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渤海湾的地火坐标
黎明前的渤海湾像一块被墨色浸透的绒布,只有远天一线鱼肚白正被晨光缓缓剖开。陈景明扶着潜艇舱壁的合金扶手,掌心的莲形印记突然传来灼烫感,仿佛有一簇幽蓝的火苗正从皮肤下窜出。他低头看向左手,那枚由淡金色纹路构成的莲瓣图案正在晨光中泛起涟漪,每一道脉络都像活过来般微微搏动,星芒碎片特有的冷光从纹路间隙渗出,在金属扶手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还有三分钟抵达坐标点。”老杨的声音从控制台传来,带着深海作业特有的沙哑。这位头发花白的工程师正用镊子夹起最后一块星芒碎片,碎片呈不规则多面体,表面流动着银河般的旋纹,正是三天前他们从硒光湖底高压舱里回收的第十二块组件。陈景明注意到老人左手腕上缠着浸血的纱布——那是潜入湖底时被金属藤蔓划伤的,此刻纱布边缘正渗出淡蓝色荧光,和碎片的光芒形成奇异的共振。
潜艇外壳传来“咔嗒”轻响,像是暗礁的岩棱擦过钛合金装甲。陈景明走到舷窗前,透过防压玻璃看见外侧游弋的黑影——那不是鱼类,而是丛生的黑色礁岩,表面覆盖着类似珊瑚的晶体,却在声呐屏上显示出金属反应。这些暗礁以近乎规则的环形排列,中间形成直径约三百米的椭圆形海域,海水在此处呈现出诡异的墨绿色,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水底搅动着光。
“坐标校准完毕,深度127米。”老杨将最后一块碎片嵌入控制台的十二角凹槽,“嗡”的一声低鸣中,所有碎片突然亮起同一种银紫色光芒。陈景明感到掌心的灼痛骤然加剧,莲形印记的中心迸出一点星芒,恰好与控制台上方投影出的光点连成直线。导航屏上的红点不再闪烁,而是稳定地锁定在暗礁环的中心位置,那红点周围突然浮现出蛛网般的金色纹路,像某种古老的星图正在展开。
“沈工日志里的地火节点……”老杨的手指在全息键盘上飞快敲击,投影的星图随之变幻,十二颗主星点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经纬度,“硒光湖是第七个节点,这里是第八个。你看这些连线,像不像火山带的分布?”陈景明凑近星图,发现光点连线确实与太平洋火山带的走向吻合,但更深处似乎隐藏着另一种规律——那些连线在渤海湾下方形成一个巨大的倒三角,顶点直指暗礁环的正下方。
掌心的莲形印记突然爆发出强光,陈景明忍不住闷哼一声,踉跄着靠在舱壁上。他看见自己的影子被印在星图投影上,莲形印记的光芒穿透手掌,在星图的倒三角顶点处汇聚成一个旋转的光涡。老杨猛地抬头,瞳孔里映着光涡的残影:“是共振!星芒碎片在识别你的血脉印记!”话音未落,潜艇突然剧烈震颤,舷窗外的墨绿色海水翻涌起来,无数银色光点从暗礁缝隙中涌出,像被惊动的萤火虫群。
“不好!暗礁在移动!”声呐屏上的黑色轮廓正在变形,那些看似静止的岩礁竟然伸出金属触须,相互连接成网状结构。陈景明看见一块礁岩裂开,露出内部闪烁的晶体阵列,分明是某种人造防御系统。老杨急按警报按钮,控制台却突然失灵,所有屏幕都被星图投影覆盖,十二块碎片悬浮起来,在舱内组成旋转的星环。
“别动!”老杨抓住陈景明的手腕,将他的手掌按向星环中心,“沈工日志最后一页写着,只有莲印持有者能激活地火坐标!”灼烫感瞬间传遍全身,陈景明看见星环的光芒渗入自己的血管,眼前闪过碎片化的画面:穿着白大褂的老人在实验室里打磨星芒碎片,深海探测器拍摄到的巨大金属结构,以及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渤海湾的位置,旁边写着“地火之门——第七道封印”。
星图投影突然炸裂成数据流,涌入潜艇的导航系统。陈景明感到掌心的印记不再灼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凉的连接感,仿佛自己与海底的某个存在建立了通道。舷窗外的金属触须停止了移动,那些银色光点汇聚成一道光柱,从暗礁环中心垂直射向海面。老杨指着深度表,指针正在疯狂向下跳动:“坐标确认了!地火节点在海底3800米处,那里有个非自然形成的空腔!”
