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53章 合并村子,把村子整体做大

第53章 合并村子,把村子整体做大(2 / 2)

易学习苦笑:“流水县是农业县,种地主要靠人力……人一旦都去工厂了,地谁来种?”

“这是个大问题!”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靠天吃饭。

不管过去还是将来,这一点从未改变。

除非将来人类真的能掌控天气,否则这种局面不会改变。

不同的是,古代讲求人多力量大。

种地是体力活,除了牛马牲畜,人力才是最核心的资源。

田间管理的各项环节,归根结底还是依赖人工。

人手充足,自然就能确保播种和耕作按时推进。

此外,每年还得和老天抢收成……

即便到了今天,工业尚未全面普及,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反哺农业,农业劳动依旧离不开人的参与。

二王村的“丰收”和“硕果”两个品牌的农机之所以广受欢迎,原因就在于它们真正减轻了人力负担。

过去需要三五个劳动力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播种与收割任务,如今一个人就能搞定。

节省下来的不只是那两三个帮手,

而是让这两三人彻底摆脱田间劳作!

让他们可以投身其他事务。

这才是最关键的改变。

但反过来想,哪怕推广了“丰收”和“硕果”系列农机,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最基础的人力保障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不可能让所有农民都去工厂上班,哪怕小桥镇二王村附近的村民有强烈愿望。

没办法。

作为农业大县,守住耕地这条底线是硬性要求!

祁同伟几句话就向赵瑞龙讲清楚了其中的要点,赵公子听得直挠头:“那我们怎么扩大工厂规模?”

“怎么招工?”

“二王村只要是身强力壮的,都进我们厂里干活去了。”

照理说,不是得保留一定数量的农业劳动力吗?

为什么二王村的青壮年就可以不管不顾地进厂呢?

这其中有个关键点:当年在二王村建厂时,村里并没有单纯把土地“卖”出去,而是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农机厂,成为股东之一。

既然是自家的企业,自然可以优先安排村民进厂。

赵公子问:“易县长,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易学习双手一摊:“我实在没办法。”

赵瑞龙愣住了:“你没办法?”

易学习苦笑:“我研究了十几年怎么种地、怎么提高产量,结果反倒不如你们两位办厂见效快。”

“今年二王村肯定脱贫了。”

“周边村庄里,小王庄得益最多,也基本脱贫了。”

赵公子急了:“我不是来听你讲成绩的,我们是来找你出主意的,你怎么就推脱呢?”

易学习诚恳地说:“我真的想不出办法。”

赵公子脸色一沉:“易县长,我可是诚心诚意来请教的,你这是敷衍我?”

易学习心想,这还是第一次看到赵瑞龙发脾气,以前都挺有礼貌的,搞得他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应对。“赵总,您先别着急……”

赵瑞龙急道:“事关我们农机厂要建的医院,我能不急吗?”

“我可是向高知府拍了胸脯,一个月内必须交付两千辆农用三轮车。”

“换来的就是在二王村建一所医院。”

“这医院建在你们地界,也是你的政绩之一。”

“你怎么一点都不上心?”

易学习一时语塞,原来还有这一层关系?

“赵总您别急,您可以问问祁镇长……”

赵瑞龙一转头,发现祁同伟正悠哉地喝着茶。

他顿时觉得不对劲:“同伟,你是不是已经有主意了?”

祁同伟干脆地答道:“我确实有办法。”

赵瑞龙惊讶:“那你刚才在村里怎么不说?”

祁同伟翻了个白眼:“这个方案,得在县里才能推动。”

“在村里说,一点作用都没有。”

赵公子急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卖关子,快说吧。”

祁同伟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得认清一个现实:二王村的土地已经开发到极限了。”

“农机厂、农机培训中心、幼儿园、小学、中学、敬老院……”

“接下来还要建一家医院。”

“现实问题是,我们没有多余的土地承载这些设施。”

啊?!

赵瑞龙瞪大了眼睛:“你是说……”

祁同伟平静地说:“我的意思是,二王村可用的土地都已经列入规划,根本没有空地。”

“如果硬要在二王村建医院,就只能占用耕地。”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赵公子皱起眉头:“那怎么办?”

祁同伟从容地回答:“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

“以二王村为中心,把周边几个村子合并起来就行。”

“这样一来,就能腾出不少工业用地了。”

赵瑞龙瞪大了眼睛:“你是说,把村子合并?”

祁同伟轻轻点头:“确实有这个必要。”

“我们想扩大规模,比如建厂房、招工人,自然得找新的发展空间。”

“农机厂已经初见成效,显然不能搬走。”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在这里。”

“合并村子,把村子整体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