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茶中往事,笔下姻缘 > 第247章 潮流再引领

第247章 潮流再引领(1 / 2)

沈知意睁开眼,风还在吹。桂花叶停在发间,她抬手取下,放在石桌一角。笔从砚台里拔出来,墨迹干了半截,她蘸了水,继续写。

纸上的字一行行铺开。东京主妇的信浮现在脑海里,她说立夏晒桑叶,母亲弯腰把嫩叶摊在竹匾上,阳光落在叶脉里,像一条条金线。沈知意把这句话写了进去。不是为了讲故事,是为了让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日子,有人记得。

她写德国人喜欢茶席之间的距离,不多不少,刚好能听见对方呼吸,又不会碰到衣袖。她写法国人说最后十五秒的安静最珍贵,像钟声散尽后的余音。这些话原本只是反馈表上的文字,现在成了她笔下的段落。

手稿越来越厚。她写到海外展会上的第一杯茶,写到试饮者闭眼时微微颤动的眼皮,写到有人低头擦眼角的动作。她没抬头看,但都知道。

写到这里,笔尖顿了一下。前夫的脸忽然冒出来。那天他在办公室门口站着,手里拿着离婚协议,说他累了,不想再过这种日子。她当时没哭,回家收拾行李,带着阿斑和一箱手稿回了桃溪村。

那段时间她很少说话。每天早上采茶,炒茶,泡茶,客人来了就递一杯,走了也不留。夜里坐在桂花树下写东西,写到天亮。她以为自己只是在整理旧稿,后来才发现,那些新浮现的字迹,像是另一个人在回应她。

现在她明白,有些痛不用说出来,也能被听见。

她继续写。笔锋慢慢暖起来。她写村民们如何帮她搭茶席,写小林熬夜剪视频,写陈阳一趟趟跑印刷厂,写裴砚站在展馆外等她收工,手里拎着热粥。

最后一段,她写下“秋分·茶语通心”六个字。然后停笔。天边刚泛白,院子里静得很。她合上稿纸,放进木箱。

阿斑跳上桌子,蜷在空砚台旁边,闭上了眼。

第二天清晨,她去茶园采茶。走得很慢。昨晚写的那些事还在心里转,她不知道今天茶叶会不会有纹路。如果没了,是不是说明一切都结束了?

她走到茶树前,背过身,伸手掐下一芽两叶。没敢看。捏着叶子走到石桌前,掌心朝上,闭眼摊开。

几秒后,她睁眼。

叶片上的脉络连成细线,像一张网。仔细看,那些线条组成了人影,站成一圈,围着茶炉,低头喝茶。正是她昨夜写到的画面——众人静坐,茶烟共升。

她笑了。轻轻把叶子放进陶罐,盖好。

同一时间,青石镇书坊。

裴砚坐在灯下,面前摊着《海外回音录》。他已经看了整晚。一页页翻过去,上面记着各国试饮者的留言。有人写“像回到外婆家的厨房”,有人写“想起小时候放学路上的桂花香”,还有人写“终于明白什么叫安静的力量”。

他反复看这些话。不是怀疑真假,是怕自己太当真。他们做的只是茶,不是奇迹。可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说,喝完之后心里松了?

门被推开一条缝,小林探头进来,放下一个牛皮纸袋。“昨晚复印的,沈姐的新稿。”他说完就走了。

裴砚打开袋子,取出《秋分·茶语通心》的复印件。他一页页看下去,看到东京主妇的故事,看到德国人对距离的理解,看到法国人珍惜的沉默十五秒。

他翻到留言记录本,找到对应的几条。

“像回到某个安静的午后。”——德国,柏林,42岁男性。

“那一刻,我忘了要赶地铁。”——日本,东京,36岁女性。

“我们家也有这样的时刻,只是我一直没提。”——法国,马赛,50岁女性。

一样的说法,出现在不同国家,不同语言里。

他放下复印件,拿起毛笔,在《海外回音录》最后一页写了一行小字:“非我等传茶,乃人心自有归处。”

写完,合上册子,放回书架最里面。

他起身熄灯,锁门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