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人的智慧 > 第175章 孩童用药,剂量细分

第175章 孩童用药,剂量细分(1 / 2)

第175章:孩童用药,剂量细分

晨雾还未散尽,医庐前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轩辕刚带着弟子们在药圃里查看新播下的种子,就见神农部落的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孩子的哭声像被掐住的小猫,细弱却带着撕心裂肺的痛楚。

“轩辕先生,您快看看我家娃!”妇人冲进医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怀里的孩子脸色通红,呼吸时胸口起伏得厉害,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细碎的喘鸣,“昨天开始咳喘,村里的巫医用了符水也不管用,您救救他吧!”

轩辕连忙扶起妇人,将孩子抱到铺着干草的木榻上。他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滚烫得吓人,又轻轻掀起孩子的衣襟,见胸口的皮肤随着喘息微微颤动,像一面被风吹得不停起伏的小鼓。“孩子多大了?”他一边问,一边用手指按在孩子的手腕上,感受那细弱却急促的脉搏。

“刚满三岁。”妇人抹着眼泪,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昨天还能跑能跳,今早起来就成这样了,吃不下奶,连水都喝不进……”

旁边的弟子阿木已经取来了陶碗和草药,他昨天刚跟着轩辕学了治疗咳喘的方子,此刻捧着一碗熬好的药汁,脸上带着几分自信:“先生,这是按您教的方子,用麻黄、杏仁、甘草煮的,治风寒咳喘最有效。”

轩辕却没有立刻接过药碗,他盯着那碗深褐色的药汁,眉头微微蹙了起来。这方子他确实教过,对付成人的风寒咳喘效果显着,但眼前这孩子还那么小,身子骨像刚抽出的芦苇芽,哪里禁得住成人剂量的药力?

“阿木,这药是按什么剂量煮的?”轩辕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严肃。

阿木愣了一下,挠了挠头:“就是您说的,麻黄三钱,杏仁五钱,甘草两钱啊。”他见轩辕没说话,又补充道,“我想着孩子病得重,是不是得多用点药才能好得快?”

“糊涂!”轩辕轻轻拍了下木榻的边缘,声音不高,却让旁边的几个弟子都收住了声,“孩童的脏腑就像刚灌浆的禾苗,娇嫩得很,哪能按成人的剂量用药?你这药汁要是喂下去,怕是咳喘没好,先把孩子的脾胃给伤了。”

他转头对妇人说:“你先别急,我重新配药。”说着,便走到靠墙的药柜前。那药柜是用梧桐木做的,分了上百个小格子,每个格子上都贴着用炭笔写的草药名称,有的还画着简单的图样。轩辕打开标着“麻黄”的格子,取出一小撮药材,放在掌心掂量着,又用一根细竹片拨出一半,才放进陶锅里。

“先生,您这是……”阿木看着轩辕只取了那么点麻黄,比成人剂量的三分之一还少,不由得有些疑惑,“这么点药,能管用吗?”

轩辕没有立刻回答,又取来杏仁,用石臼轻轻捣碎。那些杏仁还带着新鲜的油性,捣开时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苦香。他数了数,只取了十粒,比给成人用的少了一大半。“你觉得孩子和成人的身子,像是同一块地里长出来的庄稼吗?”他一边往陶锅里加水,一边问道。

阿木想了想,摇摇头:“不一样,孩子像刚发芽的种子,成人像结了穗的庄稼。”

“正是这个道理。”轩辕点了点头,将陶锅架在火塘上,火苗舔着锅底,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成人的脏腑已经长成,气血旺盛,就像根深叶茂的大树,能经得起风雨;可孩童的脏腑还没长结实,气血就像浅浅的溪流,稍一折腾就容易断流。用药就像给庄稼浇水,给大树浇一桶水或许正好,给幼苗浇一桶,不就把根泡烂了吗?”

旁边的几个弟子都围了过来,听得入了神。他们跟着轩辕学医,多是治疗成人,偶尔遇到孩童病患,也都是凭着感觉减点药量,从未想过这里面还有这么多讲究。

“可要是药量太少,治不好病怎么办?”另一个弟子阿石忍不住问道,他性子憨直,心里有疑问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这孩子烧得这么厉害,耽误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轩辕往火塘里添了根柴,火苗跳了跳,映得他脸上的线条柔和了许多:“药量并非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恰到好处。孩童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要药性能对上症,哪怕剂量轻些,也能起效。但要是剂量过了,不仅治不好病,还会损伤脾胃,让孩子更难恢复。”他指着锅里渐渐翻滚起来的药汁,“你看这药,就像给孩子喂饭,一顿喂一碗会撑坏,喂一勺又吃不饱,得根据他的饭量来。”

说话间,药香已经弥漫开来,那气味比成人的药汁淡了不少,带着一种清浅的苦,不像之前那碗药汁,苦得发沉。轩辕用木勺舀起一点,吹凉后尝了尝,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差不多了。”他将药汁倒进一个小小的陶碗里,那碗只有成人用的一半大,盛了药汁后还不到半碗。

“这么点就够了?”妇人看着那小半碗药汁,眼里满是怀疑,“上次我当家的咳喘,喝了满满一大碗才好呢。”

“孩子的脾胃弱,喝多了会吐,反而白费功夫。”轩辕接过药碗,用小勺舀起一点,放在嘴边吹了又吹,直到确认温度合适了,才轻轻送到孩子嘴边,“来,慢点喝,喝了就不难受了。”

孩子起初还抗拒,药汁碰到嘴唇时,小嘴抿得紧紧的。但轩辕的动作很轻,小勺在他嘴边轻轻蹭着,那清浅的药香混着一丝甘草的甜,慢慢钻进了孩子的鼻子里。或许是实在太难受了,孩子竟微微张开嘴,将那勺药汁咽了下去。

“对,就这样,再喝一口。”轩辕耐心地一勺一勺喂着,每喂一勺都要停下来,观察孩子的反应。药汁滑过孩子的喉咙时,他能听到那细碎的喘鸣声似乎轻了一点,胸口的起伏也不像刚才那么急促了。

一碗药喂完,竟用了将近一刻钟。妇人看着孩子的眼皮慢慢耷拉下来,呼吸虽然还有些粗重,却平稳了许多,不由得松了口气,抹着眼泪道:“先生,您真是神了……刚才我还以为……”

轩辕将陶碗递给阿木,让他去清洗,然后对妇人说:“孩子现在烧还没退,得每隔一个时辰喂一次药,每次就这么多,不能多喂。我再给你开个外敷的方子,用葱须和生姜捣烂,敷在孩子的脚心上,能帮助退烧。”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竹简和石笔,在上面飞快地写着什么。阿木凑过去一看,见上面画着一个小小的人儿,从头顶到脚跟都标着尺寸,旁边还写着几行字:“三岁孩童,用药量为成人三分之一;五岁孩童,用成人一半;十岁孩童,用成人三分之二……”