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市场测试(2 / 2)

裴砚进门时,手里拿着一封信。是邮差刚送来的,来自其中一座试点城市。信封上写着“亲启”,里面是一张手写信纸。

“你们的茶让我想起大学宿舍楼下那棵桂花树。”写字的人说,每年秋天舍友都会捡落花泡茶,“现在她们散了,但我今天喝的时候,好像又听见她们笑。”

裴砚看完,把信递给沈知意。她看了一遍,放进“反馈记录”册子里,夹在中间一页。

当晚,微信群改了名。小周操作,从“桂语斋试饮群”变成“桂语斋·初遇记”。头像是沈知意院子里那棵桂花树的照片,阳光透过枝叶,照在石台上。

第二天早上,沈知意正在调配新一批茶叶,小周又来了。他脸色有点急。

“不好办了。”他说,“群里已经有六十多人想订,还有两个外地茶馆问能不能代理。”

沈知意停下勺子。

“我们现在一天最多做二十包。”她说,“人手不够,材料也有限。”

裴砚翻看订单统计,眉头皱起。“按这个速度,排到三个月后都做不完。”

小周掏出手机,“但他们都说等得起。有人留言说,‘慢的东西才值得等’。”

沈知意看着案上的陶罐,沉默了一会儿。她转身走进里屋,拿出一叠新做的风味卡。这次每张卡片背面多了一行小字:“限量预约,每一包,都等得起。”

裴砚见状,也拿出登记本,在首页写下新的规则:每人限购两包,付款后排队,按顺序发货。

陈婶听说后,拉了两个邻居来帮忙。她们坐在院子里,学着包油纸、装瓶、缠绳。动作慢,但认真。老李叔负责检查密封,不合格的重新包。

第三批反馈来了。这次是一段语音。一个男人的声音,低低的:“我老婆喝完说想吃她妈做的红糖糍粑。我们十年没提过她爸妈了。”

沈知意听完,把手机放桌上。她翻开册子,在最新一页写下:“喝完那杯茶,我给妈妈打了十年来第一个电话。”

裴砚站在院门口,看着远处山路。邮差的身影出现在拐角,手里拎着个布袋。他知道那是新订单。

风从院子吹过,掀动了案上的风味卡。一张卡片飞起来,落在阿斑面前。猫抬起头,鼻子碰了碰纸角,又趴下。

沈知意把最后一份配方封进陶罐。她没去看手稿箱,也没点灯。天还没黑透,院子里还能看清瓶身上的字。

裴砚走过来,把手里的订单函放在案上。函上有五个新名字。

沈知意拿起笔,在登记本上写下第一个编号。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

院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

一个人影推开院门,手里抱着几摞油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