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左勾拳(2 / 2)

他犹豫了一下:“餐标也要提高,每人每顿加一个肉罐头。”

何俊一下为难起来:“这,加肉还好说,我们可以把原先分配给死人的份额匀出来。炒菜的话我们带的油不够,只能坚持一天的。”

“物资的事我来想办法,你先把今天对付过去。”

何俊领了命令,出了指挥部去干事了。

“李参谋。侦察排汇报情况了没有?”

李参谋从桌上挑出几份文件:“还没有,他们上次报告,咱们当面的鬼子有两个步兵小队,一个野战炮大队。还没有找到日军主力位置。”

“加强侦查,一有情况,立刻报告。”

“孟排长。”许粟走到电台旁拍了拍孟烦了的肩膀:“向辎重连发报。”

“得悉,新22师已经开始进攻斯瓦南面之南阳站,斯瓦现已处于安全位置。你部除留一个班看守物资及斯瓦城电报局外,全部兵力均加入至前线运输线。一应物资必须于今日下午三时运抵团部,逾期枪决。”

“不好了。”负责监听情报的周参谋拿着一份刚刚抄好的情报冲到了许粟面前。

说来也搞笑,怎么个监听情报呢?就是拿着个收音机听日语新闻。

缅甸战场,本应是中英美三国携手合作、共同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场。然而,现实却让人倍感失望。美国方面,竟然连一个营的兵力都未曾派遣参战,这无疑给整个战局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英国人一心只想向印度撤退,完全不顾及其他盟友的利益和作战计划。不仅如此,英国人甚至对自己的兵力情况也守口如瓶,根本不向中国方面通报,使得中国军队犹如蒙着眼睛一般,对战场形势一无所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军将士们只能凭借着自身的勇气和毅力,在这陌生的异国他乡艰难地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他们不仅要应对日军的猛烈攻击,还要在不熟悉的地形和环境中摸索前进,可谓是举步维艰。

这种情况下,许粟及时获取英军情报的唯一途径,就是收听日语新闻。至少鬼子不会隐瞒战线。

许粟接过一看,英国人已经从战线西面撤退了。

这下糟了。

自仰光失守之后,远征军迅速做出反应,以东吁为中心构建起一道防线。等待后续部队集结完毕,发起反攻夺回仰光。

此时此刻,战线西部是由英国军队负责防守。中部的东吁则是整个防线的核心,这里有已经苦战多日、疲惫不堪的200师,以及刚刚赶来支援并正在激烈交战的第五军。而在东部,许粟部顶在最前线,承受着敌人的巨大压力,而后方则是负责守卫着上千公里山地的第六军,他们肩负着保障防线东部安全的重任。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英国人却突然选择了逃跑。这一决定无疑给远征军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因为鬼子可以趁机从西部进行深远大迂回,绕过中国军队的正面防线,直接将他们包围在东吁。这样一来,中国部队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很可能被敌人一举消灭。

“团长,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命令,全体远征军立即向当面日军发起攻击,力求收复仰光。”

“反攻?”

许粟顿时有些恼火,自己部队这情况还发动反击?不被鬼子打垮就不错了。

“团长。”宣读命令的参谋在一旁提醒道:“史迪威将军的参谋不日就要到200师师部督战。他们离我们不过六里地,到时候要是发现我们违抗军令,可不是能随便糊弄过去的。”

“知道了。”许粟只感觉自己头大。

这时,和前线联络的参谋过来报告:“团长,缅甸伪军开始进攻三营阵地了。”

缅甸伪军的攻击虽然凶猛,但对于三营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三营完全有能力抵挡住他们的进攻。然而,真正让人担忧的并不是伪军,而是在他们背后的鬼子。

鬼子显然对三营的实力有所了解,他们并不指望伪军能够突破三营的防线。相反,他们利用伪军来消耗国军士兵的体力和精力。长时间的战斗会让人疲惫不堪,而这正是鬼子所期望的。

许粟的这支部队是一支新组建的队伍,士兵们虽然勇敢,但缺乏实战经验。一天之内要打退七八次进攻,即使伤亡不大,也会让部队直接崩溃。

“侦察排的报告回来了。”情报参谋放下电话,向许粟汇报:“他们到二营阵地用电话汇报了情况。”

“日军的主力还在锡当河西,河东只有两个步兵小队、一个野战炮小队,以及一个营的缅甸伪军。”

许粟站在地图前沉思起来,他拿过那份命令进攻的电报,在地图上测量着距离。

“鬼子太轻视我们了。他们的右翼有防御部署吗?”

参谋迅速回道:“没有,二营的阵地隐藏在丛林里,还没有被鬼子发现。侦察排报告,他们退出我军武器射程后只是就地修整,没有构筑防御工事。”

许粟心中唯有一念,骄兵必败。

“传令,三营务必死守阵地,为团主力调动争取时间。”

“一营、二营及团迫击炮连即刻从左侧向日军侧翼迂回。”

“全军于两小时后对日军发起反击,以两面夹击之策,将鬼子困于锡当河东岸歼灭之。”

许粟握拳沉声道:“此次行动,名曰左勾拳。”

“此次定要让鬼子知晓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