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赵刚接到通知来到司令员办公室时,心里隐约猜到可能与近期的工作有关。他整理了一下军装,敲响了门。
“报告!”
“进来!”司令员沉稳的声音传来。
赵刚推门而入,看到司令员正站在窗前,背对着门口,望着窗外。他敬礼:“司令员,您找我?”
司令员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但略显严肃的表情,指了指沙发:“赵刚同志来了,坐吧。”他自己也走到沙发主位坐下,秘书进来倒了茶,便退出去关好了门。
办公室内只剩下两人,气氛有些凝重。
司令员没有马上切入正题,而是先关心了一下赵刚的生活:“怎么样,赵刚,家里都还好吧?冯楠同志适应北京的生活了吗?”
赵刚点点头:“谢谢司令员关心,都挺好的,冯楠工作顺利,家里也都好。”
“嗯,那就好。”司令员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看似随意地问道:“最近在政治部的工作,感觉怎么样?和机关里的同志们磨合得还顺利吗?”
赵刚敏锐地察觉到正题来了。他坐直身体,坦诚地回答:“报告司令员!工作正在逐步熟悉。机关的工作节奏和思维方式,与在野战部队带兵确实有很大不同,我正在努力适应。至于同志们……”他顿了顿,语气坚定起来,“大部分同志是好的,工作认真负责。但也有一些现象,我认为需要引起重视。”
司令员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看着他:“哦?说说看,哪些现象需要重视?”
赵刚的眉头微微皱起,语气变得严肃甚至有些锐利:“我认为,目前机关内部,存在一定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苗头!有些同志办事拖拉,讲究排场,汇报工作套话连篇,不解决实际问题!更有个别同志,热衷于迎来送往,搞小圈子,阿谀奉承之风有所抬头!”他越说越激动,“司令员,我们是执政党了,进了城,掌了权,但绝不能忘了本!这种风气如果蔓延开来,会严重脱离群众,腐蚀党的肌体!”
司令员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赵刚说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平和但意味深长:“赵刚同志,你说的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军区党委也注意到了。你敢于指出问题,说明你的党性很强,原则性很强,保持了革命战争时期的那股子锐气。这很好,非常宝贵!”
听到司令员的肯定,赵刚的神情稍稍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