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战伤总结,着《金疮要略》
涿鹿之战的硝烟渐渐散去,夕阳的余晖给战场镀上了一层悲壮的金色。轩辕站在临时搭建的医帐外,望着远处正在清理战场的士兵,眉头微蹙。空气中还弥漫着血腥与草药混合的气息,那是连日来刻在他鼻尖的味道,挥之不去。身后的伤营里,偶尔传来伤员压抑的呻吟,每一声都像小锤敲在他心上。
“先生,该歇息了。”大弟子端着一碗温热的药汤走过来,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这些日子,他跟着轩辕在伤营里连轴转,眼窝深陷,下巴上冒出了细密的胡茬,可眼神依旧清亮。
轩辕接过药碗,却没有喝,只是用手指摩挲着粗糙的陶碗边缘,低声道:“伤亡统计出来了吗?”
“统计好了。”大弟子从怀里掏出一卷麻布,上面用炭笔歪歪扭扭地记着数字,“这次决战,我方伤员三百二十七人,其中箭伤一百六十八人,刀伤九十四人,烧伤二十七人,还有十八人是被石块砸伤的……”他说着,声音越来越低,“没能救回来的,有四十二人。”
轩辕沉默着,将药碗递回给弟子,转身走进医帐。帐内,几盏油灯跳动着,照亮了四处堆放的草药、夹板和用过的麻布。角落里,几个弟子正借着灯光整理医案,见轩辕进来,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都过来。”轩辕坐在一张矮榻上,示意弟子们围拢。他拿起一卷记录战伤的竹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这些日子的救治经过,有的地方还沾着褐色的血渍。“这次大战,我们救治了不少伤员,但也有很多教训。箭伤、刀伤、烧伤……每种伤的治法都有讲究,若是记不牢,下次遇到,可能就会耽误性命。”
一个年轻些的弟子忍不住问:“先生,这些治法我们不是都在医经里学过吗?”
“医经里的是常理,但战场之上,变数太多。”轩辕翻开竹简,指着其中一处,“你看这个箭伤,箭头带倒钩,嵌入筋骨,若是硬拔,只会撕裂更多皮肉。我们当时用的是‘缓拔法’,先以草药软化周围肌肉,再用特制的小钳慢慢旋出,这样出血才少。这种细节,医经里可没写得这么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从今日起,我们要把这次战伤的救治经验好好整理一番,编一部专门讲战伤的书,就叫《金疮要略》。”
“《金疮要略》?”大弟子重复了一遍,眼里泛起亮光,“这个名字好,金疮就是战伤,要略就是要紧的法子。”
“对。”轩辕点头,“这本书,要写得实实在在,让哪怕是刚入门的医者,一看就懂,一用就灵。”
接下来的几日,轩辕带着弟子们一边继续照料伤员,一边整理战伤经验。白天,他们在伤营里观察不同伤势的恢复情况,记录哪些草药止血快,哪些夹板固定最稳;晚上,就围在油灯下,由轩辕口述,弟子们笔录。
说到箭伤,轩辕特意拿出几支从伤员身上取下的箭头,有三棱的,有带倒钩的,还有的淬了毒。“你们看,”他拿起一支带倒钩的箭头,“这种箭头最是难缠,入肉后会勾住筋络,拔的时候必须顺着箭头射入的方向,轻轻转动,同时用止血粉按住伤口周围,防止血崩。”他又指着另一支淬毒的箭头,“若是遇到毒箭,第一步不是拔箭,而是先挤掉伤口周围的毒血,再用甘草、绿豆熬的汁冲洗,不然毒入血脉,神仙难救。”
一个负责包扎的弟子补充道:“先生,我发现刀伤的包扎也有讲究。若是伤口在四肢,包扎时要稍紧些,能止血;但若是在胸口,就得松些,不然会影响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