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240章 弟子各成,分传所长

第240章 弟子各成,分传所长(2 / 2)

木禾双手接过竹简,指尖触到上面温润的竹纹,仿佛已经看到了漫山遍野的草药在风中摇曳。他知道,这一路会很苦,要翻山越岭,要风餐露宿,但想到能让医者们用对药、用好药,便觉得浑身是劲。

轩辕看着弟子们各有方向,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独自一人在山林中尝百草,多少次因误服毒草而腹痛如绞,多少次对着疑难病症束手无策。如今,这些弟子各有所长,又能相互印证,医道的传承,不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像江河汇流般愈发宽广吗?

“你们且记住,”轩辕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郑重,“医道无高低,能解民之疾苦,便是正道。明渊治外伤,不可轻视妇人的小腹痛;灵枢看妇科,也需懂些小儿惊风的急救;石壮教导引,要知哪些病症不宜练;木禾辨草药,得明白何种药性与针术相配。你们虽各有专攻,却不可画地为牢,每隔三月,需回医庐交流一次,把各自的心得讲给众人听,互相补益。”

弟子们齐声应道:“弟子谨记先生教诲!”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他们年轻而坚定的脸上。轩辕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师父岐伯。当年岐伯也是这样,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却从不强求他走哪条路,只说“医道在己,悟者自得”。如今,他也成了那个站在堂中指引方向的人,才真正明白,所谓传承,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让每个人在医道的天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

明渊收拾好行囊,打算明日一早就动身去军营。他把自己整理的《金疮缝合要诀》又看了一遍,在“伤口需清洗三遍,第一遍用沸水放温,第二遍加艾草,第三遍用烈酒”的后面,又添了一句“缝合后每日换药,若见红肿,需加蒲公英捣敷”——这是他昨日给一个箭伤复发的士兵处理时悟出来的。

灵枢则在灯下翻看自己记录的医案,其中有一则“产后少乳”的病例,她原本只想着用穿山甲通乳,此刻忽然想起先生说的“气血兼顾”,便提笔在旁边写道:“需先查脉象,若脉细弱,当用黄芪、当归补气血,再用穿山甲,否则徒伤正气。”

石壮跑到老人聚集的屋舍,拉着几个老者比划:“您看,就这样,像熊一样慢慢晃腰,幅度不用大,觉得舒服就行……对,每日早晚各晃十下,过几日您再告诉我,吃饭香不香?”

木禾则已经背起了药篓,打算先去东边的青峰山。他腰间挂着先生给的“草药地势记”,手里攥着半截炭笔,准备随时记录。走出门时,他回头望了一眼医庐的灯火,那灯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却像一盏指路的星,让他心里亮堂堂的。

轩辕站在医庐门口,看着弟子们各自忙碌的身影,追风趴在他脚边,尾巴轻轻扫着地面。他知道,这些弟子将来或许会遇到比他当年更难的挑战,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困惑,但只要他们守住“仁心”二字,循着医道的脉络往前走,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去吧,”他在心里默默说,“去让医道的种子,在联盟的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

晚风拂过,带来药圃里艾草的清香。传习堂的灯还亮着,案上的《黄帝内经》竹简微微翻动,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故事里,有老师的指引,有弟子的求索,更有无数人对健康与生命的期盼。

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