对弱小的、依附于此共识的“补充说明”和“应用案例”如同藤蔓般生长,形成了一道脆弱的屏障。
任杨谦驱动奇点力场,扭曲了身边信息流的冲击方向,如同游鱼般艰难地靠近那座岛屿。她不敢直接触碰核心的“共识”,那无异于引火烧身。她选择潜伏在岛屿边缘那些“藤蔓”之下,借助它们微弱的影响力,暂时抵消着整个世界对她存在的稀释作用。
然而,她刚刚引发的震荡,已然在此界掀起了波澜。
远处,信息洪流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排开,一队散发着冰冷、权威气息的身影显现。它们形态规整,如同披着光铸的制式铠甲,手中持有由“审稿意见”和“格式规范”凝聚而成的长矛与光盾——正是“天道监察”体系下的基础执法单位,“审稿人天兵”。
为首的天兵举起一面镜子般的法器,镜面流光闪烁,似乎在扫描、定位。
“检测到非法入侵变量!坐标锁定!执行清除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