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92章 第92集:总结见闻着初篇

第92章 第92集:总结见闻着初篇(2 / 2)

“先生,歇会儿吧,您都写了三个时辰了。”伯服的声音里带着心疼。他看见轩辕的指关节处,沾着墨汁的地方已经泛白,那是握笔太久磨出来的。

轩辕却摇摇头,拿起一片空白竹简。他想起在东夷海边,看到潮涨潮落时,老人们说“海水跟着月亮走,人身上的血,是不是也跟着天地走?”;在南岭深处,草药巫娘采草时总要看看太阳,说“午时的草,阳气足,药效强”;在西戎草原,牧民们看星星辨方向,说“星星不动,人身上的气,也该有个常道”;在北地雪原,老医士望云识天气,说“云黑要下雪,人面色黑,怕是肾里有水”。

这些话像种子,在他心里埋了一路,此刻忽然要破土而出。他提笔写下:“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墨汁落在竹简上,仿佛一声轻响。他忽然明白,岐伯说的“根”,就是这个——不管是东夷的砭石,还是南蛮的草药,不管是西戎的缝合,还是北狄的脉诊,说到底,都是让人的气血顺着天地的节律走,让身体的阴阳像日月一样平衡。

“所以,治东夷的痈,要像疏泄海水;治南蛮的瘴,要像驱散云雾;治西戎的伤,要像修补弓弦;治北地的寒,要像点燃篝火。”他喃喃自语,拿起之前写的竹简,一片一片重新排列。东方属木,主生长,像草木需要疏理;南方属火,主炎热,像火焰需要清凉;西方属金,主收敛,像金属需要锻造;北方属水,主寒冷,像水流需要温通。

原来,这些零散的医法,早就藏着阴阳五行的影子。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片竹简写完了。轩辕把三十余片竹简排开,像铺开一条横跨四方的路。他给这篇文字起了个名字——《四方医略》。开篇讲地域与疾病,中间记各方治法,结尾写“整合之道,如调五味,酸苦甘辛咸,合则可口”。

他轻轻抚摸着“合”字,忽然想起周游途中,有个部落的老族长说:“人吃的东西,要掺着来,光吃甜的会腻,光吃苦的会伤胃。”医道何尝不是如此?

“先生,岐伯先生来了。”伯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轩辕抬头,见岐伯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夕阳的金光落在他花白的胡须上,像镀了一层金。老人拿起一片竹简,慢慢读着,读到“人与天地相参”时,忽然停住,转身看向轩辕,眼里闪着光。

“你看这石屋的窗。”岐伯指着东边的窗,“早晨的太阳从这照进来,傍晚从西边落下去,可窗始终在这里。医法会变,可‘天人相应’这个理,是不变的。”他拿起笔,在《四方医略》的末尾添了一行字:“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墨汁干得很快,仿佛瞬间就渗进了竹简的纹路里。轩辕望着那行字,忽然觉得心里一片透亮——他走过的四方路,见过的千万病,用过的百种法,原来都在围着这“阴阳”二字转。

夜色漫进石屋时,竹简被整齐地卷起来,用麻绳捆好。轩辕把它放在案几最高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上面,竹片上的字迹仿佛在轻轻呼吸。

“这只是开始。”他对自己说。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停了,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混着夜风里的草木香,格外安宁。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中,这篇《四方医略》将如何生长出更繁茂的枝叶?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