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咱们歇会儿吧,让马儿也喘口气。”一名弟子提议道,他的脸颊已经冻得通红。
轩辕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开始西斜,便点头同意:“找个背风的地方歇歇脚,生火取暖,煮点热汤。”
众人找了一处凹地,背风,又能挡住一些阳光。弟子们熟练地拿出火石生火,捡来一些干枯的骆驼刺当柴薪,火苗“噼啪”地燃起,总算带来了一丝暖意。有人拿出牧民赠送的青稞和羊肉,架在火上烤,很快,肉香和麦香混合在一起,驱散了不少寒意。
轩辕坐在火堆旁,搓着冻得有些僵硬的手,看着跳动的火苗,心中思绪万千。从东方的海滨到南方的雨林,从西陲的草原到如今走向北方的冻土,一路走来,见识了太多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医术。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如同散落在各地的珍珠,而他,就像一个拾珠人,要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项链——那便是能普惠众生的医道。
“先生,羊肉烤好了。”一名弟子递过来一块烤得焦黄的羊肉,香气扑鼻。
轩辕接过,吹了吹热气,咬了一小口,温热的肉汁在口中化开,带着浓郁的膻香,却让人觉得无比舒服。“尝尝这北方的风,再吃口西陲的肉,倒是别有一番滋味。”他笑道。
弟子们都笑了起来,旅途的疲惫和寒冷,似乎在这一刻消散了不少。
休息了大约一个时辰,天色渐暗,寒风更甚。轩辕站起身:“不能再歇了,趁着天还没全黑,再赶一段路,争取在天黑前找到能落脚的地方。”
众人收拾好行装,再次启程。夜幕降临,北方的星空格外璀璨,星星又密又亮,仿佛伸手就能摘到。但谁也没有心情欣赏夜景,寒冷和黑暗成了最大的敌人,只能借着星光辨认方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
不知走了多久,前面忽然出现一点微弱的光亮,像是篝火。“那边有人!”一名弟子惊喜地喊道。
轩辕精神一振:“加快脚步,去看看。”
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处简陋的驿站,由几块巨石和兽皮搭建而成,里面燃着一堆篝火,隐约能看到人影。驿站门口拴着几匹健壮的马,看样子是供来往旅人歇脚的地方。
“有人吗?我们是路过的旅人,想借宿一晚。”轩辕上前喊道。
里面传来一个粗犷的声音:“进来吧,门没锁。”
众人走进驿站,一股暖流夹杂着烟火气扑面而来,让人瞬间卸下了所有防备。驿站里不大,中间是火堆,周围铺着干草,几个穿着厚重皮衣的汉子正围坐在一起喝酒。看到轩辕一行,他们只是抬了抬头,便继续喝自己的酒。
“我们是从西陲来,要去冻土部落,路过此地,想借贵地歇一晚。”轩辕客气地说道。
一个看起来像是驿站主人的络腮胡汉子打量了他们几眼,指了指角落里的干草:“随便歇,别弄灭了火就行。”他的口音有些生硬,但能听懂。
轩辕谢过,让弟子们安顿下来,自己则走到火堆边,和那些汉子坐在一起。“敢问大哥,前面到冻土部落还有多远?”
汉子喝了口酒,咂咂嘴:“快则三天,慢则五天,看你们的脚程。不过这几天要降温,说不定会下雪,你们最好多做准备。”
“下雪?”轩辕心中一凛,“这个时节就会下雪?”
“北方的天,说变就变。”汉子不以为然地说,“前几天还刮热风,说不定明天就飘雪花。你们这些从南边来的,怕是受不了。”
轩辕点点头,把这话记在心里:“多谢大哥提醒。不知冻土部落的人们,平日里都用什么法子抵御严寒和疾病?”
提到这个,汉子来了兴致,放下酒碗:“要说冻土部落的能耐,那可大了!他们冬天穿的皮衣,里面缝着狼毛,暖和得很;喝的酒,烈得能烧嗓子眼,一口下去,浑身都热;治冻伤,他们有秘方,就算冻得流脓,敷上草药,过几天就好……”
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轩辕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插话询问细节,弟子则在一旁借着篝火的光亮,快速记录着。原来,北方的人们不仅懂得用温热的食物和衣物御寒,还发明了不少利用自然之物防治疾病的方法,比如用雪水擦拭身体增强抗寒能力,用某种冻土下生长的根茎治疗风寒咳嗽。
“他们还会看脸色看病呢,”汉子压低声音,像是在说什么秘密,“看你脸白了,就知道你气血不足;看你脸青了,就知道你受了寒……比咱们草原上的巫医准多了。”
轩辕心中一动,这不正和他之前学到的望诊不谋而合吗?看来,无论地域相隔多远,人们对疾病的观察总会有相通之处。
夜渐渐深了,驿站里的人们大多睡去,只有篝火还在静静燃烧。轩辕靠在石壁上,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毫无睡意。他想起汉子的话,想起即将抵达的冻土部落,心中充满了期待。
北方的智慧,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那些在严寒中淬炼出的医术,又会给“医道”这颗珍珠项链,增添怎样独特的光彩?
他轻轻抚摸着怀中的医经手稿,上面已经记录了不少从东方、南方、西陲得来的知识,接下来,就要为它添上北方的篇章了。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