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牵着孩子走进来,低声问:“请问……这里是能说出心里话的地方吗?”
沈知意抬手请她们坐下,倒了两杯温茶。她没多说话,只是把铅笔轻轻推到桌角。母女俩喝完茶就走了,临走前女孩在心声簿上画了一朵花。
天刚亮,陈阳就进了仓库。他打开台账本,盯着数据看了很久。昨天一个村子的订单量突然翻了三倍,但客单价不到正常的一半。收货地址集中在村口几户人家,都不是老客户。
他拿着本子快步走向茶铺。
沈知意正在炒茶。铁锅烧得发烫,茶叶在她掌心翻动。陈阳站在门口没进去,等她停下手才开口:“有个村,买了八十份春露茶,都是扫码自提,没人留评。”
沈知意擦了擦手:“查过物流吗?”
“没有走我们的系统。”陈阳翻开记录,“是第三方跑腿代送的,付款账户也不是本地人。”
沈知意沉默了几秒。“先标记出来,盯三天。”
陈阳点头,转身要走,又停下:“小林刚才发消息,论坛有人晒图,说买到便宜的桂语茶。”
两人一起进了屋。
小林已经把截图调出来。照片里是个礼盒,外包装是素白纸盒,印着竖排小字,风格极简。正面写着“极简源养茶”,右下角还有一行小字:“灵感源自桃溪桂语斋”。
评论区有人说:“味道差不多,价格少一半。”
小林指着另一条评论:“这人说是从亲戚手里买的,一盒三十,我们的是六十八。”
沈知意盯着屏幕,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不是我们出的货。”陈阳说,“包装也没授权。”
“可名字太像了。”小林皱眉,“还有那句‘灵感源自’,像是故意打擦边球。”
沈知意起身走到柜子前,拿出一盒正品。对比之下,仿品盒子略宽,字体刻意模仿手写体,连批次号的位置都一样。
“有人在抄。”她说。
当天下午,裴砚来了。
他带了一个布包,放在桌上时动作很轻。打开后,是一盒“极简源养茶”。
“我在镇外两个村塾老师那儿拿到的。”他说,“他们以为是赠品,有人上门免费发。”
沈知意拆开盒子。里面的茶包是透明材质,能看到茶叶。颜色偏暗,碎叶多,和她用的完整嫩芽完全不同。
她取一点放入杯中,冲入热水。
汤色浑浊,浮着一层浅油光。气味有股焦糊味,不像新茶该有的清香。
“尝一口。”裴砚说。
她抿了一下就吐掉了。“涩得厉害,可能混了槐叶或苦丁。”
小林接过杯子闻了闻:“没有桂语茶那种回甘,喝完嘴里发干。”
陈阳摇头:“这不是做茶的人,是拼凑的。”
屋里安静下来。
沈知意走到桂花树下,打开木箱。手稿摊开,新浮现一行字:“真味不可伪,然人心易惑。”
她读了一遍,抬头看三人。
“我们不能让喝过真茶的人,最后分不清真假。”她说。
陈阳立刻说:“得曝光,让大家知道这是假的。”
小林反对:“现在发声明,别人会觉得我们在炒作。而且万一伤到那些被蒙骗的买家,反而不好。”
“我也担心这个。”沈知意说,“很多买的人可能是老人,图便宜,根本不知道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