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82章 招收弟子,严定规矩

第182章 招收弟子,严定规矩(2 / 2)

轩辕站在田埂边,默默观察着。阿芷蹲在地里,手指被草叶割出了血口子,她只是用嘴吮了吮,继续小心翼翼地将马齿苋周围的杂草拔掉,每拔完一片,还会用手轻轻把土压实,像是怕伤着药苗的根;石生则很有章法,先在田垄上做好标记,分清药苗的行列,再顺着缝隙除草,动作不快,却极少出错。

日头偏西时,药田里还剩下不到一半的人。阿木和阿禾挨个检查,把那些除得又快又干净的挑了出来。轩辕看着他们沾满泥土的裤脚和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心里有了数——能熬过这一关的,至少有了学医最基本的耐心和韧性。

第三关设在临时搭建的传习堂里,地上铺着几张麻布,上面放着些常见的外伤药材和工具:捣烂的蒲公英、煮过的麻布、用于缝合的骨针和麻线。轩辕让人找来一个手臂被树枝划伤的猎手,伤口不算深,却在不断渗血。

“第三关,验谨。”轩辕的声音在安静的传习堂里格外清晰,“给这位猎手处理伤口,步骤需正确,手法需仔细。”

第一个上前的是个来自西边部落的少年,他拿起蒲公英就往伤口上敷,却忘了先清理伤口上的泥沙。猎手疼得皱起了眉,少年手忙脚乱,反而把泥沙揉得更深了。轩辕摇了摇头:“医者粗心,比无医更可怕。”

阿芷上前时,先仔细看了看伤口,然后取来干净的麻布,蘸着旁边陶盆里的温水,一点一点把伤口周围的泥沙擦拭干净,动作轻柔得像是在抚摸什么珍宝。接着她将蒲公英捣得更烂些,均匀地敷在伤口上,最后用麻线轻轻缠好,打结时特意留了点空隙,怕勒得太紧影响血液循环。整个过程有条不紊,连猎手都忍不住夸了句“这姑娘比我婆娘还细心”。

石生处理伤口时则显露出他沉稳的一面。他发现伤口边缘有细小的木刺,没有直接用手去拔,而是取来一根干净的骨针,在火上烤了烤,小心翼翼地将木刺挑了出来,然后才按步骤敷药包扎。“我爹说过,伤口里的刺不挑出来,再好的药也没用。”他解释道,眼神里带着自信。

有了这两个榜样,后面的人也越发谨慎起来,但仍有不少疏漏:有的忘了给骨针消毒,有的包扎时把伤口勒成了紫青色,还有的分不清蒲公英和有毒的石龙芮,差点用错了药。轩辕看得仔细,每发现一处错误,都会当场指出:“伤口需先清洁,否则会化脓;包扎不可过紧,要留气血流通的余地;用药前需先辨明真伪,一步错,步步错。”

当天色完全暗下来,传习堂里只剩下二十个人。他们站成一排,脸上既有疲惫,又有掩饰不住的激动。轩辕走到他们面前,手里拿着一卷新的竹简,上面写着他们的名字。

“从今日起,你们就是医庐的第一批弟子。”轩辕的声音带着一丝欣慰,“但记住,这只是开始。”他展开另一卷竹简,上面是他为弟子们定下的详细规矩:每日卯时起身,先整理药圃,再诵读医典;问诊时需记录患者的症状、用药和疗效,不可遗漏一字;每月需上山采药一次,亲身体验草药的生长环境;对待患者,无论贵贱,皆需一视同仁……

“学医,首先要学做人。”轩辕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心不善,不能体恤患者之苦;性不耐,不能钻研医理之深;行不谨,不能确保用药之准。这三条,是底线,也是你们一生都要牢记的准则。”

弟子们纷纷跪下,对着轩辕磕了三个头。阿芷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弟子定不负先生教诲!”石生则挺直了脊梁,眼里闪烁着光芒:“此生以医道为业,救死扶伤,绝不违背初心!”

轩辕扶起他们,从墙角的木箱里取出每人一套工具:一把小锄头、一个药篓、一卷空白竹简和一支石笔。“这是你们的法器,也是你们的责任。”他指着窗外已经亮起的星子,“医道漫漫,如夜行山路,唯有心怀仁心,手握真知,方能照亮前路。”

夜风穿过医庐的窗棂,带着药草的清香。二十个年轻的身影站在月光下,手里紧紧攥着属于自己的工具,仿佛握住了沉甸甸的未来。轩辕望着他们,又想起了自己初见岐伯的那个清晨,那时的他,何尝不是怀着这样一颗既敬畏又渴望的心,踏上了这条永无止境的医道之路。

他知道,选出这些弟子只是第一步,往后的日子里,他要教他们辨识每一种草药的性味,理解每一个穴位的作用,掌握每一种病症的诊治——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医者的手不仅能治病,更能托起生命的重量。

而这些年轻的弟子们,能否在这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他们中,又会有人成长为像轩辕一样,能为万民遮风挡雨的医者吗?且看下一章情节内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