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坚壁清野(2 / 2)

现在,鬼子已经没有力量封锁江岸了,这些百姓就可以撤离了。

在许粟开辟的六个渡河点,每天都有大批百姓扶老携幼地坐着竹筏来到东岸,他们中的大部分,和抗战中的所有沦陷区百姓一样,向着大后方走去。

只有一小部分,被许粟留在了自己的作坊里。

红色人员建立的武装被整编成了民众联防大队留在了西岸。总有一些人不愿意离开故土,他们也是需要保护的。

不过,先遣队被撤销了,鬼子援兵将至,西岸已经丧失队伍生存空间了,红色人员有特殊技能可以活下来,并不代表许粟的部队可以。

随着百姓们撤离,一场规模浩大的坚壁清野行动正式拉开帷幕。西岸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了这场行动的舞台,所有能够住人的房屋都在爆炸的轰鸣声中化为废墟。

除了那些红色人员所必需的水源外,其他所有的水井都被无情地填埋,这些曾经费尽心思开辟的水源,如今却被掩埋在了地下,变成为了一片死寂的土地。

而那些原本清澈的活水,也被扔进了一具具尸体,使得它们不再是生命的源泉,而是死亡的象征。

农田上的作物也未能幸免,不管有没有成熟,全部被收割了,连一粒种子都没有留下。这片曾经肥沃的土地,如今只剩下一片荒芜。

对于那些坚决要求留下的百姓,他们并没有被抛弃。他们被迁移到了深山中,那里虽然环境艰苦,但却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自由地生活,远离战争的喧嚣和破坏。

等到这一切做完,鬼子的33师团已经到达许粟侦察连的视线中了。

许粟最后检查了一遍物资清单,带着部队退回了东岸。

当33师团费尽力气终于闯出许粟布置的地雷阵,顶着红色游击队的骚扰,到达南天门的时候,他们得到的只是一片焦土。

鬼子先是把竹内连山从山上抬了下来,他现在已经虚弱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竹内联队仅存的士兵被拉到援兵的营地,他们终于可以大吃一顿了。

然后,他们发现,援兵的食物也不多了。

鬼子的补给线拉的太长了。

就算食物可以在缅甸就地征集,这些大米还要先运到密支那,然后再运到腾冲优先补充,剩下的,才能拉到南天门来。

这条在荒山野岭中穿来穿去的后勤线足有几百公里,就鬼子的运输能力,能把弹药送上了就够好了,粮食只能往后靠靠了。

现在西岸基础设施已经毁了,后勤短缺的33师团在游击队的骚扰下,自己都快吃不上饭了。

他们在研究情况后,也一致认为,只能赶快打过去,才是唯一的办法。

不然光是后勤就把自己拖垮了。

33师团到达江岸后,在竹内连山的指点下找到了可以过江的六个渡河点。

他们仗着自己兵力雄厚,决定分兵三路强渡怒江。

但是,许粟已经不再玩诱敌深入那一套了。他现在深沟坚垒,据险而守。

而且系统已经发力,新兵已经送过来了。

虽然这些新兵没有多少战斗力,但是在老兵的带领下,在阵地上开几枪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就够了,鬼子在怒江上一次也渡不过来几个人,集火几轮,也就打趴下了。

除了虞师的阵地告急了几次,整个师差点溃散,许粟不得不派了一个营去支援外。

其他江防阵地固若金汤。

鬼子在许粟的坚固阵地上碰的头破血流后,只能在对岸停留了下来。

双方开始了漫长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