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经脉传来微微的刺痛与滞涩感,但《戍土归藏诀》的玄妙之处在于,它能将这些“杂质”转化为锤炼肉身的资粮。如同大地消化落叶腐物,化为养分。过程缓慢,却根基扎实。
同时,她开始小心翼翼地引入《九转罡元体》的法门。不再大规模引动金火煞气,而是以极其微弱的量,如同细针,精准刺激特定的窍穴和经脉节点,配合《戍土归藏诀》的承受力,进行最基础的“开凿”与“煅烧”。每一次刺激,都伴随着《弈天筹》的精密调控,确保在肉身承受极限之内,达成最佳锤炼效果。
而《上善若水功》则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始终流淌在经脉之中,修复着细微的损伤,滋养着干涸的角落,让整个锤炼过程不至于过于酷烈。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进展也远不如直接吞噬能量来得迅猛,但鹿笙深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道理,耐心十足。
数日过去,她明显感觉到肉身变得更加凝实,经脉的韧性与宽度有了细微但确切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运转寂灭罡元时,那种滞胀感减轻了许多,吸纳周围能量的效率,虽然依旧缓慢,却比之前顺畅了一丝。
然而,新的修炼体系对资源的消耗和知识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戍土归藏诀》等毕竟层次有限,若要进一步完善这五行道基,乃至为凝聚金丹做准备,必须寻找更高级的功法或相关典籍作为参考与补充。
「借力打力,需寻‘东风’。」
这一日,当她再次尝试压缩一缕罡元,感受到新功法带来的细微改善后,心思也随之活络起来。她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看守废料点的便利,更加留意往来人员的闲谈碎片。《弈天筹》无声运转,分析着获取资源的可能性。
目标:藏经阁,尤其是那些存放杂书、残卷、冷门典籍的区域。正规途径对于“石历”此等身份难如登天,但规则总有缝隙。
她注意到负责藏经阁外围事务的赵坤执事嗜好灵茶。机会在于投其所好,而非强求。几日留心,她在清理废料时,“偶然”发现些许被弃的瑕疵茶叶底料,内含微量“云雾灵针”碎末。经她巧妙处理,制成一小包“心意”。
月末下午,算准赵坤小憩时辰,石历“恰好”路过,奉上茶叶,言语朴实,只道是清理废物所得,不敢糟蹋,聊表敬意。态度恭敬而不谄媚。
数日后,借再次“偶遇”之机,石历才面露难色,提及自身修炼瓶颈,对藏经阁满怀向往却又自知资格不够,仅小心翼翼询问有无边缘杂役可能,将选择权完全交由对方。
赵坤心情舒畅,又受小惠,看这“上进”又“懂事”的散修顺眼,便顺水推舟,许了他一个临时整理外围杂书区的杂役名额,贡献点消耗极低。
此举不着痕迹,一切合情合理。即便日后有人问起,也是赵坤权限内的微小恩惠,与“走运”的散修石历无关。
于是,当鹿笙初步体验到新功法体系带来的坚实之感时,通往知识宝库边缘的一扇小门也已悄然开启。她并未急于求成,依旧每日大部分时间用于锤炼肉身,巩固新得的五行循环,只待时机合适,便会以杂役身份踏入藏经阁,在那片被遗忘的故纸堆中,寻找能令自身道基更加完美的拼图。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她心中明悟,这新的功法路径与人际周旋,皆是对“守雌”之道的践行。不争一时之先,不显锋芒于外,于至卑至污处默默积累,方能成就至广至深之道。
屋外,废料堆积,晦气弥漫。
屋内,石历(鹿笙)盘坐如石,体内五行初转,道基重铸。
远方,藏经阁的尘埃之下,或许正隐藏着通向更广阔天地的钥匙。
潜龙在渊,锻骨丰翼,亦需观风望云,以待天时。鹿笙的修行之路,在夯实根基的同时,也已悄然布下了新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