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照在木盒上,沈知意的手刚把最后一片银丝茶样放进去。阿斑蹭了蹭她的脚踝,尾巴轻轻摆动。
院门被推开,小林快步走进来,手里拿着平板,脸色有点发白。
“出问题了。”他说,“宣传册封面字体不对,和咱们之前定的刻本风格差很多。二维码也扫不了,链接失效了。”
沈知意点头,把木盒盖好。“还能改吗?”
“能改,但得重印。卡片如果按原样发出去,老顾客看到会觉得不尊重。”
她没说话,走到石桌前翻开布场图。纸上的河埠头位置还画着灯笼和展架,线条清晰。
陈阳这时从外面回来,肩上的帆布袋沾了泥。他一进门就说:“青石板下陷了,底下土松了,踩上去直晃。灯笼和展架放上去可能撑不住。”
沈知意抬头。“什么时候发现的?”
“刚才我去试布场路线,踩到第三块板就感觉不对。蹲下来看,缝裂开了,
小林急了。“三天后就要开始布场,现在资料要重做,场地还得换地方,时间根本不够。”
陈阳盯着地面。“早上的光角度也要重新算,不然视频拍出来影子遮住茶桌。”
沈知意站起来。“先别慌。两个事同时处理,分头走。”
她转身进屋,拿出新的宣纸和笔墨。裴砚昨天留下的空白卡片还在桌上,一封都没写完。
“小林,你把正确的封面设计传给书坊。裴砚今天会来,让他带样本去重印,我亲自校对每一张。”
小林点头。“那音频呢?扫码听手稿那段还没录。”
“等二维码修好再录。内容不变,加一句提示就行。”
她转向陈阳。“你带人再去河埠头,查清楚湿土是从哪来的。是雨水渗的,还是地下有暗流?顺便看看上游老石阶能不能用。”
陈阳皱眉。“老石阶离水边远,走路多五分钟。”
“但地势高,背靠樟树,风小,光照也好。关键是地基稳,以前办春祭都在那儿搭台。”
小林马上反应过来。“我可以调拍摄机位,让镜头从樟树方向拉下来,正好接晨光。”
“那就先定这个备选点。”沈知意说,“你重新画布场图,标清楚距离和时间。”
小林低头改平板上的模拟图。陈阳翻出工具包,准备再走一趟。
沈知意坐回桂花树下,打开手稿本。她翻到《未落的露》那一页,轻声读起来。
“火候差三秒,银线便断。”
她停下,抬头看着两人。“我们不怕错,怕的是停。”
小林抬起头。
“那天炒八号样茶,锅都烧红了,没人喊停。现在这点事,比不过那一晚。”
陈阳肩膀松了下来。“我去查土层,顺便测老石阶的日照时间。”
“去吧。”她说,“中午前给我结果。”
小林站在原地没动。“我还是觉得……封面这事怪我。要是早点检查输出文件,就不会拖到现在。”
沈知意合上本子。“你做的视频脚本大家都认了。一个字体问题,不是大事。真要说责任,我该早点核对印刷样。”
她站起身,走向茶柜。“真正重要的东西,从来不在纸上。”
她取出密封陶罐,打开盖子,捏出一小撮清明头采的茶叶,放进白瓷杯。
热水冲下去,茶叶舒展,汤色清亮。
片刻后,一道银丝从叶底升起,在水中悬了十几秒才缓缓散开。
她把这杯茶放在石桌上。“谁都可以尝。这不是‘初露’,是昨天晚上写的第三篇。名字叫《未落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