控制台恢复正常,导航屏上出现新的航线,红点延伸出一条金色轨迹,直指光柱的源头。陈景明看着自己掌心的莲形印记,此刻它正发出柔和的白光,每一片莲瓣都对应着星图上的一颗主星。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当十二星芒归位,莲印会照亮通往过去的路,但你要小心,地火之下不仅有秘密,还有沉睡的……”
“准备下潜。”老杨的声音打断了回忆,他正在检查深潜系统,额角的汗珠滴落在控制台,瞬间被星芒碎片残留的能量蒸发成白雾,“沈工当年在这里失踪,日志里提到他发现了‘门’的钥匙,现在看来,钥匙就是你和这些碎片。”潜艇开始下潜,墨绿色的海水逐渐变成墨黑,只有那道银色光柱穿透黑暗,指引着他们驶向未知的深海。陈景明握紧手掌,莲形印记的微光与导航屏的红点交相辉映,仿佛两颗遥远的星辰在渤海湾深处完成了跨越百年的共振。
他不知道的是,在潜艇上方的暗礁群里,一块晶体突然亮起红光,将刚才的共振画面以量子脉冲的形式发向太平洋深处。而在控制台下方的储物舱里,沈工遗留的日志正自动翻开到最后一页,泛黄的纸页上,原本模糊的字迹在星芒碎片的能量中逐渐清晰,露出一行被海水侵蚀过的小字:“他们来了,第七道封印即将开启,地火的沉睡者……”
北纬39°28,东经117°43——坐标指向渤海湾深处一片被暗礁环绕的海域。陈景明掌心的莲形印记在晨光中灼烫,星芒碎片的微光正与导航屏上的红点形成共振。老杨将硒光湖底回收的十二块星芒碎片嵌入潜艇控制台,碎片瞬间拼接成星图投影,每颗光点都对应着沈工日志里记载的“地火节点”。
“声呐扫到海底有金属穹顶,直径约三百米,穹顶表面覆盖着钛合金与硒矿的复合材料。”小李调试着深潜器的机械臂,舱壁外的探照灯划破幽蓝海水,照亮成片缠绕在礁石上的银色根须——正是抗盐酶水稻的根系,却在此处形成了密不透风的防护网。“根须里有生物电流,和硒光湖的星核闸门类似,但这里的磁场强度高出十倍。”
潜艇冲破根须网的瞬间,陈景明看见穹顶中央刻着半朵残缺的血莲,莲瓣缝隙中渗出暗红色液体,在海水中凝成细雾。老杨突然拍响控制台:“是沈工的血!当年他用血莲基因改造的根须,正在用生物电流给穹顶供能。”话音未落,穹顶突然亮起十二道光束,将深潜器锁定在光束中央,根须如活物般收缩,露出穹顶边缘的密码锁——锁孔形状与沈工留下的银簪分毫不差。
“他们果然来过。”陈景明举起银簪,簪头的滴血莲花突然发出红光,锁孔内的齿轮应声转动。但当银簪完全插入时,穹顶表面的血莲图案突然裂开,露出夹层里的摩斯密码:“血莲断,地火燃”。小李的磁暴探测器突然疯狂跳动:“不好!密码锁是陷阱,穹顶
深潜器舱门被炸开的刹那,三个黑影从幽蓝海水中窜出。他们的潜水服上印着与黑西装男子相同的银色指纹标志,其中一人甩出的电磁网瞬间包裹住机械臂,网丝上的工业盐正在腐蚀根须分泌的抗盐酶。陈景明急忙将星芒碎片按在银簪尾部,碎片爆发出的硒光与根须电流结合,在穹顶外形成保护膜,电磁网应声熔断成银色颗粒。
“冲进地火之门!”老杨操纵深潜器撞开穹顶裂缝,内部的场景让所有人倒吸冷气——环形石室中央矗立着百米高的金属柱,柱身缠绕着沈工日记里提到的“地火导管”,导管内奔涌的岩浆正被星核碎片的磁场束缚。而金属柱顶部,插着半支断裂的血莲银簪,簪尖凝固的血珠正在滴入岩浆,每滴血液都让导管壁的硒矿纹路亮起红光。
“沈工当年没完全封印地火!”陈景明抓起地上的日志残页,星芒碎片的光芒让残页显影:“1977年,境外势力欲用星核能量引爆渤海湾地幔柱,吾以血莲基因改造硒矿导管,以自身血液为引,将地火分流至十二处星核节点。然银簪断裂,残片落入敌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