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烽烟又起(2 / 2)

暂编第十五军的下级官兵基本都是来自河北的抗日义勇军,他们的抗日热情不能被国军容忍,但又不能让他们真的返回河北去抗日。

那样,不出几个月,这些义勇军就会发现,八路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然后他们就全部变成八路了。

国军干脆把这些义勇军全部塞进了河防部队里,主要就是暂编第十五军中。

这些义勇军在河岸上待了三年,每天望着自己北方的故乡,想杀鬼子都想疯了。

现在和鬼子打上了,他们凭着一股子死拼到底的精神,把鬼子拖在了黄河岸边一天一夜。

但是一个杂牌军是挽回不了大局的。

随着中央军全面溃败,鬼子在河防防线上肆意穿插,如入无人之境。原本就伤亡惨重的暂编第十五军,此时更是雪上加霜,两翼被日军牢牢包抄,深陷绝境。

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暂编第十五军已别无他法,只能忍痛撤离河防阵地,以求保存实力。然而,这一撤,却如决堤的洪水一般,部队的脚步根本无法止住。

国军的撤退,向来都是一片混乱不堪。各部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士兵们惊慌失措,只顾着自己逃命。许多部队在撤退途中,不是被鬼子凶猛的攻势击溃,而是在相互踩踏、拥挤中被鬼子轻易追垮。

但是刘昌义不是一般人,他带着部队连夜从小路撤退,居然躲过了鬼子的追击,一路来到了郑州。

刘昌义本来以为这座经营许久的坚城总可以抵挡一阵。

然而,紧随国军溃军之后,一个鬼子中队紧追而来,他们气势汹汹地直扑郑州城墙。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强敌,原本就已惊恐万状的中央军士兵们,更是吓得魂飞魄散,完全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和斗志。鬼子的两个小队如入无人之境,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城墙,长驱直入,杀进了城内。

而此时,城外刚刚撤下来的河防部队,还来不及反应,就被这股突然杀出的鬼子中队团团包围。这些河防部队的士兵们,原本就因为连续作战而疲惫不堪,如今又遭遇如此突如其来的包围,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在鬼子凶猛的攻击下,大部分河防部队的士兵们都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就已经被鬼子绞杀。一时间,战场上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刘昌义当机立断,立刻带着部队开始突围。他没有像其他部队那样向南突围,反而向着西面突围。

他身先士卒,率领着军官敢死队冲向了鬼子封锁线上的一处据点。

村里的一百多鬼子们此时正沉浸在一种错误的安全感中。他们以为中国军队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被彻底击溃,根本不可能有胆量和实力回过头来与他们交战。

再加上从河边一路追击国军到此地,这些鬼子们早已疲惫不堪,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的松懈状态,所以他们毫无防备地都在呼呼大睡。

刘昌义迅速集结了他手头所有的迫击炮,命令士兵们将它们瞄准村庄。随着他一声令下,仅剩的炮弹全部全部打了出去,瞬间将村庄淹没在一片硝烟和火光之中。

爆炸声此起彼伏,房屋被炸得摇摇欲坠,墙壁倒塌,瓦片四溅。鬼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击打得措手不及,四处逃窜。

刘昌义见时机已到,毫不犹豫地端起刺刀,高喊着口号,带头冲向村庄。他的士兵们紧随其后,与鬼子展开了近身肉搏。

刺刀在空中交错,寒光闪烁,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村庄都被血腥和死亡的气息所笼罩。刘昌义身先士卒,他的刀法娴熟而狠辣,让鬼子毫无还手之力。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恶战中,一百多鬼子不是被手榴弹炸死,就是被刺刀捅死。村庄的街道上横七竖八地躺着鬼子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地面。

然而,就在战斗刚刚结束的瞬间,村庄四周突然升起了无数信号弹。刘军长心头一紧,他立刻意识到这是鬼子的增援部队即将到来的信号。

时间紧迫,刘军长当机立断,下达了转移的命令。他带领着疲惫不堪但仍然斗志昂扬的士兵们,迅速撤离村庄,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但是部队突出重围的时候,不得不遗弃在路上的重伤员全部被鬼子虐杀了。

刘昌义还是有能力的,其他国军部队根本就没能跑出来。

5月9日,许粟拦截完黄河边上的鬼子突袭部队反应过来的时候,国军已经一路溃退,丢掉了20多座城池,其中还有郑州、许昌等经营许久的坚城。

汤恩伯所率领的所谓中央军,在与日军的交战中,竟然毫无还手之力,被敌人打得节节败退。这支拥有二十多万兵力的庞大军队,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如惊弓之鸟一般,狼狈不堪地向后撤退。

他们一路狂奔,足足溃退了数百里之遥。在这漫长的逃亡过程中,汤恩伯的军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两万多名士兵命丧黄泉,而剩下的部队也早已丧失了斗志,纷纷逃进了深山老林之中,以躲避日军的追击。

如今,鬼子的铁蹄已经无情地踏到了洛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