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疑问,或许比任何技术警报都更接近真相的边缘。
趁着冰洁带孩子们上楼的间隙,陆彬和张晓梅迅速行动了起来。
他们绕开屋内的通用AI系统,直接通过陆彬的个人终端接入了更底层的家庭网络监控。
\"调取过去两小时内所有进出设备的完整数据日志,包括那台玩具熊的蓝牙和wi-Fi握手包。\"陆彬的声音低沉。
屏幕上数据飞速滚动。
大部分流量都清晰可辨——视频通话、在线课程、智能家电的状态汇报...然而,在密密麻麻的记录中,有几条指向玩具熊Ip地址的数据流显得格外突兀。
它们的数据量极小,传输时间极短,巧妙地伪装成了常见的设备状态查询包,混杂在海量的正常数据中,几乎无法察觉。
\"这些数据包的目的地不是玩具厂商的服务器...\"张晓梅指着一条记录,脸色凝重,\"这个Ip段...隶属于一个学术研究网络,但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废弃注销了。\"
就在这时,李文博的加密通讯请求突然弹了出来。陆彬立刻接通。
\"陆董,你刚才共享的家庭网络数据,里面有点东西。\"
李文博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但语气异常清醒:
\"我剥离了表层协议,发现那些小数据包里嵌套着一种非常古老的编码方式。”
“基于一种改良过的Lisp方言,这在现代物联网设备里几乎绝迹了。\"
\"能解读内容吗?\"
\"正在尝试,但这种编码方式的核心逻辑和现在的完全不同。”
“它不是要执行什么指令,更像是...在做记录。一种高度压缩的、符号化的观察日记。\"
李文博顿了顿,键盘声变得更加密集,\"等等...这些符号序列...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通讯那头突然陷入沉默,几秒后,李文博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清晰传来。
\"认知棱镜(itivepris)!是'认知棱镜'项目早期论文里提到过的理论符号系统!”
“这家机构二十年前就解散了,他们的创始人苏珊·陈是桑德的导师!她的研究方向就是...\"
李文博的话被一声极轻微的、却清晰可闻的\"咔哒\"声打断了。
声音来自被冰洁放在一楼客厅茶几上的那只玩具熊。
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玩具熊那原本被冰洁检查后合上的电池仓盖,自己弹开了。
里面的两节五号电池,诡异地、缓缓地,被某种无形的力量从金属触点上推出。
\"啪嗒\"一声掉落在玻璃茶几面上,滚了半圈,停下。
仿佛有无形的手,在黑暗中,为这场无声的观察,画上了一个带着嘲弄的休止符。
陆彬缓缓站起身,走到客厅,凝视着那失去了动力源、却仿佛刚刚完成了一次重要通讯的玩具熊。
窗外的雾气更加浓郁了,吞噬了最后一点远处的灯火,将这栋别墅彻底变成了一座信息孤岛。
而在孤岛之外,某个早已被遗忘的阴影,正透过这些日常的缝隙,冷静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孩子们的疑问,早已不是童言无忌。
那是迷雾中最早响起的哨声,提醒他们,这场围绕\"真实\"的战争,战线早已从全球金融市场,无声无息地推进到了他们客厅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